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正为信用卡敲响丧钟?

加密货币正为信用卡敲响丧钟?

加密货币正为信用卡敲响丧钟?

使用信用卡,要支付手续费,银行还要为防止信用欺诈雇佣大量人力,信用卡已经很难再代表“信用”了,那号称解决信任问题的加密货币,是否会成为信用卡的替代品呢?

信用卡并不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产物,早在18世纪中叶,就有了类似概念,顾客和商人通过信用概念交换货物,信用媒介很可能是一个梭子或者一个纪念币。信用卡从“概念”到固定“实体”经过了整整两个世纪才完成。

世界上第一张卡片形式的通用信用卡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美国银行推出,名为BankAmericard,它成为了信用卡支付的先驱。BankAmericard系统最终被称为Visa,其他银行的竞品合并,成为万事达卡。

从国内来看,据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显示,银行卡累计发卡量70.3亿张,其中,信用卡发卡量加速增长。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7.9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长25.9%,信用卡人均持卡数0.57张,这一体量可以说十分巨大了。

信用卡,不可或缺

1958年9月,美国银行进行了一项实验,“机智”的美国银行为了避免万一实验失败而遭受“群嘲”,刻意把实验地点选择在了无人问津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雷斯诺。

美国银行向弗雷斯诺的人们发送了6万封信,里面是一个小塑料卡片,提供500美元的信用额度,出乎预料的是,这项实验对之后大家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道至简,从此以后的半个世纪,信用卡不但降低了现金的“出镜率”,还让消费方式更加便利,无论你在旅行,商店或者在线购物时,信用卡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让信用卡变得无孔不入。更吸引人的是,信用卡之间出现了彼此竞争,用户通过积累奖励积分,可以兑换旅行、住宿、电子产品、礼品卡等。

信用卡已经成为支付和现代商业的代名词,也成为了人们“离不开”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在看似种种便利的背后,信用卡的“软肋”日渐凸显。

“便利”背后的弊端

在看似用户获利的逻辑背后,信用卡必须依靠用户来支撑。

信用卡的高利率让人有苦说不出,在美国,使用信用卡进行现金提现会被要求支付现金预付费,价值约占总交易金额的3%,通常情况下会达到19%—22%的利率。如果每月无法按时还款,你最终可能会比最初支付的费用多出数百或数千美元。

信用卡诈骗也是无法避免的弊端,虽然你可以通过诉讼得到赔偿,但处理信用卡欺诈非常耗时费力。

此外,当使用信用卡付款时,依据不同的信用卡和许多其他因素的捆绑,商家需要向银行支付1%到5%的“手续费”,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手续费最终还是会公摊在消费者身上,意味着消费者支付了更多的费用。

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于,当前的银行系统已经运行了50多年的时间,操作系统冗杂繁琐,一直在依靠堆叠而非革新的方式进行改进。在积分奖励的驱使下,极有可能造成信用卡商家采取不可持续的方式鼓励消费。并且如果用户、消费、附加费用、利率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信用卡的运行模式极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信用卡拉近了全球货币、商品和经济的距离。但是,信用卡和银行系统在提供便利之时也自带“坑”。

来自加密货币的挑战

比特币带着颠覆性概念问世,经过几年的发展,不少大型跨国公司都添加了比特币支付选项。比特币的匿名性和易用性可以说是为商家和消费者“量身定制”,对于商家来说,直接接受比特币付款要比现金交易更安全快捷。

在货币、经济和商品的国际化转移过程中,比特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跨国公司或者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受比特币和其他主要加密货币的付款可能比银行转账更便宜、更有效。

据悉,硅谷珠宝零售商Stephen Silver Fine Jewelry使用加密货币的交易额超过了信用卡销售额。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西尔弗透露,目前加密货币交易额已超过零售店的信用卡销售额,公司20%的销售额现在归因于加密货币。

Silver曾在2014年率领Stephen Silver Fine Jewelry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接受加密货币支付的珠宝零售商,他表示:

“在公司零售业务上,加密货币销售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信用卡的销售额。我们发现加密货币的巨大优势在于支持高额支付。”也就是说,采用加密货币支付不仅能节约成本,还可以提高收入。

剑桥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历史学家加里克·希勒曼说,从经济角度来说,对于昂贵的产品和物业来说,接受比特币支付是有意义的,因为物品的成本在10,000美元到100万美元,而给银行的交易费很容易超过1000美元到50,000美元。

像PayPal和Square这样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通过添加比特币支付选项简化了付款过程,2018年3月,根据PayPal的信息披露,PayPal提交了一个“可快速执行的虚拟货币交易系统”有关的专利申请,据悉,这个匿名系统将可加快比特币的交易速度。

对照信用卡和银行系统,采用加密货币支付方式是因为,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要远远低于信用卡,而区块链系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也能大幅度降低欺诈事件的发生,公司不必处理退款,免去了过时的银行系统对时间的消耗。

加密货币真能打败信用卡?

面对加密货币交易量的提升,银行业也采取了反击措施,据资讯网站Motley Fool报道,早在2018年2月,已有7家全球性银行禁止使用信用卡(部分借记卡仍在使用)来购买任何加密货币。这7家银行分别是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Capital One Financial、劳埃德银行和多伦多道明银行。

这一措施目的在于保护银行自身利益,如果消费者无法偿还信用卡欠款,银行并不想持有消费者的加密货币,更不相信这些加密货币会卖个好价钱,同时,也宣称是为了预防黑客盗刷信用卡,用来购买加密货币。

但这一措施貌似并没有阻止加密货币发展的热潮,今年四月份,一项针对Visa、万事达和银联卡等用户是否购买加密货币的调查研究显示,89%的受访者对加密技术有充分的了解,而53%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里购买了加密货币。这项研究涉及来自47个国家的1万多人。

不仅如此,交易所的交易服务也在不断进步,总部位于美国的Coinbase就是其中一员,它的支付服务来自Coinbase exchange,在Coinbase有资金账户的用户可以直接跟商家进行点对点交易,接受数字货币支付,对于接受比特币付款,商家不收取任何佣金,但对于资金的转账,系统收取1%的费用。目前该产品接受比特币、比特币现金、以太币等支付方式,也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用作支付服务。

加密货币正为信用卡敲响丧钟?

平台交易费率比较

目前看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不能像支票一样可以伪造, 51%的区块同时受到黑客攻击篡改也较难实现,而信用卡数据库却很容易被黑客攻击。作为数字资产,比特币可以以数字方式存储在区块链上,并且无论你是位于世界哪一角落的用户或者商家,都可以以极低的交易手续费实现即时的无缝交易。所以,加密货币的众多优势对市场形成了强大的拉力,也给信用诸卡敲响了警钟。

Punch Line

历史上,货币一直这样困扰着人们:要么很多却不可靠,要么可靠但又稀缺,二者必居其一。

J·K·Galbraith《不确定的年代》

关于区块链,我们只是比别人更用心了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