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在传统相声《十三香》里边,有这么一个小段儿“小小的纸,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有人用它来写字,有人拿它写文章…  ”说到写文章,就离不开文字。但是我们知道纸上面出现最多的是文字,纸张是文字的一个重要载体!而文明的传承,主要就是通过文字的记录。 这就是中华文化延续千年的基石!

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

中国的文字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早在黄帝时代早期,就已经有了流传已久的结绳记事,但是随着古代人活动范围的扩大,获取知识面儿的增多,结绳记事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日常和一些重要活动的记录了。5000多年前的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百姓九黎首次进行了民族大融合,各个部落都得以繁衍生息。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河洛河两河流域,土地肥沃,物种繁多,山川峻美… 

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仓颉

突然有一天,黄帝想看看大战蚩尤的功劳簿,就找到了自己的史官仓颉:“你这个绳子上打的这些结,是毛意思啊?”黄帝的史官仓颉是个异人,何为异人?就是天选之子。因为他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他一个眼睛里面有两个瞳孔,被称之为“双瞳”!话说他一个瞳孔观的是世间万物,也就是和我们一样,另一个瞳孔看的是另外一个世界。具体看到的是什么,他不说我们也不知道,只有他自个儿知道! 

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仓颉看了看“这个好像是一千多天前的事儿了,记得不太清楚了,你让我再翻翻”就把那一堆绳子理了理,结果剪不断,理还乱。这种麻和兽皮,植物茎叶做的绳子乱的一团糟… “首领,那个确实不好意思,我也搞不明白了,时间太久了!”“仓颉啊!我感觉咱们这个不是回事,太麻烦了。不但你麻烦,我也麻烦,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件事儿的方法弄简单一点。中不中?” 仓颉不好意思的说“首领我尽力,我尽力”其实心里暗想,这意见我都给你提了多少回了,每次忘了事儿都来找我,我记忆力哪有那么强大?其实仓颉早都心里盘算着把这个结绳记事的方法给改改,以前在具茨山那边还好,都是敲在石头上,虽然费功夫,马马虎虎,还能看个明白,这系在绳子上的日常记录,少一点还能看得明白,日子多了直接就成一团麻了!洛河

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千里洛河出山入川处,龙头山在洛河边上,是千里洛河出山入川的地方。伏羲的女儿曾经在此化身洛神,春季里的早晨,退去的河水露出了裸露的河岸的滩涂上,几只白鹭优雅的走在沙滩上,在身后留下了不规则的脚印,仓颉信步河岸边,看到这些脚印,顿时灵机一动有了,白鹭的脚印,长短都差不多,相互交叉,构成了不同的符号和图案。仓颉就琢磨着什么上打一个结那是一,打两个结那是二…那这一个脚印,一道算一,两道算二,比那个绳子打结更方便呀!一时间来了兴趣,仓颉就埋头盘腿坐在沙滩上,手里拿着树枝,在那里画呀画呀画! 

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白鹭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 这一写写画画可不得了,惊动了苍天,也惊动了鬼神。春天的又是打雷,又是下雨,关键这个雨还不是一般的雨!至于发现了什么,我们后续再讲… 

天选之子:仓颉,黄帝史官为何要造字于河洛地区?(上)

​暑期天气太热,如果没有及时更新,希望关注的朋友多多见谅!虽然说立秋了,但是大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