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源流,万种风情,汉绣带着楚韵款款而来

10月15日,由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共同举办的“楚绣三期”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并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图书馆一楼举行了结业作品展。

省工艺美术学会党支部书记、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作为“楚凤”高研班的班主任,陪伴80名学员度过了充实的一周。据了解,“楚凤”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来自湖北各地及香港、新疆等地。杨小婷告诉记者,“此次高级研修班所针对的都是先前有过初、中级刺绣功底的学员,每天有9个小时的培训时间甚至要花更多时间在汉绣上面。”她觉得学员们能够重新回归课堂,认真、安静的完成一幅作品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

千年源流,万种风情,汉绣带着楚韵款款而来

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整齐地摆放在图书馆前,猫的眼睛圆睁蓝绿色眼珠,活灵活现、炯炯有神,似乎在滴溜溜地望着你。细细的胡子,根根清晰舒展。那金丝猴体态轻盈,刻画得活灵活现。油画般的肌理和光影把金丝猴表现的纤毫毕露,栩栩如生。据悉,楚绣作品分为三个阶段,花鸟刺绣等作品为初级,风景刺绣等作品为中级、人和动物等刺绣作品为高级。杨小婷说:“此次高级研修班顾名思义就是培训如何秀出高级作品,把动物刻画地具有立体感和鲜活感。”这一周的培训让学员白雪莲收获颇丰。她笑着说:“以前绣出的猴子,身上的毛要么像刺猬样竖着,要么像雨水淋湿后的毛。”“这可是个技术活!”

千年源流,万种风情,汉绣带着楚韵款款而来

千年源流,万种风情,汉绣带着楚韵款款而来

杨俊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学员,乘坐36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武汉参加研修班的培训。她坦言,“因为对汉绣的热爱,所以她能克服一切困难,路途的久远与培训学到的东西相比起来可以无需多言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珠宝学院16级学生王慧慧作为此次研修班中年纪最小的学员,她表示十分荣幸,经过为期七天的培训,让她对汉绣又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的汉绣技术,也增强了她对汉绣的喜爱。

千年源流,万种风情,汉绣带着楚韵款款而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带着老花镜的老人在穿针引线。老人名叫杨俊,今年72岁,是研修班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学员,学习刺绣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前两次“楚凤”班培训,她也都参加了。杨俊对记者说:“自从退休以后,汉绣就成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我与杨小婷大师已认识多年,每次培训我都会有很多新认识、新收获。”80名学员经过一周的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汉绣技术,对杨小婷的教学能力以及汉绣水平赞不绝口。

千年源流,万种风情,汉绣带着楚韵款款而来

据了解,汉绣的用针独树一帜,采用一套铺、平、织、间、压等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杨小婷把西方的油画层次分明和对比强烈等特点融汇进了汉绣,使汉绣作品更加充实丰满、逼真鲜活。此次作品展邀请了武工院学生进行参观,珠宝学院学生卜彬彬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楚绣作品,乍一看以为是油画,没想到这些都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简直太完美了。”(学通社记者沈烨冰 摄影赵炜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