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的腦洞還是沒胡繼曄們大

梁建章的腦洞還是沒胡繼曄們大

梁建章有兩個微博。

一個是“攜程梁建章”,另一個是“梁建章-關注人口問題”。

前者只有53條微博,8萬粉絲,已經有三年沒更新了。後者有1987條微博,70萬粉絲,一週前剛更新。

2011年2月,梁建章入駐微博感謝地主曹國偉之後,發的第二條微博就是自制紀錄片《中國人可以多生嗎?科學探討中國人口問題》——這是他在斯坦福大學撰寫博士論文期間的成果。

紀錄片裡警告,如此低生育率帶來的後果是,中國人口結構在今後 30 年內會發生劇烈的變化。裡面還貼出了一份中國 2010 和 2040 年的人口結構預測圖。

梁建章的腦洞還是沒胡繼曄們大

康奈爾金融學教授黃明說,梁建章可能成為中國最純粹的經濟學家之一。

因為第一,他有錢,所以不會被利益集團收買。第二,他淡泊,從來不關心名利,在事業最輝煌的時候,揮一揮衣袖就跑去研究最基礎的經濟學理論,第三,他先天后天都好,復旦少年班神童,二十歲美國理工科碩士,又在美國攻讀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梁建章花了這麼多心思,可微博下還是有人罵他“自私”。有人質疑他屁股決定腦袋,純粹偽科學。世界的發展是按那麼幾個變量由公式決定的? 一般愚民這麼說也就算了,2012年8月,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在FT中文網發表了《反智的人口理論可以休矣》系列文章,一共足足8篇,反對“放開生育”的主張。葉檀擔心一旦計劃生育取消,人口自然增長率會報復性反彈。

梁建章與北大社會學教授李建新則是展開了與葉檀的論戰。梁建章在FT中文網上從資源和環境角度對葉檀的人口論進行了反駁,稱“真理一定越辯越明。”李建新則是說,“現實是,80後、90後已經或將是生育主體,但她們絕大多數不想多生。”

至少從公眾反應來看,梁建章贏了。

評論區的論調很有意思——跟一個財經評論家討論人口問題?葉檀的數據和推理過程有不少錯誤,是水平問題還是人品問題?

微博是個好東西。梁建章在任志強、薛蠻子、閭丘露薇等公知的推波助瀾下,把自己的聲音放到了最大。

事實上,公眾反應站隊梁建章也並非他們真的看懂了梁建章畫的那些人口結構表格、寫的那本《中國人太多了嗎》,而是僅僅想借助梁建章表達某種不滿情緒。

梁建章後來自己也很感謝微博。

今年4月,吳曉波《十年二十人》專訪梁建章時,梁建章說,實際上2010年在非常小的學術圈子裡,已經在討論這個話題,但沒人敢第一個碰這事情。

對執行了二十年的“天下第一工程”提出質疑顯然是需要勇氣的。

有錢壯人膽,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他覺得未來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就是人口問題,所以用微博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然而,他成功了。2016年,執行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終結。

梁建章作為企業家,擺出這種公共姿態,顯然是一種冒險行為。無論是利用了其他人的推波助瀾,還是公共不滿情緒,他都是勝利者——這個斜槓中年名利雙收。

“單獨政策”放開了,可新生人口還在下降。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上年減少6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2016年下降了0.52‰。

葉檀們傻了眼,梁建章們說的話一點沒錯。

梁建章又撰文說,在中國生孩子是個極其痛苦的事情。高房價、居高不下的育兒成本、看護困難以及女性參加工作比例高於多數國家,因此中國大城市的生育率處於世界上最低水平。

吳曉波藉著這句話質問:攜程女員工四年生三個娃你怎麼辦?溫文儒雅的梁建章坐立不安,顧左右而言他。梁建章提出過很多具體建議,比如說“允許員工在家辦公”,“尊重單親媽媽”,“女孩子跟媽媽姓”,“縮短中小學學制一到兩年,讓女學霸們提前畢業”。

吳曉波在採訪中有幾次打斷了梁建章,他真的覺得梁建章的腦洞很大,“梁建章算是把辦法都想透了”“絞盡腦汁想這些稀奇古怪的辦法有用麼?”

梁建章的腦洞還是沒胡繼曄們大

梁建章對吳曉波的質問有些不耐煩,他說,“你思考問題我們還是要想想什麼是第一性原理,制度要改有很多困難,有的就比較容易。完全放開生育不罰款是比較容易的,改高考縮短學制是比較難的。”

其中一些建議涉及到財政、稅收、教育政策,作為企業家他無能為力。他覺得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女孩子跟媽媽姓”,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補貼。他說,小恩小惠難催二孩,建議用GDP的2%至5%,拿出8萬億“放水”給鼓勵教育和生育——事實上,這也是國際通行慣例。

吳曉波當時以為梁建章的腦洞已經夠大了。可他這幾天讀到新聞,可能會感慨,梁建章的腦洞還是不夠大。

先是“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的論調出現——雖說這個觀點確實沒有太大毛病,但過去幾十年的高壓策略突然反彈, 加上去年年底的幼兒園,今年疫苗等一系列問題累積,足以引發公眾反感。

公眾需要照顧情緒。在人口這個問題上卻沒人懂這個道理。

幾天後又有媒體建議,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甚至鼓吹,未來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稅”。他還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如果一個家族中的男性沒有孩子,是進不了祠堂的。

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年7月底胡繼曄在參加搜狐有名堂沙龍時說到的一段話:

養老問題本質上是一個金融問題。從時間維度上看,養老實質上是個人在年輕時通過金融工具儲備自己的勞動價值,再運用跨時金融資產配置手段,進入老年後用儲備的金融資產置換生活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他這段話中最關鍵的一句話是——未來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而養老產業、養老服務業就是最重要的實體經濟。這話有點繞,說白了就是未來的錢先替你管起來拿到現在用。當然,用的好是養老產業,用不好就是龐氏騙局。梁建章在“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論調出現時,還在微博上回應稱,生孩子首先是家事,一個家庭生多少個孩子,何時生孩子,歸根結底應該由這個家庭來決定。國家政策既不應該限制生育,也不應該強制生育。

一場本是基於科學的政策建議,結果在一些奇怪論調的煽動下,已經隱隱有變成“叫魂運動”的趨勢。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幾個月裡,叫魂的妖風衝擊了半個中國,百性為之惶恐,官員為之奔命,乾隆也為之寢食難安。各省的恐慌是最終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除妖運動。而今天的生育討論,已經有這種傾向。

梁建章一片好心,但後來的事情顯然超出了他的想象。面對這些言論,他在微博上並未發言。

他的微博很早就關掉了評論,可還是有人在轉發中罵他,“高房價,高教育,高醫療,高物價……目前這種生存環境,還鼓勵人民生育,不是蠢就是壞!”

或許,梁建章正在上海凌空SOHO16號樓的玻璃窗旁看著虹橋機場起起落落的飛機,思考為什麼他做的這些事為何就這樣被人變成了一場“叫魂運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