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本 期 導 讀

高血壓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

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危害人類健康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高血壓病人大約為總人口的 27.6 %,約 3.79 億人。

有這麼多人患了高血壓,這不僅給患者自己及家庭帶來嚴重的困擾,對社會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為此,我們應該引起重視。

不僅有關部門需要多多宣傳和科普高血壓的相關知識,我們自己也要主動學習和了解如何更好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降低高血壓帶來的危害。

中醫裡並沒有高血壓的說法,高血壓在中醫學理論中屬「眩暈」「頭痛」「中風」等範疇,發病原因大多涉及肝脾腎,並且與風、痰、虛關係密切。

高血壓是現代醫學的說法,是指以人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徵的疾病。(收縮壓 ≥ 140 mmHg,和/或舒張壓 ≥ 90 mmHg)

高血壓,會有什麼表現?

說到高血壓,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頭暈」?高血壓的症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有些人可能在高血壓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而有些人則會感覺到頭暈眼花或眼前發黑,甚至感覺自身或周圍景物在旋轉、頭痛、心悸、胸悶、肢體麻木、夜尿增多、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乏力等。

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神志不清、抽搐等現象,這就屬於高血壓危重症,可能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例如中風、心梗、腎衰等。

是什麼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相當於中醫裡的眩暈。《內經》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丹溪心法》中則認為「無痰則不作眩」。

也就是說,眩暈與肝陽上亢、髓海不足、血虛、痰溼等多種因素有關。通俗的說,就是 ☟

❶個人的體質因素;

❷ 情志不遂,也就是說,如果經常生氣,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的狀態,就會導致肝氣鬱結,氣鬱在體內就會化成火氣,耗傷肝陰,風陽上擾頭目,從而引發眩暈;

❸ 年高腎虧,中醫認為,年紀大的人,容易出現腎精虧虛、髓海不足,沒辦法充盈於腦髓,也會引發眩暈;

❹ 飲食不節,大量飲酒,經常吃肥厚油膩之品,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體內水溼痰飲積聚,導致頭目失去濡養,就會發生眩暈;

❺ 久病體虛,久病之後,人體的脾胃虧虛,耗傷氣血,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頭目,則發生眩暈。

中醫治療高血壓,在於整體調理,虛的補虛,實的瀉實,調整陰陽,使人體氣血陰陽恢復平衡狀態,而不是單純以降低血壓為目的。

❖ 肝陽上亢證 ❖

主要表現:感覺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遇到煩心事或者勞累就容易憤怒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眩暈摔倒。臉面色潮紅,平日裡急躁易怒,可見肢體震顫,舌質紅,舌苔黃,脈象弦或數。

中醫治法:平肝潛陽,清火息風

代表方:天麻鉤藤飲加減運用

常用藥:天麻 鉤藤 石決明 杜仲 桑寄生 牛膝 梔子 黃芩 夜交藤 茯神 益母草 菊花 白芍

❖ 氣血虧虛證 ❖

主要表現:感覺眩暈,活動就會加劇,遇到勞累時容易發作,臉面色蒼白而無光澤,精神不佳,容易感到疲勞乏力,神情倦怠,不想講話,嘴唇和指甲顏色蒼白無華,頭髮乾枯無光澤,心慌悸動,睡眠不佳,胃口差,腹脹,舌質淡白,舌苔薄白,脈象細弱。

中醫治法:補益氣血,調養心脾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黨參 黃芪 白朮 當歸 甘草 茯神 遠志酸棗仁 紅棗 木香 龍眼肉 熟地 炒扁豆

❖ 腎精不足證 ❖

主要表現:眩暈很長時間都不好轉,精神萎靡不振,感覺腰膝痠軟,多夢,睡眠不好,健忘,眼睛乾澀,視力減弱,耳鳴,牙齒鬆動,男士可見遺精早洩。可見口咽乾燥,臉顴骨部潮紅,心煩躁熱或四肢冰涼,面色蒼白無光澤,舌質可見紅色或淡白,舌苔少或白,脈象細或弱。

中醫治法:滋養肝腎,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歸丸加減運用

常用藥:熟地 枸杞 山萸肉 山藥 牛膝 龜板 鹿角膠 菟絲子 杜仲 紫河車

❖ 痰溼中阻證 ❖

主要表現:感覺眩暈不適,頭重昏蒙,或伴見看東西好像在旋轉,胸悶,噁心想吐,或嘔吐痰涎,胃口差,嗜睡,舌質淡白,舌苔色白厚膩,脈象滑。

中醫治法:化痰祛溼,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半夏 陳皮 白朮 天麻 薏苡仁 茯苓 甘草 紅棗 生薑

❖ 瘀血阻竅證 ❖

主要表現:眩暈,頭痛,伴見失眠健忘,心慌悸動,精神不振,耳鳴耳聾,臉面色和嘴唇顏色紫暗,舌質暗紅並且可見到瘀斑,脈象細澀。

中醫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竅

代表方:通竅活血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川芎 赤芍 桃仁 紅花 白芷 石菖蒲 當歸 地龍 全蠍

高血壓的西醫治法

查出患有高血壓的患者,西醫通常會推薦持續服用長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但是,長期服用降壓藥容易引起代謝紊亂等副作用。

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西醫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手段就是通過藥物作用控制血壓,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而中醫治療高血壓是以整體觀念來辨證論治,標本兼治,降壓作用緩和持久。不僅能有效降低和穩定血壓,也能明顯改善患者體質,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得了高血壓,該怎麼養?

艾灸治療高血壓,充分發揮了中醫外治法的優勢,在降低血壓的同時,也減少了因長期服藥帶來的副作用,是一種安全、簡單、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血壓的治療方法。

‖ 艾灸來養 ‖

艾灸治療高血壓,是借溫灸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達到治療高血壓的目的。

高血壓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採用艾灸治療高血壓,降壓療效顯著,而且可以減少不良反應。

用艾灸的方法調理高血壓,可選取湧泉、百會足三里這三個穴位。

【 取穴方法 】

百會:在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相交處,有個一凹陷點,即是百會穴;

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旁開一橫指的地方,按壓會有明顯的酸脹感,即是足三里;

湧泉:腳趾向內屈起,在足底前 1/3 的凹陷處,即湧泉穴。

【 操作方法 】

點燃艾條,艾條離穴位皮膚 3-5 釐米,以局部皮膚不感覺到灼熱為宜。

每個穴位每次灸 10-15 分鐘,每 2 天 1 次,堅持艾灸 10 天為一個療程,症狀會得到明顯的改善。堅持治療,就會收穫很好的療效。

【 溫馨提示 】

艾灸時要及時抖掉艾灰,避免掉落燙傷皮膚。

艾灸後要注意保暖、防風,4 小時內不宜洗澡,口渴了要喝熱水哦。

‖ 按摩來養 ‖

用按摩的方法調理高血壓,可選取陰包、照海、天泉、三陰交,尺澤這五個穴位。

【 取穴方法 】

陰包穴:屈膝,大腿內側膝關節往上五橫指處,在大腿的中線位置,即是陰包穴;

照海穴:內側腳踝的正下方,有一凹陷,即是照海穴;

天泉穴:直立,雙臂貼緊,腋處前面橫紋上面盡頭處往下兩橫指處,按壓有酸脹感,即是天泉穴;

三陰交穴:在腳踝內側突起的高骨,往上四橫指,在骨頭的邊緣,按壓有酸脹感,即是三陰交穴;

尺澤穴:手掌心朝上,手臂微曲,在肘部橫紋處可以摸到一條粗大的筋,筋的外側凹陷處,即是尺澤穴。

【 按摩方法 】

對以上穴位進行點揉按摩,每次 3-5 分鐘,每天可多次按揉。

堅持 10 天以上,直到以上穴位痛感消失,頭暈症狀會得到一定緩解。

‖ 食療來養 ‖

科學的食療對降低血壓有幫助,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但不能完全取代降壓藥物的作用。

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 鮮芹菜汁

做法:將鮮芹菜 250 克洗淨,用沸水燙 2 分鐘,切碎絞汁,每次服 100 毫升,每日 2 次。

功效:有平肝鎮靜、降壓、利尿的作用。

✿ 玉米鬚茶

做法:每天取 25 克玉米鬚,泡茶飲用數次。

功效:不僅有很好的降血壓功效,而且也具有止瀉、止血、利尿、消除腎炎浮腫和養胃之療效。

✿ 芹菜粥

做法:芹菜連根 120 克,粳米 250 克。將芹菜洗淨,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淨。芹菜、粳米放人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少許鹽攪勻即可。

功效:

清熱降壓的作用。

✿ 綠豆海帶粥

做法:綠豆、海帶各 100 克,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其他二味同煮成粥。

功效:有降壓、降脂作用。

眩暈(高血壓)的日常預防養護需要注意些什麼?

✦ 預防眩暈的發生,應當避免和消除能導致昡暈發生的各種內、外致病因素。主要有 ☟

① 適當鍛練,增強體質;

② 保持情緒穩定, 心情舒暢,防止七情內傷;

③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體力和腦力的過度勞累;

④ 飲食有節制,防止暴飲暴食,少吃甜食,少吃肥厚油膩之品,多吃蔬菜粗糧;

⑤ 飲食要清淡,不要吃過鹹的食物;

⑥ 戒菸戒酒等。

✦ 眩暈發病後 ☟

① 要及時治療,注意休息,嚴重者應當臥床休息;

② 注意清淡飲食;

③ 保持情緒穩定;

④ 避免突然、劇烈的體位改變和頭頸部運動,以防昡暈症狀的加重,或發生頭暈摔倒。

✦ 有眩暈病史的病人,要避免劇烈的體力活動。

不得不說的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在中醫理論中屬「子暈」「子癇」等範疇,子暈又稱「妊娠眩暈」,以妊娠期出現頭暈目眩,甚至眩暈暈厥為主症。

子暈有輕重之分,如果是發生在妊娠中後期,病情多數較重,往往伴有視物模糊、噁心想吐、頭痛等,稱之為

「子癇先兆」

子癇又稱「子冒」「妊娠癇證」,其主症是妊娠晚期或臨產前及新產後,突然發生眩暈撲倒,兩目上視,牙關緊閉,四肢抽搐,全身強直,一會兒清醒,醒後又會復發,甚至昏迷不醒。

現代醫學中,妊娠高血壓是指妊娠 20 周後(≥ 20 周)血壓升高,但不伴有蛋白尿、臟器功能損害和胎兒生長受限。

約有 25 %的妊娠高血壓會發展為子癇前期。子癇前期嚴重威脅母胎的生命安全。子癇前期可以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病情迅速惡化,發展為子癇。

現代醫學所說的子癇,是在子癇前期基礎上發生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釋的抽搐,也是子癇前期緊急嚴重併發症。

子癇是嚴重危害孕產婦生命的常見疾病。

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子暈(妊娠高血壓)其實質是因孕而虛,中醫理論中屬本虛標實證。

中醫治療通過辯證,隨證選加滋陰、化痰、補益氣血等藥物,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

西醫治療妊娠高血壓一般採用降壓、擴充血容量、鎮靜、解痙等藥物治療,在治病的同時,也會給孕婦和胎兒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中醫治療通過辯證,加以論治,療效持久緩和,在改善症狀的同時,也會顧護母體及胎兒。正確的辨證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子癇的發生。

❖ 陰虛肝旺證 ❖

主要證候:在妊娠中後期,感覺頭暈目眩,視物模糊,鳴失眠,心胸悶心煩,臉面潮紅,口乾咽燥,手足心發熱,舌質顏色紅或絳,舌苔少,脈象弦數。

治法:育陰潛陽

代表方:杞菊地黃丸加減運用

常用藥: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黃 山茱萸 牡丹皮 山藥 茯苓 石決明 龜甲 鉤藤 白蒺藜 天麻 澤瀉

❖ 脾虛肝旺證 ❖

主要證候:在妊娠中晚期,感覺頭暈頭重,兩眼發眩,胸悶心煩,噁心想吐,臉面部和下肢體浮腫、神情倦怠,嗜睡,舌苔白膩,脈象弦滑。

治法:健脾化溼,平肝潛陽

代表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紅 白朮 甘草 鉤藤 丹參 蔓荊子

❖ 氣血虛弱證 ❖

主要證候:在妊娠後期,感覺頭暈目眩,眼前發黑,心悸健忘,睡眠不佳,夜間多夢,神疲乏力,呼吸氣短,不想說話,臉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質色淡,脈象細弱。

治法:調補氣血

代表方:八珍湯加減運用

常用藥:黨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何首烏 鉤藤 石決明

※ 子暈(妊娠高血壓)的轉歸與預防調護 ※

子暈有輕重之分,氣血虛弱型屬輕證,陰虛肝旺型,脾虛肝旺型為重證,大多是子癇的先兆症狀,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並且要及時、正確的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子癇的發生,甚至危及母子的生命健康。

準媽媽們應該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受到精神刺激;低鹽飲食,少吃辛辣食品;注意休息,儘量在安靜的環境下獲得充足的睡眠,睡覺時建議左側臥位。

∥ 結 語 ∥

高血壓的發病率很高,而且需要長期持續治療,其實,高血壓是可防可控。

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治養結合,辨證治療,這是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特色與優勢。

控制高血壓的病情,不僅要靠治,更要靠養。合理用藥,悉心調養,控制高血壓便不再是難事。

你真的瞭解高血壓嗎?高血壓病除了治,更要養

特別聲明:中醫治療疾病均需要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文中所提到的藥方均不可擅自隨意取用,須在專業中醫生的指導下,辯證治療;文中提到的艾灸,按摩,食療作為降壓輔助治療,均有很好的效果,但具體降壓治療方案請遵醫囑。

參考文獻:

1.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17;

2.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國際妊娠期高血壓研究學會 分類、診斷和管理指南(2018)》解讀;

3.周仲英:《中醫內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4.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年第34 卷第 16期,《艾灸湧泉穴治療高血壓的臨床護理》;

5.《健康話題》2015年第10期:高血壓病的食療。作者:蔣雲洲;

6.張玉珍:《中醫婦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7.簡偉研,周宇奇,吳志軍等:護理敏感質量指標的發展和應用。中國護理管理,2016,16(7):865-869。

互動

親愛的讀者大大們,關於高血壓的防治,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