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爲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在傳統相聲《十三香》裡邊,有這麼一個小段兒“小小的紙,四四方方,東漢蔡倫造紙張,有人用它來寫字,有人拿它寫文章…  ”說到寫文章,就離不開文字。但是我們知道紙上面出現最多的是文字,紙張是文字的一個重要載體!而文明的傳承,主要就是通過文字的記錄。 這就是中華文化延續千年的基石!

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為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

中國的文字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早在黃帝時代早期,就已經有了流傳已久的結繩記事,但是隨著古代人活動範圍的擴大,獲取知識面兒的增多,結繩記事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日常和一些重要活動的記錄了。5000多年前的涿鹿之戰,炎黃部落打敗了蚩尤部落,百姓九黎首次進行了民族大融合,各個部落都得以繁衍生息。在黃河中下游的黃河洛河兩河流域,土地肥沃,物種繁多,山川峻美… 

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為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倉頡

突然有一天,黃帝想看看大戰蚩尤的功勞簿,就找到了自己的史官倉頡:“你這個繩子上打的這些結,是毛意思啊?”黃帝的史官倉頡是個異人,何為異人?就是天選之子。因為他和我們一般人不一樣,他一個眼睛裡面有兩個瞳孔,被稱之為“雙瞳”!話說他一個瞳孔觀的是世間萬物,也就是和我們一樣,另一個瞳孔看的是另外一個世界。具體看到的是什麼,他不說我們也不知道,只有他自個兒知道! 

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為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倉頡看了看“這個好像是一千多天前的事兒了,記得不太清楚了,你讓我再翻翻”就把那一堆繩子理了理,結果剪不斷,理還亂。這種麻和獸皮,植物莖葉做的繩子亂的一團糟… “首領,那個確實不好意思,我也搞不明白了,時間太久了!”“倉頡啊!我感覺咱們這個不是回事,太麻煩了。不但你麻煩,我也麻煩,能不能想個辦法把這件事兒的方法弄簡單一點。中不中?” 倉頡不好意思的說“首領我盡力,我盡力”其實心裡暗想,這意見我都給你提了多少回了,每次忘了事兒都來找我,我記憶力哪有那麼強大?其實倉頡早都心裡盤算著把這個結繩記事的方法給改改,以前在具茨山那邊還好,都是敲在石頭上,雖然費功夫,馬馬虎虎,還能看個明白,這系在繩子上的日常記錄,少一點還能看得明白,日子多了直接就成一團麻了!洛河

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為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千里洛河出山入川處,龍頭山在洛河邊上,是千里洛河出山入川的地方。伏羲的女兒曾經在此化身洛神,春季裡的早晨,退去的河水露出了裸露的河岸的灘塗上,幾隻白鷺優雅的走在沙灘上,在身後留下了不規則的腳印,倉頡信步河岸邊,看到這些腳印,頓時靈機一動有了,白鷺的腳印,長短都差不多,相互交叉,構成了不同的符號和圖案。倉頡就琢磨著什麼上打一個結那是一,打兩個結那是二…那這一個腳印,一道算一,兩道算二,比那個繩子打結更方便呀!一時間來了興趣,倉頡就埋頭盤腿坐在沙灘上,手裡拿著樹枝,在那裡畫呀畫呀畫! 

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為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為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白鷺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 這一寫寫畫畫可不得了,驚動了蒼天,也驚動了鬼神。春天的又是打雷,又是下雨,關鍵這個雨還不是一般的雨!至於發現了什麼,我們後續再講… 

天選之子:倉頡,黃帝史官為何要造字於河洛地區?(上)

​暑期天氣太熱,如果沒有及時更新,希望關注的朋友多多見諒!雖然說立秋了,但是大家也要注意防暑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