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爲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有600多個城市,我們無法做到全部瞭解,所以總是有一些底蘊深厚、景色秀美、歷史豐富的城市被大家忽略。說到山西,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太原、平遙古城等等,可能不會想到大同。即便是想到了大同,或許也說不上了解。大同是一座深藏若虛的城市,經過歲月的打磨,這裡不再是戰火連連,而是平淡寧靜,如今已成為了遊人嚮往的旅行目的地。所以,這一次,我要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座低調的城市。

其實,大同可不是一座平凡的城市,它處在晉冀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它還是首批入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古城。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裡,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做過都城的,比如西安、洛陽、北京、南京等等,這些都是幾朝的都城。而大同作為都城僅僅只有一朝,那就是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時期。在遼、金時期,也只是做陪都。所以大同能成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一定是有非常豐富的歷史底蘊。在大同古城當中,有眾多文物古蹟值得探究。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在大同市區的古城內,有哪些景點不可錯過。

華嚴寺: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內西南隅,始建於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佈局嚴謹,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築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毗盧遮那佛音譯為“光明普照”,普光明殿大殿由此得名。大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頂,前出抱廈。殿內塑有“華嚴三聖”,中為毗盧遮那佛,左文殊菩薩,右普賢菩薩。環殿壁畫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以文殊、普賢和觀自在菩薩的造像為中心分為三大部分,講述了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的教誨下,參訪五十三位老師,求得善知終成真覺的故事。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明代華嚴寺分為上、下華嚴寺兩部分,上華嚴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下華嚴寺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兩寺緊鄰,下華嚴寺位於上華嚴寺的南方。直到建國後,兩寺再次合為一體,兩寺之間有小門相通。遊覽華嚴寺時,可以先遊覽北面的上華嚴寺,再從寺中小門進入南面的下華嚴寺,兩處均沿著中軸線遊覽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華嚴寺的兩條中軸線與中原漢地大部分寺院的“南北走向”不同,上、下華嚴寺的中軸線都是“東西走向”,主要殿宇都是面向東方,這與遼國契丹族崇拜太陽、以東方為上的信仰和習俗有關。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華嚴寶塔是繼應縣木塔之後,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塔身明三暗二共五層,通高43.5米,上景金盤,下承蓮池,是大同古城內的標誌性建築。寶塔下部是由100噸純銅打造的全國規模最大的銅質地宮,塔心室供奉元代高僧慧明法師的舍利。地宮供奉大小佛像1000餘尊,金碧輝煌,全國唯一,因而又被稱為“千佛地宮”。

九龍壁: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龍壁

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王府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該壁東西長45.5米,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壁上均勻協調地分佈著九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九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每當朝陽升起,金光萬道,九龍壁塗上了一層耀眼的光輝,巨龍彷彿衝破霧靄,騰身遊動起來。隨著晨霧的消散,九條龍更加絢麗,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昂首擺尾,盤繞彎曲,在海波上翻騰,在流雲中穿行,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即便我們是在陰天而來,九龍壁依舊震撼到我們。

善化寺: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群,氣勢恢宏錯落有致

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大同城內永泰門內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沿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兩側有觀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寶殿與三聖殿之間的西面,有一座獨具風格的普賢閣,它是一處單簷九脊頂方形樓閣。善化寺是一組比較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群,氣勢宏偉,整個寺院建築高低錯落。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五龍壁原為興國寺門前照壁,為明萬曆年間遺物,為便於保護文物於1980年遷至善化寺西院,2009年又移至善化寺山門對面,成為善化寺的照壁。壁長19.9米,高7米,厚1.45米,下部為須彌座,束腰部雕刻著牛、馬、蛇、兔等十多種動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壁頂為琉璃仿木結構斗拱,中部壁畫為五條巨龍翻騰于波濤洶湧的雲霧之中,手法簡練,造型古樸,色彩絢麗。其中一條“正龍”,懷抱一顆火珠,頭朝正前方,目光炯炯有神,正對著古寺。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三聖殿建於金天會、皇統年間,面闊5間32.5米,進深4間19.2米,單簷廡殿頂,左右次間簷下各出60度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它不但承載簷部重量,且具有極強的裝飾作用。如果說中國建築像一曲跌宕起伏、連綿不絕的華美樂章,那麼遼金建築因特有的民族文化交融特色,成為這一樂章中最為動聽的一串串音符。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大雄寶殿內所存33尊彩塑,是我國現存古代雕塑中的瑰寶,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巨大,在中國雕塑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殿內正面高大蓮花臺上,還塑有五方佛。

四牌樓:古城中心,從此延伸

大同古城與我國北方各大古城的街巷佈局基本相同,都保存了唐宋時期“裡坊式”的城市佈局。明代大同古城以四牌樓為中心,東稱和陽街,西稱清遠街,南稱永泰街,北稱武定街。 四牌樓由四個相連的牌坊組成,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當時大將軍徐達受命修築大同城,為壯軍威、頌功德,在城中心修築了這座建築。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四牌樓建築為木構,四個牌坊分別面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牌坊均有三個門,即正中的正門和兩邊的旁門。牌坊高三丈餘,正門上有五朵斗拱,旁門上各有四朵斗拱,頂為懸山頂,覆瓦。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每個牌坊都有四根通天柱,均為硃紅色,頂上覆黃色琉璃。正門的枋額上有清代大同書法家王德馨書寫的街名,和陽街、清遠街、武定街、永泰街,均為黃底黑字,歐體。

雲路街:平步青雲之地,文化氣氛濃郁

雲路街是大同著名文化景區之一,景名“儒學文化旅遊景區”。雲路古文化街,簡稱雲路街,位於城牆內,南接城牆內環南路,北起府學街即文廟前門。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雲路坊”和“大成坊”,街道長200米,寬16米,系商業步行街。街內有喜慶匯劇場、孔府酒樓、孔府客棧等大型配套商業設施,雲路街在古代是狀元文人金榜題名去文廟朝拜孔子的必經之地,取“平步青雲”之美好寓意。

這座城市只做過一朝的首都,卻成為了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這兒的一個個庭院,建築的都非常考究,每一家每一戶似乎都有特別的故事,耐人尋味。門前的雕塑,也非常的有趣,它們形態各異,有些憨態可掬,看起來萌萌噠。這兒給我的感覺有點像北京的南鑼鼓巷,充滿了文化和文藝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