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千人冊(11-20)

11、倉頡:黃帝史官。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倉頡二目重瞳,善於作畫,經過細心描摹繪畫,造出各種不同的契刻文字(象形圖畫),並將其他部族各氏族的文字符號集中起來,整齊劃一,歷經十幾年的觀察與整理,終於創制出最早的象形獨體字、合體字,並刻於龜甲獸骨或竹木片上。這就是漢字的雛形,遂流傳後世,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新時代。漢字創始人,以造字傳聞後世,被尊為"造字聖人"。

歷史千人冊(11-20)

12、蚩尤:約在4600多年以前,黃帝戰勝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縣境內,展開了與蚩尤部落的戰爭——涿鹿之戰,蚩尤戰死,東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最早主體。蚩尤是中國古史神話中的重要人物,因與軒轅黃帝進行歷史性的大戰而赫赫有名。古代戰神。

歷史千人冊(11-20)

13、皋陶(gāo yáo),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

14、嫘袓(Léizǔ: 中國古代傳說中黃帝軒轅氏之妻,西陵氏之女。據《隋書》記載,北朝北周時尊她為先蠶。《路史》裡稱其勸養蠶,育蠶種,親自採桑治絲,開創了絲織事業。歷代皇帝將其供奉為“蠶神”。被後人推崇為中國養蠶取絲的始祖。

歷史千人冊(11-20)

15、嫫(mó)母,古代最出名的醜女,當首推嫫母,形同夜叉,醜陋無比。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雲:"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但她為人賢德,黃帝納她為妻。嫫母果然不負黃帝的厚愛,對婦女們實施德化教育。嫫母雖然醜陋,但是黃帝對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後宮的責任交給了她,在黃帝周遊巡視天下時,黃帝的元妃「嫘祖」病逝,黃帝命令嫫母指揮祀事,監護靈柩。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首,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之妻,內助有功,黃帝敗炎帝,殺蚩尤。人類使用的第一面鏡子由嫫母發明製作。

16、共工:中國古代神話中炎帝的後裔。傳說共工人面蛇身朱發。關於共工的神話傳說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記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才有了“女媧補天”。關於共工的傳說還有禹逐共工,祝融與共工戰等等。古代的“水神”。

歷史千人冊(11-20)

17、祝融:傳說中的古帝,住在崑崙山的光明宮,以火施化,號赤帝。傳說中,祝融與共工之戰,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於是有女媧補天的故事。另一說法,伏羲死後共工作亂,黃帝派祝融平叛,打敗共工。古代的“火神”。相傳他發明了使用火和保留火種的方法。

夏 朝

18、禹

: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其父名鯀,治水失敗被殺,禹子承父業,歷經十三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使黃河改道,治水成功。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夏朝立國奠基人,“大禹治水”的故事婦孺皆知。

歷史千人冊(11-20)

19、啟:禹的兒子,其母是塗山氏之女。原始社會末期,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是禪讓制。部落聯盟首領堯年老時,把聯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舜年老時,把首領的位置讓給禹,這是原始社會比較民主的推舉首領的制度。但是在禹老時,他的兒子啟殺死本應擔任聯盟首領的伯益,建立夏朝。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啟以前的堯、舜、禹時期是所謂的“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啟變推舉為世襲、傳賢為傳子,反映了氏族制被國家所替代了。這種巨大的社會變革,是中國進入階級統治的重要標誌。中國夏王朝的建立者,禪讓制的終結者。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

20、奚仲,東夷薛國人,任姓,薛國始祖,故里在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奚仲因造車有功,被夏王禹封為“車服大夫”(亦稱“車正”),後人在千山頭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諺流傳至今。夏朝政治家,發明家,馬車的發明者,其貢獻不亞於“四大發明”,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

歷史千人冊(11-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