大額「消費卡」小心有陷阱

案例:繳納數千元“激活費”,就能辦可透支10萬元的消費卡?聽起來很誘人,劉先生就動心了。當交完2800元“包裝費”“激活費”後,他卻收到了一張無法使用的廢卡,這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

3月中旬,一陌生人通過微信添加劉先生為好友後,稱自己是北京一家綜合性金融公司的業務員,向劉先生推銷公司的“信用消費卡”。該業務員稱消費卡具備信用卡的功能,額度高,可在公司網站購物,也可申請貸款。急於用錢的劉先生決定辦理一張額度為10萬元的卡,對方稱劉先生資質達不到辦卡要求,需要繳納1300元用於資質包裝,提高個人徵信記錄。按照對方要求支付成功後,劉先生收到一條信息,稱其辦理的消費卡資質通過審核。隨後,該業務員告知劉先生:“消費卡已經寄出,需繳納1500元用於激活消費卡。”劉先生再次繳納“激活費”後,收到了一張連磁條都沒有的“山寨”卡,而之前聲稱可消費的網上商城更是一個“騙局”:商品價格遠高於市場價,並且消費卡僅可支付商品價格的60%,另外的費用需要額外支付,貸款功能也無法操作。“寄過來的其實就是一張廢卡,根本無法使用。”劉先生氣憤地說。

案件解讀:不需提供任何資質證明,額度10萬,7天下卡,可變現、貸款、購物……犯罪團伙對外宣傳的豐厚誘人“福利”,實則是精心設下的陷阱。據辦案民警介紹,這是一個集“釣魚”、制卡、寄卡於一體的專業詐騙團伙,該詐騙團伙抓住受害人“貪圖便捷、盲目輕信”的心態,通過加微信好友、發短信、打電話等方式尋找作案目標,向受害人聲稱“無需核查個人信用記錄、審核放卡最快7天,還可以升級額度,超長還款期限”等,誘騙受害人“上鉤”,再通過收取制卡費、激活費等名目實施詐騙。

“這是一起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所謂的消費卡,是詐騙團伙打著信用額度的幌子誘騙受害者。”辦案民警介紹說,廣大市民切勿輕信各類辦理銀行卡、信用卡的網絡和手機短信廣告,更不可輕易將個人信息透露給陌生人。辦理信用卡,應到正規銀行網點通過正常手續辦理,銀行對辦理信用卡審核程序十分嚴格,申領信用卡不收取任何費用,以資質包裝、激活信用卡等名義收取手續費行為都是詐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