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思考笔记(1):投资中面对的那些困难

投研思考笔记(1):投资中面对的那些困难

在投资中,我们会面对许多困难,能力圈的不足、外界的干扰因素、看不懂的各种技术指标……

投资中最困难的事是什么?喜欢做趋势的人可能会说,是对大盘与个股高低点的预测和把握,崇尚价值投资的人可能会说,是要在足够便宜的价格买到好企业。

总结起来,投资者面对的各种困难中,有三座大山是最难以逾越的:企业经营变幻莫测、估值逻辑复杂和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

一、企业经营变幻莫测

毫无疑问,我们投资收益的高低,取悦于所投企业的业绩变化。但在大多数时候,企业的经营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即使如A股上的牛股格力、茅台、云南白药,就一定能说它们的业绩是确定的吗?因为企业的业绩,是在复杂商业竞争中的结果,有竞争就会有不确定性。越是自由竞争的行业,不确定性就越高。

我们要依赖所投企业业绩成长实现投资获利,就需要对企业的商业前景进行判断,这是一个综合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等不同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过程。所以,我们常说优秀的投资者更是一个企业家,要有敏锐的商业判断力,能够对于其商业价值和竞争格局有前瞻性的认识和判断。

当然,这种能力并不是看几本教科书、学几节商科课就能达到的,更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人长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甚至说是悟性。

二、估值逻辑复杂

成功预测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能成就一笔成功的投资吗?未必。

因为证券市场复杂多变,除了取决于企业的内功,更有赖于大的环境,比如估值的复杂性。同样一家企业,三年前给它10倍市盈率,现在给它20倍,可能企业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善,只是市场喜好发生了变化。本质上来说,大家在意的并不是企业的业绩,而是企业业绩的预期。

估值逻辑的复杂性,表现在股价可能不反映企业业绩,企业的投资价值也并不与其当期的业绩增长高低、规模大小呈现完全对等关系。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商业环境、不一样的管理层,都可能让市场给出不一样的差异化定价,或溢价或折价。

所以,要避免“买到伟大企业却投资亏损”的尴尬,首先就要理解这些估值逻辑的原理。

三、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

“成功的投资都是反人性的。”

面对真金白银,投资只是简单的理论分析、判断吗?真能深思熟虑、理性决策吗?显然不是也不能,而是一场人性的博弈。

我常常发现,自己对某支股票的判断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却没买或买了又扔了,结果好票拿不住,烂票一大把。看对,属于学识上的问题,但是要做对,或许就面临克服人性弱点的难题了。

以下这些,都是被大师们总结的投资中的“人性弱点”。

1)损失厌恶: 总是喜欢确定的收益,讨厌确定的损失。

2)禀赋效应: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资产给予更高的估值。

3)代表性偏差:习惯于简单根据过去的经验对新信息定论。

4)控制错觉:惯于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的结果,其实却不一定。

5)事后聪明式偏差: 惯于充当事后诸葛亮。

6)确认偏差:偏好关注支持其观点的证据,忽视与之相左的证据。

7)懒:惰性是很多人亏损的重要原因。

8)框定偏差: 容易被言语影响,做出不同的举动。

9)锚定偏差: 在估值时容易被初始数值所影响。

10)可得性偏差:更倾向于被容易获得的信息所影响。

11)过度自信:容易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

12)心理账户:倾向于把钱按照心理账户进行管理。

13)后悔厌恶:倾向于随大流,以免由于错误决策而后悔。

将记录在投研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侧重投资的理性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