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一本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strong-lee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曾近有这样的一个人, 不爱读书,语文课成绩可想而知,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为零。但为了创业,竟然在一年之内读完了300本书,并研究出一套实用的科学方法论。他就是日本大岩俊之。
而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为创业所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后,在大量阅读书籍及学习各种速读法之后,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目的性、如何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将内容牢记在心后要制定行动目标,实现它才是终极目标。

阅读的目的无非就是获取信息和消遣。 因此当我们选书时,就要有意识想到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价值,通过序、目录、后记挖掘出作者精髓内容,像放大镜,将中心聚焦在一点上,集中火力去阅读。


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奇思妙想总是一闪而过,把我们的灵感和觉得作者有用的观点要有意识地说出来和写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输出,所以要学会做笔记。


书中的重点内容可以用划线、标记符号、注明文字、贴便签、翻页折角等标示出来,通过摘录+摘要+感想的方式,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而最好最直观的笔记方法便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就是将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思维导图不仅能让我们把握书的整体布局,而且简单清晰明了。如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书中也有明确的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知道看完书之后,遗忘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就要复习。我们都知道社会上存在一种“二八定律”,对于书也不例外,大岩俊之更说到一本书中只有20%的是重要内容,而在20%当中只有4%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只需要找出这4%的重要内容,然后集中火力去复习,就够了。对于记忆,我们可以采用向他人复述、SMART法则、创建形象、整理成故事、便利贴记忆法等方法,这还是要看个人的喜欢。
网上有一个段子:怎么看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真他妈好看! ”
很多人总是在感叹,为什么学了那么多,依然过不好,是因为没有把学到的东西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上天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每个人每天24小时,上班、睡觉、吃饭、与朋友聚会时大多数人的常态,除去这些,时间也所剩无几,为何有些人,却能在这些看似整体而又零散的时间内高效利用,有些人依然碌碌无为呢。而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一天的时间更充实。首先得制定计划,就像做菜一样,我今天想吃鱼香肉丝,先看看家里的调料齐不齐,缺什么就拿纸笔记下来,去菜市场,购买原材料,回家以后,便开始清洗、加工、翻炒、最后出炉上桌。虽说古语曰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但这指的是特殊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生活还是会按照预定的轨迹运行的。
不管是生活或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可以分为四种:紧急且重要(比如有治病、工作任务),不紧急但重要
(比如有学习计划、保持健康),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开会、工作电话),不紧急且不重要(比如有玩游戏、刷屏)。

明白这些之后,就可以根据SMART法则设定自己的目标,即一个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实际的、有期限的目标。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半年之内成为一名合格的书评人,但我不懂什么是书评,以为就是读后感,瞎捣鼓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最本质的问题我都没弄明白,所以写不好。后来我放下自己所有的偏见,起点放到零,报名了土豆姐的写作班,按照她的要求来看书、做笔记、交作业,突然发现也没有想象中的难。每当自己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坚持下去,等有一天,可以有稿费的时候,我就可以旅游,见自己想见的人,参加自己想去的线下课程,或者是很多漂亮的衣服,然后再存钱买房子……想到这些之后,又有动力坚持下去了。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我不知道半年之后我真的,能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吗?但我依然想要坚持下去,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有时候真的很枯燥,能够换一种活法其实也是不错的。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真的是名不虚传,从读书到行动,讲述了他多年实战的经验,还附有大量的实战案例。对于记忆可以采用SMART法则和联想记忆。知识转化成能力,是一个过程,但更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


火涅国度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从前,与好朋友之间的一句玩笑话:“朋友的朋友,终会变成我的女友”,最后这位朋友把我的另一位朋友变成了他的女友,现在还成为了他的妻子。

除了别人的朋友可以变成自己的女友外,如何把别人(书籍的作者)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这里面的套路,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一书中,仅用了160页的篇幅就把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如何:读得快、记得牢、用得上


大岩俊之,一位曾经销售业绩优秀的打工一族,在30岁的时候为了自身的职业转型,被“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启发,在完成1年300本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读书法,并以此来作为创业契机,通过3年努力跃身成为一名指导教学的讲师。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主要从3个维度告诉我们,读到的知识是可以变成自身能力的:


1、读得快:找准目标内容

阅读速度慢的人,一般都会有一个通病,阅读目的模糊,认为读书就是要把一整本书,从第一只字一直读到最后一只字。作者大岩俊之,提出“不要妄图全部理解一本书”,并把经济学的“二八定律”也应用在读书上,一本书有用的内容只占了全部内容的20%,而其中只有4%才是最最最为核心的知识内容

。试想一下,如果一本书是100页,有用的内容只有20页,核心内容却只有4页,读4页的内容是不是会比你读100页的更为快速而有效呢?


2、记得牢:勤加总结及标记

人类大脑本来的构造机制存在容易遗忘的特性,这一特性在100多年前,就经德国艾宾浩斯心理学家证实,并且提出了“艾宾斯记忆曲线”的现象。

每天我们接触的事、听到的话、看到的物和学习到的知识,都会刺激我们大脑来进行记忆,什么信息会被长期保存下来,什么信息会作瞬间讯息来处理呢?这个次、重要信息处理机制,全凭我们大脑里的“海马体”来决定。

那么我们要怎样告诉“海马体”,这是重要信息,需要作长期记忆呢?作者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里,给我们介绍了他行之有效的1套方法:


阅读时:笔记阅读法

一本书籍阅读的过程一般会有3步:梳理书的结构、分类有用信息、提炼核心内容;以上阅读过程,如果不在阅读当下写下记录,相信一周后,你将会忘记得干干净净。边读边记,把书弄脏,打造一本属于自己的专属书籍,可以让你在任何时候拿起书籍,都能联想你阅读时的所有情绪,让你能以最快速地进入阅读最佳状态。

阅读后:思维导图总结法

我们看完一本书后,一般就会合上书,就算完成了,但把知识真正内化,还需要一个总结的过程。大岩俊之强调,读到的知识如果想记牢,必须进行内化总结,他给出的方法就是:把1本书凝结在1张思维导图里,把书的内容牢记在心。具体做思维导图的方法有很多种,选自己最为简单易于上手的就可以,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内化和牢记知识,并不是画出漂亮的图案。

3、用得上:从容易的目标着手行动

很多人会觉得,“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我只能说,“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行动,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实用性阅读指南》整书160页,大岩俊之花了约60页篇幅来说明实行的方法,占比达38%(其它章节占比约20%),章节篇幅最大,这也从侧面说明,只有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付诸行动,才能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那么,我们要怎么开始行动呢?大岩俊之的信条是:确立目标,从最容易的小目标着手,并且定下明天就可以开始执行的小步骤。这就是行动的开始,过程中,你还需要随时审视进度,及时调整目标的合理性。


很多人会认为读书无用功,那只能说明他并不会读书。高效的阅读习惯,不仅能让阅读变得有趣、生动,更能帮助我们最大程度的吸收营养、获取知识,并且内化到日常中,让我们可以更柔韧有余地经营工作和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一起来讨论。


o猫小初o


对于这一想法,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应用,用着灵,不用则废。那么接下来我们要交流的就是如何应用的问题?

对于如何应用,我的结合自己的方式,总结如下:1、浏览通读书本;2、选重点细读;3、黄金三分法记录笔记;4、经常应用。

1、浏览通读书本;

面对知识爆照的现代社会,知识量爆棚,各类书本数不胜数,因此对于读书,我们首先要最的就是快速通读,认为有用的或者说值得读的,再进入到细读阶段,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

2、选重点细读;

经过前面的细读之后,对一本书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时候就要进入到细读阶段,但是整本书内容太多,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因此就选取一到三个章节,认真地细读,并做好笔记。

3、黄金三分法记录笔记;

选定重点读的内容之后,我们就要进入到摘选适合自己的重点内容,同样的最忌讳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队重点读的内容最多提炼3个最适合自己的内容,然后简要摘选,进而经过自己的思考理解,转化为一个适合自己的可行的行动指南,只有这样的内化,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应用黄金三分法进行记录笔记(事实--解释---行动),篇幅关系不一一展开,发上几个自己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4、经常应用

应用是最重要的环节,前面做了这么多工作,缺失了应用,就不可能将书本知识转危为自己的能力的,因此常用常思,不断内化,才是真正将书本知识转为为自己的能力的唯一途径。

希望能搞给大家一点小小启发,欢迎随时关注交流,点赞点评,谢谢大家。


乙丙丁990


在把一本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之前,问一下自己想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沟通能力、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抑或职场竞争能力?

如果想把一本书的知识转化为沟通能力,建议阅读《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一束不仅仅告诉我们怎样可以避免异化沟通,更加吸引人的在于它告诉你沟通背后经常会犯的错,为什么会犯错和如何避免。

沟通有四大关键要素——观察、表达、需求、请求。

1、观察

我们很多时候会将评价和观察混淆。譬如:我觉得他很懒!这就是评价。如果你在沟通交流的时候,经常有评论别人,带着“懒惰”“浪费”“凶巴巴”这些具有评判的词语跟人家沟通会事倍功半。

我们要学会不带偏见去观察对方,不偏不倚地表述:他讲话声音分贝比一般人要大;他这周中午午觉睡了三个小时;他在网上买了几千块的物品……

2、表达

沟通的核心就是如何表达。我们经常会看到情侣间吵架有这么一个现象:男方因为公司领导突然命令加班,无法参加女友的生日派对,女方就会说:“你觉得你不爱我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臆想的想法作为沟通的方式,导致沟通中出现很多矛盾!我们应该区分“想法”和“感受”。

如果当时女方说:“你没能来我的生日派对,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很希望和你见证这美好的时刻。”这样的表达,就能避免两者的争吵。最起码能够进一步沟通交流。

3、需求

由于生活习惯或者沟通习惯,我们普遍会先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先表达我们内心的需求,导致沟通障碍。譬如:老婆让老公出门时候随手记得扔垃圾,结果老公忘记了,老婆说:“我都跟你说了,你究竟有没有听懂,怎么跟木头一样啊……”这样属于无效沟通,因为老婆并没有表达她的需求,只是在抱怨和指责。

正确去表达自己需求能够缓解彼此的沟通隔阂和矛盾。举个例子:老公很喜欢通过吸烟来缓解压力,老婆要避免说一些把预测当事实的事情(如果你再吸烟,很容易会得肺癌),我们应该说:“你每天吸烟,我担心你的身体健康。”

4、请求

明确谈话目的,提出具体需求,这样对方才不会模棱两可。毕竟对方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无法知道你真正的需求和想法。

什么样的沟通是没有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我希望你尊重我”、“我希望你理解我”“我希望你经常做饭”……这里只是简单说了自己的需求点,却没有具体信息表达,怎样才是尊重你?他具体做了哪些行为让你认为他不尊重你?“经常”做法,这里的“经常”是一周几次?没有具体天数。

综上所述,沟通的正确句式:不偏不倚表述你所观察到的行为+表达你此刻内心的感受+说出你真正的需求+说出你渴望对方的做法。


涅槃陟


下面是来自《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的4步把书本知识转换为能力的方法

第一步:高效阅读

1、确立读书目的。要提高读书的效率,首先就要确立读书的目标。带着主动意识去阅读会更加专注,阅读后更容易有所收获。

2、摘取关键信息。在正式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应花几分钟的时间确认三项信息:序言、目录和后记。通过这三部分大体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内容要点和大纲,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大部分书籍而言,重要的内容只占全书的20%,也就是说一本200页的书,重点的部分只占30—40页左右。知道这点以后,我们在浏览全书框架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哪部分重点阅读,哪部分可以粗略地阅读。

3、确立时间意识。对于商务类的书籍,我们没有必要逐字从头读到尾(因为几乎没有一本书全是新观点,大部分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观点),只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确立时间意识,效率会迅速提高。

4、有意识地“输出”。用输出倒逼“输入”,反而更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掌握一本书内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人讲述”或者“写下来”。如果每次都要找人讲述,恐怕朋友也没那么多的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某些自媒体的写作平台注册帐号,然后把书中的内容以文章的形式总结出来给大家看(或许还有意外的收获哦)。

第二步:巧记读书笔记

1、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问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在书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和书写;另外把你认为重要的记录到本子上,也可以是电脑上),以备份查阅。

2、做好读书批注。要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赞美的,批评的,联想到的以及那时产生的思绪和灵感。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要有怀疑的精神。这是属于读者的话语权利,这也是培养自己创造精神的一种途径。

3、系统结构式,以知识框架的形式来做读书笔记是个好习惯。这里其实我觉得挺重要的:不仅对于这本书,乃至于你读所有的书,甚至一切接收信息获取经验,都最好有一个自己的大的“知识树”这样你能以一个宏观的角度,当你有新的知识时就把它加入到这个“树”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点的程度。(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多次)

4、写评论文章或者读书随笔。 这要求高于一般的读后感。在习作里,你可以评价作者、分析作品,也可以引发联想、提出观点。

第三步:重温书籍

对于读过的书籍、内容,要经常去巩固。一方面是温习你的读书笔记,二是重读这本书(针对一些好书非常有必要,每次读你的理解和感悟都会不同)。 再好的知识、观点,如果你记不住或者短期内没用就遗忘了,那下次再接触再学习需要花费的时间就等于是重学。经常花点时间温习已学的知识,才能做到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灵活运用。

第四步: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

很多人认为将知识转化为力量是一个很空的话题,其实不然。将知识转化成力量的途径,可以简单的分为两块:一是理解和记住这些知识;二是在理解和记住的基础上实践这些知识、观点。

针对文学类的书籍,你需要做的就是:体会书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理解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包括一些优美词句,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

针对一些具有指导性、方法型、可实操类的书籍,在阅读之后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以简单的这样做:第一步,设立行动目标;第二步,思考书籍观点的可行性,分析现状和目标的差距;第三步,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第四步,把计划、任务细化到每一天去实际执行、检验。当然,理解和记住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知识点,甚至案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内容来自: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m.jint.cn)/ 国内最专业的快速阅读记忆训练平台,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高效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


每天学习一点


如何把一本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呢?教育大象认为非得要有行动力不可。



我们通常认为,对个人而言,行动力就是自制力;对个人团队而言,就是领导力。行动力擅长“速度和动手操作”。

你看见了什么的理论,你要用怎样的速度来实践它 ,并且动手操作记录整理。而且能够考察你在实践当中的操作有什么问题,与理论所说的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以及这些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并且能够弥补差距,这样你就具有了研究能力。



我们根据“旗帜行动力系统”对个人行动力指测试数值,个人行动能力可划分为四个等级:

入门级行动力的人有想法,可是工作主动性差,害怕冒险,惧怕工作中所面对的困难与挫折;容易受惰性和不良风气的影响,没有自信;奋斗目标不坚定,缺少行动动力。

初级的行动力的人 敢于主动请战,承担相应的工作与职责;敢于用“尝试”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惧怕困难与挫折,对自己比较有自信;树立了相当明确的目标,并开始试着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中级行动力的人敢于打破固有模式,敢于用新办法、新思路对原有工作创新和解决问题;敢于立即采取行动,不怕失败打击;总能按时或者提前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在工作中不怕困难与挫折,敢于不断尝试;已经能有效运用行动工具,掌握了实现目标具体一些方法。

高级的行动力的人具有强烈的企业家冒险精神,非常愿意通过不断尝试创造从无到有的结构;面对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毫不畏惧,坚持走自己的路,有足够的行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管理的目标。

教育大象认为只要有行动力,一切都没问题。相信自己,开始行动吧!


教育之象


你的问题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至少分为两步:

第一,用不断举实例的方法,读透书中知识

天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他有一套方法,当他遇到新知识想要搞明白时,他就会用这套方法,而且很好使:

不断的举实例。

比如,遇到一个数学定理,当他看到这个定理的各项条件,他便会构想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

以数学上的“集”概念为例,说到 “集”时,他便想到一个球,两个不相容的集便是两个球。然后视情况而定,球可能具有不同的颜色、长出头发或发生其他千奇百怪的状况。

你可能会说,书上也有例子。但那是别人的例子,是别人对理论的解释,并不代表你也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来解释现象。


举实例的过程正是锻炼你将抽象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过程,不能忽略。

所以,在读书的时候,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要是问自己:

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哪些现象?

第二,思考知识的多种用法

读书时,考虑“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哪些现象?”,是为了读透知识,在知识读透之后,下一步就是运用了。这个时候就要问:

这个知识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比如一本心理学的书籍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人的大脑喜欢视觉化”。就这样的一句话,你可以读很久。你要考虑,这个知识点可以用在哪里?

如果用在说话上,比如求婚的时候,一般人是说“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嫁给我吧”。

如果运用视觉化,就是制造一个情景画面,可以怎样表达呢?

可以这样说:“我希望无论是现在、一年后、十年后、五十年后,和我牵着手漫步在海边看日落的人,始终是你。”

对比一下,后者更能打动人,更富有情感吧。

这样,这个知识就是切实的运用到了实际中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伍锌在读书


想想自己之前是怎么读书的呢?虽然从认字以后就开始读书,也读过了不少书,看书的速度也不慢,理解能力也不差,但读过之后呢?有没有把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行动联系起来呢?

如果你还只是停留在摘抄读书笔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jint看来那不算真正的阅读,至少离高效阅读还有段距离,如何速读?如何高效阅读?跟着我往下看。

一、如何阅读?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如何高效阅读”、“如何边读边记?”、“怎样理解消化读到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行动?”

可以说这四部分的内容按照我们一般的认知规律,贯穿了阅读的始终。解决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和读完怎样做的问题,我们平时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或者被谈及的问题,这本书都做了非常明确的解答和方法的指导。

二、如何高效阅读?

1、确立读书目的

要提高读书的效率,首先就要确立读书的目标。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会更加专注,因此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

2、摘取关键信息

在正式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应花几分钟的时间确认三项信息:序言、目录和后记。通过这三部分大体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基本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内容要点和大纲,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大部分书籍而言,重要的内容只占全书的20%,也就是说一本200页的书,重点的部分只占30—40页左右。知道这点以后,我们在浏览全书框架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哪部分重点阅读,哪部分可以粗略地阅读。

3、确立时间意识

对于商务类的书籍,我们没有必要逐字从头读到尾,只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可以了。确立时间意识,效率会迅速提高。

4、有意识地“输出”

用输出倒逼“输入”,反而更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掌握一本书内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人讲述”或者“写下来”。如果每次都要找人讲述,恐怕朋友也没那么多的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某些自媒体的写作平台注册帐号,然后把书中的内容以文章的形式总结出来给大家看。

三、如何巧记读书笔记?

1、做笔记前的准备工作

在读书的时候,通过做笔记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知识和信息,强化书中的重点内容。在正式做笔记之前,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用“划线”、“标记号”、“标记注释文字”、“贴便签”、“将重点的书页折角”等方法找出重点部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贴便签”主要是写上一些关键词,以便日后看到这个便签立马就知道这页讲了什么内容。“将重点的书页折角”,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折两次。

2、读书笔记的制作

首先,在笔记本上写上书籍的基本信息(书名、作者、笔记制作日期、读书开始日、读书终止日);

其次,整理书中内容:直接摘录对你有用或者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不要过分摘录,要控制在3—4行左右,并注上页码。

最后,写下自己的感想。

阅读过程中,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这份笔记才能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日后可以随时查看某年某月当时看这本书时的想法。

3、思维导图笔记法

思维导图区别于传统的线性笔记,应用非常广泛(jint速读记忆软件有专门的思维导图训练部分),可以有效地进行思维发散,产生创意,在短时间提炼和总结大量的信息,很好地辅助提升记忆力,也非常适合整理读书笔记。

工具准备:空白纸;彩色笔;书籍;

制作方法:

(1)在思维导图写上基本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2)确立读书目的、深入思考目的;

(3)从中央向外延伸的所有分支用不同颜色表示;

(4)根据阅读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写出“答案”;

(5)添上读完书后的所感所悟;

四、牢记读到的内容

便贴法;首字母法;复述;形象联想记忆法;

五、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设立行动目标

2、思考现状和目标的差距

3、写出具体行动,细化到每一天执行

六、实践书本的内容

光想着多读书,最后什么都没留下可不行,读懂了,想好了,做才是关键。

读完了书,立即按照书中的方法画本书的思维导图,虽然画的还比较粗糙,关键词需要提炼,还需要涂色,待日后不断改进和完善。期待读完文章的你,也开始行动起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是现在。


ynpr719


正如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带着目标主动阅读,找到重点。

读一本书前,应该带着主动意识,想想你希望通过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如果你带着目的去阅读,有了主动意识的关注,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也更容易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阅读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攻击”、“击中”关键知识点,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填补自己的知识体系漏洞。“跳开”、“绕过”与目标无关的内容与章节,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内容。

第二,学会做读书笔记。

或许你没有注意,一个关键词总是能够触发一连串的记忆。

要养成拿着笔读书的习惯。一个是可以用以辅助阅读,这样可以减少1/3的阅读时间(经科学研究证明,人在阅读时,寻找下一行第一个字会浪费1/3的时间,也就是每当我们阅读3个小时,就要浪费1小时在寻找下一行上);另一个是可以随时在书上做标记,写心得。

第三,善于总结。

在看完书之后,能够看着目录将书本的内容复述一遍是很好的总结方法。找准这本书的主要线索,方便于你理解透彻这本书。

如果能做到这几步,把一本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就不远了。


投资家网蒋东文


把一本书里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彻底的消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经验,再去理解所学的知识。没有大量的实用经验,再好的理论知识,也转化不成技能。

现身说法,我学开汽车的时候,练S弯道的驾驶,教练说了很多注意点,可对从没摸过车的我,根本记不住,一头雾水,后来教练去休息了,我一个人上去,慢慢的练,很快就掌握了教练所讲的观察点儿和打方向盘的圈数,操作的手感。练多了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稍微的修正。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驾驶方式。

同样,在学校的物理、化学课上,也最好是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几遍实验,这样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