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源流,萬種風情,漢繡帶著楚韻款款而來

10月15日,由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湖北省工藝美術學會共同舉辦的“楚繡三期”高級研修班順利結業,並在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圖書館一樓舉行了結業作品展。

省工藝美術學會黨支部書記、省工藝美術大師楊小婷作為“楚鳳”高研班的班主任,陪伴80名學員度過了充實的一週。據瞭解,“楚鳳”高級研修班的學員來自湖北各地及香港、新疆等地。楊小婷告訴記者,“此次高級研修班所針對的都是先前有過初、中級刺繡功底的學員,每天有9個小時的培訓時間甚至要花更多時間在漢繡上面。”她覺得學員們能夠重新迴歸課堂,認真、安靜的完成一幅作品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

千年源流,萬種風情,漢繡帶著楚韻款款而來

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整齊地擺放在圖書館前,貓的眼睛圓睜藍綠色眼珠,活靈活現、炯炯有神,似乎在滴溜溜地望著你。細細的鬍子,根根清晰舒展。那金絲猴體態輕盈,刻畫得活靈活現。油畫般的肌理和光影把金絲猴表現的纖毫畢露,栩栩如生。據悉,楚繡作品分為三個階段,花鳥刺繡等作品為初級,風景刺繡等作品為中級、人和動物等刺繡作品為高級。楊小婷說:“此次高級研修班顧名思義就是培訓如何秀出高級作品,把動物刻畫地具有立體感和鮮活感。”這一週的培訓讓學員白雪蓮收穫頗豐。她笑著說:“以前繡出的猴子,身上的毛要麼像刺蝟樣豎著,要麼像雨水淋溼後的毛。”“這可是個技術活!”

千年源流,萬種風情,漢繡帶著楚韻款款而來

千年源流,萬種風情,漢繡帶著楚韻款款而來

楊俊是一名來自新疆的學員,乘坐36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武漢參加研修班的培訓。她坦言,“因為對漢繡的熱愛,所以她能克服一切困難,路途的久遠與培訓學到的東西相比起來可以無需多言了。”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珠寶學院16級學生王慧慧作為此次研修班中年紀最小的學員,她表示十分榮幸,經過為期七天的培訓,讓她對漢繡又有了新的認識與瞭解,這不僅提高了她的漢繡技術,也增強了她對漢繡的喜愛。

千年源流,萬種風情,漢繡帶著楚韻款款而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一位頭髮花白,帶著老花鏡的老人在穿針引線。老人名叫楊俊,今年72歲,是研修班裡年紀最大的一位學員,學習刺繡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前兩次“楚鳳”班培訓,她也都參加了。楊俊對記者說:“自從退休以後,漢繡就成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我與楊小婷大師已認識多年,每次培訓我都會有很多新認識、新收穫。”80名學員經過一週的培訓,提高了自己的漢繡技術,對楊小婷的教學能力以及漢繡水平讚不絕口。

千年源流,萬種風情,漢繡帶著楚韻款款而來

據瞭解,漢繡的用針獨樹一幟,採用一套鋪、平、織、間、壓等針法,以“平金夾繡”為主要表現形式。楊小婷把西方的油畫層次分明和對比強烈等特點融匯進了漢繡,使漢繡作品更加充實豐滿、逼真鮮活。此次作品展邀請了武工院學生進行參觀,珠寶學院學生卜彬彬激動地說:“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楚繡作品,乍一看以為是油畫,沒想到這些都是一針一線繡上去的,簡直太完美了。”(學通社記者沈燁冰 攝影趙煒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