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人心中的詐彈是高考不得不付的代價

摘要:焦慮和擔心使很多人心中存在這樣一個若隱若現“炸彈”。熊孩子編出這樣的謊言,家長被熊孩子的謊言誤導,首先因為他們心中都有這樣一個“掉包鏡像”。正因為集體意識中多有這樣一個“鏡像”,所以一個驚天的謊言能在人心中變成瀰漫的輿情。相信,或不信,都有一個心結,都是一塊陰影。

排除人心中的詐彈是高考不得不付的代價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河南四位高考生懷疑自己答題卡被調包事件,把高考頂上風尖浪口。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的最新通報,宣告這是一場“詐彈鬧劇”。當地紀委用翔實的證據證明:經過筆跡鑑定,三位(另一位已承認答題卡是自己填寫)考生的答題卡都是自己填寫,並不存在調包。通報還回應了人們關注的細節問題:答題卡上的塗寫,也是考生自己所為。

這個通報並不出乎公眾意料,“答題卡調包指控”一曝出,很多人就判斷這是一枚“詐彈”,而不是“炸彈”,十有八九是考生撒謊。一來,雖然高考也曾曝出過腐敗醜聞,但相對其他領域,高考已經算最乾淨的了,公眾信任程度較高;其二,指控太荒誕離奇,有這能量去調包答題卡,何不直接改分數或直接冒名上大學;其三,過去各地已發生過多次這樣的詐彈鬧劇,都是考生撒謊。總之,習慣“老不信”官方的老百姓,這一次堅定地不信“答題卡調包”。

排除人心中的詐彈是高考不得不付的代價

不信歸不信,基於高考在國人心中的重要位置和神聖形象,再荒唐的指控,也要嚴肅對待和認真回應。熊孩子可以撒謊,公眾可以覺得這是明擺著的鬧劇,但官方不能當撒謊和鬧劇,必須當“嚴重問題”去調查。高考決定那麼多人的命運,是很多人心中的公平底線和上升金線,公平和乾淨必須是“絕對”的,容不得半點兒“過夜的疑問”,無法自清自濁。就像飛行安全也是絕對的,民航明知道有些安全舉報是“詐彈”,深受“詐彈”之擾,也必須嚴格按程度啟動調查,排除“詐彈”,保障飛行的絕對安全。

這是在中國社會流動中扮演著如此重要角色的高考不得不承擔的代價,有人說,一場“詐彈”浪費了這麼多社會資源,應該讓撒謊的熊孩子付出相應的代價。再痛恨,也只能咬牙切齒一下罷了,高考的位置決定了這是一場不對稱的傷害,他可以撒謊,你必須認真對待;耗費很多資源證明那是詐彈了,也拿他沒太多辦法。

這次高考“詐彈”折騰出這麼一場輿論風波,以後就沒有了嗎?我相信以後還會有,過去在各地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這次不照樣發生了嗎?為什麼那些熊孩子那些家長就不長記性呢?這裡也存在一種新聞傳播的信息不對待,我們都覺得這種詐彈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了,我們都丟不起這人。但很多人根本不關注這樣的新聞,那些準備高考的人,跟我們完全不在一個朋友圈信息圈,無法指望他們的反思和長記性。世界會變,人性不會變,父母望子成龍,孩子不爭氣,又不想讓父母失望,用無數謊言圓一個謊言,最後成為一個驚天謊言,人性循環問題循環中,總會循環出這樣的奇葩孩子和家長,所以,明年後年,這樣的新聞還會不斷重演。

沒有辦法,這是追求絕對公平的高考必須承受的社會代價和道德風險,無法杜絕。高考甚至已成為底層向上流動的惟一通道,拼不過富二代,但起碼可以拼高考,當下的基礎秩序下,人們太害怕高考舞弊了,太擔心高考成為權貴通吃的盛宴,這種焦慮和擔心使很多人心中存在這樣一個若隱若現“炸彈”。熊孩子編出這樣的謊言,家長被熊孩子的謊言誤導,首先因為他們心中都有這樣一個“掉包鏡像”。正因為集體意識中多有這樣一個“鏡像”,所以一個驚天的謊言能在人心中變成瀰漫的輿情。相信,或不信,都有一個心結,都是一塊陰影。

這就是高考“詐彈”的社會心理學基礎,耗費再多的社會資源,也要清除這個“詐彈”,不通過調查去消除,就會成為人心中真的炸彈,炸掉人們心中的公平底線。有人說,興師動眾,舉國沸騰,浪費了如此多的公共資源,太不值得了。——我倒覺得很值得,起碼通過排除“詐彈”消除了人心中的“炸彈”,通過調查還原真相,以另一種方式讓公眾放心,高考的公平是有制度保障的,諸多“民間想象”是沒有根據的。相關部門不僅進行了筆跡鑑定,對監考人員進行調查取證,還查看考場監控視頻,證明了答題卡均為本人書寫。通報稱,考生各科高考場次的試卷和答題卡在啟封、發放、回收、押運、入箱、封箱、出庫、掃描、識別等關鍵環節,均按規定程序規範操作。這也是一次對高考程序的普及,將“掉包指控”變成了一次直播“高考透明”的媒介事件。

“詐彈”確實是負面事件,但清除詐彈的過程成了一個展示“高考絕對公平”的正面事件。在瀰漫著不信任的語境中,應對這類高考“詐彈”,是高考消除公眾焦慮、展示嚴格和透明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也是“塔西陀陷阱”下不得不對輿論作出的一種心理補償。重建信任的問題上,官方很像希臘神話中那個推舉巨石的西西弗斯,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由於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前功盡棄,於是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人們心中的“詐彈”,就像那塊不斷推上去又滾下來的巨石。

好了,官方排除高考詐彈就行了,打臉的事留給輿論吧。法律也許拿這種熊孩子沒太多辦法,不知道這樣的考生是不是會進入高考黑名單永不準復讀,但我相信,其個人其家庭已經付出了巨大的聲譽代價,孩子丟人,家庭丟人,全國人民面前丟人,信用破產,被人瞧不起,這樣的輿論打臉比法律懲罰還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