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群不能再凉!俄“复活”世界第二大飞机,力保最后家底

对于俄罗斯空天军来说,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能拿得出手的,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家底”是越来越少了,目前仍然保有的世界第二大规模战略运输机群、战略轰炸机群正是“唯二”机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30日报道称,未来,俄空天军就连这两个优势可能也将不保。不说拥有世界第一大战略运输机群的美国空军,单看近年来大中型运输机规模和质量发展迅猛的隔壁大国,俄空天军就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毕竟现在俄空天军的战斗机规模已经缩减到隔壁大国空军的快一半了。

报道进一步表示,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最新透露,启动新式超重型飞机替代安-124“鲁斯兰”运输机的研发工作,已被纳入2027年前俄国家武器装备计划。而在6月,俄罗斯军事运输航空兵司令弗拉基米尔·别涅季夫已经证实,俄准备恢复生产 安-124。

战略机群不能再凉!俄“复活”世界第二大飞机,力保最后家底

安-124战略运输机。

安-124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运输机,最大载重量150吨,实际飞行中的最大运载重量为120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计170多架安-124运输机、伊尔-76运输机共同组成俄空天军战略运输机群。如果仅从数量来看,俄空天军对失去“世界第二运输机群”的担忧似乎来得太早了点。

因为从公开报道来看,隔壁国空军目前大约有20多架伊尔-76运输机,10架左右运-20运输机,大型运输机总数可能才接近40架。据西飞微信公众号对今年上半年生产和交付情况的介绍显示,运-20运输机的生产比去年已经加快不少。不过西飞近年来向空军交付的更多的还是运-9中型运输机,其最大载重量为25吨。不过,俄空天军看到的当然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战略机群不能再凉!俄“复活”世界第二大飞机,力保最后家底

隔壁伊尔-76运输机机队。

俄空天军数量最多的大型运输机伊尔-76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就算是改进型伊尔-76MD也不过是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而且伊尔-76运输机存在机内货舱偏窄、油耗偏大、航电和飞控系统过于落后等问题。比如俄军现役主战坦克如果要开进伊尔-76,就得拆除侧裙板,这显然比较不便。

因此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对伊尔-76运输机进行改进,因为就其国力和财力而言,改进现有机型显然比全新研制新机型要更可行。但就算是改进,伊尔-76后续型号的服役历程也极为坎坷。比如伊尔-476运输机为伊尔-76的大改型,机身加长了约6米,最大载重量由48吨增加至60吨,换装了动力更强劲的发动机和现代航电设备。

战略机群不能再凉!俄“复活”世界第二大飞机,力保最后家底

伊尔-476运输机。

伊尔-476运输机早在2012年就成功首飞,其后则数次传出量产并交付俄空天军的消息。但直到6年后的现在,该型飞机才有几架交付俄空天军,进入俄作战训练中心试用,迈开服役的第一步。

俄空天军对载重量小一些的伊尔-76系列运输机机队维持和改进都如此艰难,更不要说与C-17战略运输机一个级别的安-124了。然而,俄空天军虽然只装备了30余架安-124运输机,数量远不如装备了100多架的伊尔-76,但安-124在载重40吨时航程仍能超过1万公里的战略运输能力,却是伊尔-76所不能及的。

战略机群不能再凉!俄“复活”世界第二大飞机,力保最后家底

安-124运输机在叙利亚战场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叙利亚武装冲突期间,俄罗斯依靠安-124与伊尔-76的空运能力,跨国将大量兵力(包括地面武装部队、苏-30、苏-35等战机的保障物资和人员)投送到叙境内,彻底扭转了叙利亚局势的走向。而在这一过程中,安-124运输机在数月内运送1万多吨物资的能力、尤其是运送主战坦克和大型直升飞机的能力,是伊尔-76这个级别的运输机所无法取代的。

更重要的是,到现在也只有美俄两国拥有最大载重150吨级别的战略运输机,所以俄罗斯对伊尔-76只是进行改进,对安-124却提出了新研发替代型号飞机,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不过,俄副总理鲍里索夫此次只是提出了将新型号超重型运输机研发列入2027年前国家武器装备计划,没有透露其他任何实际信息。他紧接着反而详细透露了安-124运输机的改进设想。

战略机群不能再凉!俄“复活”世界第二大飞机,力保最后家底

伊尔-76运输机与运-20同框对比。

鲍里索夫表示,安-124运输机在升级无线电电子设备,并将乌克兰的D-18发动机换成俄罗斯研发的D-35之后,可使用至2050年。也就是说,俄罗斯为了保持战略运输机群的优势,一方面希望升级安-124,使其再飞至少30年;一方面也希望以此为缓冲,为新一代超重型运输机的研发争取一二十年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