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姚广明艇长

怀念姚广明艇长

76年作训科全体人员照片

前排左起:陈明华、武林海、姚广明、石学贵、

后排左起:常青、王保华、安泰、赵普连

1972年底,我所在的151号潜艇从上海回到西沪港,成为42支队的一个建制。1973年春,宁有端艇长调青岛潜校工作,支队调姚广明任该艇艇长。姚广明是一位经过全训的优秀艇长。说实话,那时支队刚刚成立,还没有几个这样的艇长。

是年,姚艇长四十出头,处于人生最佳时期。他和政委李维明同心协力,带领大家雄心勃勃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训练之中。潜艇是一个多部门多战位多技术互动的统一体,每个部门每个战位每个步骤都牵涉到全局。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才能达到协同一致。训练伊始,姚艇长就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一个科目绝不敷衍,对每一个步骤绝不松懈,对每一个战位绝不迁就。他说,只有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按部就班的训练,才能先会走,再会打,尔后担负起战备任务。1973年,我们这些担任班长职务者多是入伍四、五年的战士,经过几年的摸索,基础知识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进步。因此,科目训练十分顺利。按照大纲要求,经过严格考试,成绩全优。姚艇长十分高兴,他希望大家鼓足勇气,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辉煌。

科目的训练循序渐进。姚艇长对部门长、军士长、班长的训练要求十分严格。他认为只有抓好骨干,才能带动全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面航行、速潜、潜望镜深度航行、鱼雷攻击等科目进展顺利,姚艇长和李政委十分满意。

怀念姚广明艇长

在训练中,姚艇长是个严肃者;在休闲时,他又是个风趣者。有时候,他讲起故事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一次,我们在东亭海区训练,下午五时浮出水面。天空阴沉沉的,海面没有一丝风。富有经验的姚艇长预料天将大变,下令迅速返航。我问:“今天怎么这么早返航?”他说:“返航晚了就靠不上码头了(那时普陀山只有一个码头),你们就不能到普陀山上拜佛求仙了!”说是迟那是快,刚跑出海区,黑云压顶,狂风大作,巨浪翻腾。这一天,我们抢先一步靠上了普陀山码头。晚饭后,许多舰员跑到寺庙参观游览。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那时的普陀山寺庙空空,荒草大深,寺庙的装饰均已破烂不堪,只有几颗粗大樟树把寺庙遮盖的阴森森的。

有一次,我们航行在象山水道,阳光明媚,风平浪静,大家心悦欢畅。副长下令两车前进四,顿时主机轰鸣,波浪翻滚,潜艇像奔腾的战马怒吼着,呼啸着。姚艇长来到舰桥便笑着说:“好艇长不开极速呀。”接着他解释说,不到关键时刻不能开极速,极速对机械损坏较大。于是,副长下令改为前进三航行。

1973年6月28日,我们冒着酷暑,直奔东福山7号海区,这次训练科目是通气管状态航行,时间7天。姚广明艇长在动员会上说:这次训练就是要学会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奔袭的本领。因此,从离码头到海区的每一段航程都要有时间限制。据气象报告14号强台风将要来临。支队首长指示我们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姚艇长说,海象恶劣,正是考验官兵的时候,他要求大家克服困难,保证完成训练任务。可见,他要在大风浪中锻炼部队了。

怀念姚广明艇长

潜艇一路奔腾。虾淇门水道是大海的晴雨表,这里的风浪有多大,海区风浪就有多大。我们来回经过这里几十次,都没有这次风浪大。我在舰桥上操作,水手长戈志喜站在我身边保驾。潜艇上下起伏,左右摇摆。我一会儿被甩过来,一会儿又被甩过去。航行到六横灯标附近,巨大的风浪打过来,使潜艇摇摆厉害,需要大角度才能把住航向。姚艇长坐在指挥台,镇定自若,胸有所思。潜艇航行到东亭时,发现台湾的两条渔船在海区游弋,而且不时出现在我艇附近,姚艇长断定这是特务船,在海区搜索我舰艇动向。我们踏着比平时大得多的风浪,按时到达海区,一阵急促警报声,潜艇速潜到指定深度。接着,潜到海底开饭。一路上,不少艇员发生呕吐,多数同志不想吃饭,艇长、政委就动员大家吃。饭后,按要求进行检修,傍晚开始通气管状态航行训练。这一夜,我们训练的非常辛苦,由于天气炎热,舱室温度较高,个个汗流浃背。只得穿背心、短裤(亚麻制品)。电台、声纳、雷达三个工作室的电风扇开到最高档为设备降温。主机舱温度更高,轮机长徐静新是个胖子,满头汗珠一直往下淌,但总是乐呵呵的,海面风浪越来越大。

6月30号,强台风已经袭击我训练海区,训练仍按计划进行。通气管状态航行时升降舵十分难操控,艇长和机电长不停的注视着深度表,并不断提示要保持深度,我们也尽力而为。尽管我全神贯注,但潜艇还是像野马一样上下跳跃,很难驯服,一旦形成上浮或下潜角度,常规操作难以控制。在大风浪里航行,真能锻炼升降舵手。

至今,时间已过去三十多年,每当想起这位当年的首长,敬慕之心油然而生,他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怀念姚广明艇长

大家好,这里是“潜艇兵之家”,请关注我们支持一下可敬的潜艇兵们,这里每日为您推送有关他们的文学、摄影作品、战友聚会报道等信息,如果您喜欢本文请评论、转发吧,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人民海军的风采!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