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區自殺事件,多少自媒體手上沾著人血

摘要:別說什麼“法不責眾”,別說“他們的初衷是好的”,更別說什麼“面對自殺者,我們都是罪人”這樣泛責任化的混帳話,逼人自殺,到底是哪幾個自媒體,鍵盤背後到底是哪些具體的人?網絡不是虛擬的,網絡是有記憶的,必須讓這些手上沾著人血的自媒體付出法律代價,網絡暴力才能得到遏制,類似悲劇才能避免。

服務區自殺事件,多少自媒體手上沾著人血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小鳳雅事件後,我在浙江臺交通之聲作了個評論,指向了那些以慈善和正義之名製造著可怕暴力的自媒體,這些自媒體不僅吃著人血饅頭,手上也沾著人血。

小鳳雅這事兒,讓人看著很難受。這件事前前後後,可能沒有人身上不充滿正義感,不義憤填膺,不正義凜然,可就像羅爾事件中一樣:稀裡糊塗地感動,不明不白地捐款,然後急吼吼地要真相。就是這樣所謂的正義感,成了一把刀,一把鋒利的匕首,割裂和撕扯著人心,讓小鳳雅親人在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之後,還要面對那些如萬箭穿心般的戳心虐心揪心指責。

我不知道,這一次教訓,能不能讓網上的那些自詡“良心代表”的大炮和鍵盤俠稍微收斂一些,能不能以後別再那麼用筆如刀、用語如匕了,能不能別動不動把“詐捐”“欺騙”這樣自己腦補的字眼扔出來,能不能別總以一副以真理在握、壟斷真相者自居,能不能別總把自己當成佐羅、福爾摩斯、正義使者和道德警察,能不能總覺得自己作為一個遠在千里之外坐在電腦前的陌生人比別人的父母更愛他們的孩子?

說實話,我很悲觀,雖然好幾個推波助瀾的人都道歉了,意識到了自己的魯莽、偏執、盲從、無恥和自以為是,表達了歉意。但從以往類似現象來看,這種被反轉打臉的恥感可能很快就會消失,長的記性很快就會健忘。互聯網圍觀的廣場效應,哄抬著一種表演性人格,在網上表演正義,在圍觀中表演優越感,在廣場上突顯自己的俠士和英雄形象,暴力場景刺激著暴力人性。小鳳雅事件中,傷人的可能不只是那幾個大V,更可怕的是那種可怕的廣場效應後烏央烏央的匿名毒箭,不問青紅皂白,不問真假是非,先入為主,把無辜者架到道德烤架上去接受審判,滿足自己的嗜血欲。

這樣的烏龍和反轉,過去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毫不客氣地說,一些自媒體手上是沾著血的,在類似事件上製造過很多暴力傷害。他們手上沒有刀,但無證據的質疑、無底線的攻擊、無剋制的暗示,比刀子還狠。很多不只是輕飄飄的質疑,更是造謠和傳謠,他們事後至多隻是說聲道歉,並沒有因此受到懲罰。有人因匿名而逃避了追究,有人躲在“法不責眾”的群體羽翼之下,有人用一聲公關式道歉就輕易掩過帶血的罪責。

昨晚上剛跟學生講了“有些自媒體不僅嘴裡咬著人血饅頭,手上更沾著人血”,讓人難受的是,最新一條新聞進一步印證著這個判斷。警方通報,廈蓉高速洪觀服務區發生一起自殺事件――三位自殺者系一家人,其中兩人身亡,一人受傷。讓人無比痛惜的是,此前自殺事件已經網上傳播,警方介入後已得到控制,可網絡暴力又把當事人推回了自殺的軌道。

警方通報稱:5月20日晚,一年輕女孩在微博發佈一篇遺書,稱因為父親欠下高利貸一家人不勝其擾,決定自殺。後經海南警方救援,轉危為安。藍山縣公安局一位工作人員對此表示惋惜,他告訴記者,這個女孩發微博後,有一些網友質疑其動機,甚至在其被救後人肉搜索其家人,讓當事人及其親屬不勝其擾。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本來經過海口警方做工作,已經放棄了輕生的想法,準備回北京好好生活,但是後來網友給他們的壓力實在太大,他們已經心力交瘁。現在他們家人連警方的電話都不敢接了,因為之前很多人打電話質疑他們,他們不想自己生活受到干擾。

我就懷疑,我就懷疑,我就懷疑,你的動機是什麼?你想出名想瘋了嗎?跳啊跳啊,怎麼還不跳啊?――噴子式的無端質疑、無良逼迫、無恥圍觀又製造了一起血案,手上又沾了幾個人的血。他們自命正義代表,以“質疑”為刀,躲在烏合之眾的安全地帶在網上表演存在感,他們的質疑很少拿出證據,他們很少顧及別人的死活,他們有一分臆想的證據就敢說十分話,他們的臉上寫滿吃人的猙獰慾望,把人血當成他們狂歡的祭品和正義的勳章。

別說什麼“法不責眾”,別說“他們的初衷是好的”,更別說什麼“面對自殺者,我們都是罪人”這樣泛責任化的混帳話,逼人自殺,到底是哪幾個自媒體,鍵盤背後到底是哪些具體的人?網絡不是虛擬的,網絡是有記憶的,必須讓這些手上沾著人血的自媒體付出法律代價,網絡暴力才能得到遏制,類似悲劇才能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