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

我們需要友誼,我們也願意首先伸出友誼之手。


屠龍有術


描述:所謂快樂教育,就是家長希望孩子能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所以不會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壓力,孩子基本都是“玩著”度過小學階段的。

我是經過“快樂教育”的孩子,童年是沒有壓力,成年卻感受來自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壓力。我是70後,那時候一般父母都沒有什麼教育理念,孩子基本都是散養。


我們那代人能夠讀大學的很少。又正好趕上中專招生浪潮,大批大批的初中畢業生都去讀了中專。參加工作沒有幾年,又陸陸續續地下崗了。


我女兒在7歲時,跟著我來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城市。,城裡人注重孩子的學習。我父母不想讓孩子太累了,不讓孩子去上學習班,放學後,就讓孩子出去玩兒。


週末別的孩子都去課外機構學習奧數、英語。我女兒還在家裡跳皮筋、踢毽子呢。


平時他的們不特別關心孩子的成績,認為小學那點兒東西,特別簡單,孩子會了就可以,沒必要非得要求她取得滿分。所以,我女兒學習成績一般。

學習這件事兒,真得是全靠孩子自己。“皇上不急,太監急”是沒有多大作用的。我女兒從小就有一個不服輸的性格。


她在小學五年級那年,開始知道要努力學習。自己覺得英語不好,提出要去補課,我當然很高心地答應了。


她經過努力的學習,結果她的英語成績越來越好,直到高中都是名列前茅。


她參加初中自主招生,考上了一所比較好的學校。從此,她就開始了努力學習的生涯。


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學習到夜裡11點。自己指定學習計劃,看書、聽英語、寫作業,學得特別有勁頭。


我妹妹的女兒,只比我女兒小兩歲。我妹妹上學時,學習特別刻苦。大學畢業後,工作兩年。結果結婚後,做起了買賣。她覺得上學時,學的東西都白費了,還浪費了自己的大好年華。


所以在自己孩子身上,絕對不會讓她走自己的老路。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就好,至於學習嘛,那都不重要。


將來最差就是跟自己一樣,做生意就行了。


妹妹的兒子在小學的時候,什麼課外課都沒有學習,也沒有學習其他才藝。放學了就是看電視、打遊戲、上網。


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佔全班中下游水平。考初中時,只考上了普通中學。妹夫想給孩子花自費,去一所重點高中,妹妹說沒有那個必要,哪個學校都一樣,到了高中再說吧。


這孩子進了普通初中,認識裡面有很多“貪玩”的孩子,初二就學會了逃學、吸菸、喝酒。


初中沒畢業時,學校就進行了多次家長談話,希望家長嚴加管束,積極配合學校工作。這時她們夫妻這才發現,無論怎樣管教自己的孩子,他都不肯聽話了。


初中畢業後,妹妹給孩子送到技校去學習。他在技校參加群毆,結果致一名學生重傷。妹妹不僅花了大筆醫療費,孩子被判少年管教一年半。


妹妹說:“我是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有個輕鬆的學習過程。覺得學習不是那麼重要,不用跟我一樣,就算上了大學,也沒有什麼用。但是沒想到,他能這樣。”


現在,我的女兒如今已經讀了研究生,而妹妹的孩子卻在餐館打工。


這些年,我教過無數學,他們大多數已經走上了社會。最明顯的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學生與近兩批學生的對比,前兩批學生在當時學習環境輕鬆,家人無管束,不努力學習,不為未來焦慮的孩子,僅有個別孩子如今生活比較輕鬆。


而當初家裡管教嚴格,自己悶頭苦學的學生,學業有成的特別多。大學畢業在祖國各地工作,生活比這些進行“快樂教育”的孩子好得多。


那些讀書時“快樂”的孩子,雖然“快樂”了十幾年,但是到了如今,沒有不後悔的。因為這個時代沒有文憑,哪個單位都不用,沒有專業技能,打工也只能做力工。


我的第一批學生是屬狗的,今年剛好過本命年。37歲的他們,正值身富力強的時候,工作穩定、家庭優越的,都開始孕育二胎了。


而那些無固定工作、收入不穩定的人,用自己的話說:“這一個孩子都不知道如何養活,再要一個那不是要我老命嗎?”

這批屬狗的孩子,對待下一代的教育可謂是“下了血本”。據我所知,尤其是當年那些沒有努力學習的學生,更願意為子女的教育投資。


他們知道自己當年所走的路是錯誤的,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他們不再崇尚“快樂教育”。


每次提起“教育”,妹妹更是後悔。她覺得自己當初的做法多麼幼稚。每次提起她兒子,她都無地自容。


我們還得總去開解她,她說自己兒子,也總是埋怨她當初的做法。用一時的縱容,換來了他一生的“底層”。


妹妹有錢,給孩子買了樓、買車,但是孩子沒有文化,沒有教養,內心空虛。孩子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些都是父母給的,會被別人瞧不起。


很多90後,沒有受過“快樂教育”。就像我哥哥那樣,逼著孩子學習,送各種學習班,輔導班。沒有周末寒暑假的休息。孩子初中、高中、大學都是一直在花錢補課,才考得那麼理想。


現在這個屬龍的孩子,博士學歷,在政府機關工作,剛剛結婚,妻子是省重點高中的老師,小夫妻的未來一片光明。


我在教育工作中,看到很多“開明”,崇尚西方教育的父母,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讓孩子享受“快樂教育”。他們對孩子的學習無底線、無要求,任其自由發展,結局大多差強人意。


我們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不是讓孩子“自由散漫”地成長;不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放任自流”;不是對孩子的未來“毫無規劃”。


不能說孩子從小學各種知識才藝,他們就沒有玩兒的時間了。很多教育都是“寓教於樂”的,學習也並非是枯燥無味的。


你想給孩子怎樣的“快樂教育”呢?可以好好計劃一下哦!


荒海拾書


曾經的快樂教育在我國大行其道,就是以快樂為教育理念,不給孩子施加壓力,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這些年過去了那些實行快樂教育的孩子現如今都怎麼樣了呢?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個道路大家都應該明白。一個人如果他有上進心,不論實行什麼教育孩子都會自主的學習和努力。快樂實際上是指精神上的快樂,情緒上的一種體驗。


孩子在學習中體驗不到快樂, 本能就會想逃避學習, 在這時候父母不正確對待,正確引導,就會增加他對學習的厭煩心理。就拿上小學的十多歲的好說,他們馬上就要步入青春叛逆期,他們需要家長的鼓勵和鼓勵以建立自信。這時候快樂教育的作用就會發揮出來。


還有一部分孩子打著快樂教育的旗幟,以此為由為不學習不努力找藉口,沉迷於網絡遊戲中不能自拔。家長放任孩子說是孩子快樂就好。結果孩子的學業被耽誤,一事無成。 什麼事情都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要強迫孩子學習不喜歡的。小學三年級以前就是讓孩子多玩,多樂,在玩中學,寓教於樂相結合。大一點了就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積累知識。上初中以後,進入青春期,家長要針對自身情況給孩子適當的疏導,不要過度增加課業負擔。高中以後,課程緊張,作業繁重,高考壓力大,這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多實踐,通過實踐來了解社會,建立責任感。這時候應該實施“快樂教育”給孩子減壓。


對於教育,本來就不存在圓滿教育,只不過是令孩子感覺順其自然,但這並不代表,快樂教育就等於肉體上滿足和散養無為這麼簡單。背後需要家長們灌輸孩子正確價值觀,起到引導作用。一昧無尺度放縱快樂教育反方法,這樣的孩子最後被寵壞,各方面能力缺乏,到後來取得不了什麼大的成就。真正的快樂教育是需要給與孩子最大空間發展的同時,還要在關鍵時候做出指引、做一個合格的引路人。這樣快樂教育的孩子之後的發展一般都比較成功,他們因為接受正確的快樂教育方式,在各方面均表現的比較出色。


決勝網


先來看題主對“快樂教育”的界定:家長希望孩子能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所以不會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壓力,孩子基本上是“玩著”度過小學階段的。

這是一個有問題的定義,潛臺詞很顯然將孩子的“快樂”與“學習”對立起來,把“學習”與“玩”對立起來。這樣,題主對“快樂教育”的定義就是根本錯誤的!

錯在哪裡?1、學習是可以快樂的;2、學習是可以通過玩來進行的。這兩項才是快樂教育的要義,而且對小學齡的孩子,健康積極的教育也應該致力於踐行這兩個要義,無論給自己貼怎樣的標籤,無論是不是叫“快樂教育”。

也就是說,對小學齡孩子來說,學習不僅可以是快樂的,而且應該是快樂的。為什麼這麼說?且聽唐老師娓娓道來。

小學齡分為兩個階段,6~9歲,9~12歲。前一個階段,小學低年級,從發展心理學角度,這個年齡段是孩子激發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敏感期。好了,請父母讀者想一想,孩子更可能對怎樣的事情有興趣?又更可能對怎樣的事情能養成習慣孜孜不倦?快樂的事情?還是不快樂的事情?

顯然是快樂的事情!人性本能就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成年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孩子的天性也是傾向選擇快樂的事情。這是其一。

同時,6~9歲又是孩子積累勤奮感,自己通過努力取得成就感的關鍵時期。成就感來源於什麼?當然來源於父母、教師的鼓勵和賞識。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給予他鼓勵和賞識,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對年幼孩子來說,父母、教師的賞識就是快樂之源。

回過頭來再看看題主所說的“學習壓力”。當一個被鼓勵和賞識的孩子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他就像Hold住更多的快樂,這時孩子自己事實上已經給自己有了取得好成績的壓力,這是積極地壓力,父母只需要給予充分的支持就好。

問題是,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從學習中體驗和感受到快樂,他的本能就是要逃避學習,而這時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對待,因勢利導,反而給孩子增加學習壓力,這樣高概率會給孩子帶來情緒上的困擾,增加他對學習的厭煩和牴觸心理。生活中許多父母頭痛孩子作業疲沓、拖延,問題大凡就出在這裡。

不僅如此,兒童期的孩子攝於父母的權威可能會順從,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家庭教育就可能瀕臨失控。甚至,中國大比例的大學生,包括北大、清華一類頂尖高校的大學生,三分之一甚至更高比例的厭學,在很大程度上問題可以追溯到學齡前期不恰當的學習壓力後果。至於小學齡的後一個階段,9~12歲,孩子處於兒童晚期,青春期前夕(部分早熟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這是孩子自尊水平發展的關鍵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滿足到主要渠道來自學校課業。在學習中受到鼓勵和賞識,能夠常常感受到學習快樂的孩子,他們更容易發展出較高的積極自尊;相對地,對學習更多感受到壓力而缺乏快樂體驗的孩子,不僅有更多的情緒困擾,而且更可能發展出較低的自尊。

如果有父母讀者不明白孩子的自尊發展有多重要,那麼告訴你們,青春期邊緣青少年(即有各種行為問題,如打架、吸毒、濫交等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與低自尊高度相關。

最後還有一點,學習如何才能讓兒童期的孩子更可能葉更容易感受到快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玩中學,遊戲中學。對小學齡的兒童來說,遊戲是他們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如何寓教於樂,如何讓課業與遊戲、活動結合起來,這本來就應該是小學教師的基本功。

如果父母還持有將學習與玩對立起來,把學習與遊戲對立起來,那父母真的該接受教育,如何勝任父母角色,做好父母的教育。


唐映紅


一線老師來怒答。

這兩天放假,作為一名高中教師,臘月二十六才放假,初六就要上班,整個寒假總共十天。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不是說老師有很長的寒暑假嗎?實際上工作十年,每年寒假基本上都是十天左右,而且我還僅僅是在一個市重點高中。

放假第二天,一個學生家長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要來我家坐坐,我也不好推辭就讓他來了。那位家長一看就有很體面的工作,他說他要跟我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兒子在我學校最好的班,期末考試考了年級一百多名,這個名次考個一本是沒有大問題的。可是這家長明顯對孩子的這個成績不滿,言談間十分焦慮,要我多多督促孩子學習,還說孩子這幾天天天在家做題。

作為一名老師,我的學生多辛苦我比其他人更清楚,他們從高一開始每週六天上學,每天從早晨六點多一直要到晚上十一點。就這哪怕是寒假只有十天,即便我希望他們在假期好好休息一下,他們的父母可能也不允許他們放下書本。

我心疼我的學生,可我也理解他們的父母。

想當年我大學剛剛畢業,有一次我給學生說如果以後我的孩子上完初中不上學了,我就尊重他的想法。

可是十年過去了,我教過的不少學生也已經走上了社會,有一些學生在學生時代很“快樂”,不努力學習,不為未來焦慮,跟那些悶頭苦學的學生比起來他們要“快樂”得多。可是這些孩子往往只“快樂”了幾年,就開始見識生活的艱難了,沒有學歷,父母也沒有本事為自己託底,於是在社會上屢屢碰壁。

於是我再回想起當年說過的句話,我都覺得自己當時可笑,如果真有這那一天,我可能會發瘋,因為作為一名教師,我比任何人都清楚現在這社會,上大學雖然不能保證一定會飛黃騰達,但可以保證一個人生活的下線。如果不上大學,絕大部分人只能在社會底層艱難求生了。

所以十年前看到那種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的父母我會覺得他們開明,可是現在,如果有父母說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從而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顧,我覺得這種父母是相當不負責任的,因為如果父母沒有能力保證孩子未來生活的底線,一味追求所謂的“快樂童年”,很有可能等待孩子的是艱難的成年。


陳蘭香老師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釐清一個問題:什麼是“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教育學家赫·斯賓塞提出,他著有《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 其“快樂教育”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兒童的教育應當遵循心理規律,符合兒童心智發展的自然順序”,他反對將“教育僅僅看作是嚴肅教室中的苦行僧生活”,而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快樂的,重視孩子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因其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而受到廣泛的歡迎和推崇。 其實,“快樂教育”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快樂”,而另外一部分則是“教育”,可以這樣說,快樂是方法,而教育則是結果,他強調的是家長應該積極發現孩子的潛力與特長,用孩子的興趣為誘導孩子學習。任何生命個體都會對某些事物表現出特別的興趣,而一旦發生興趣,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機,比如說孩子喜歡拿東西投到水裡,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懂得什麼東西能浮在水面上,而什麼材質的東西容易沉下去,小船為何會浮在水面上等等,而最終是讓孩子懂得浮力及其產生原因。它是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孩子獲取新的知識與方法,“玩”只是手段,而最終的目的是“知識”。

近些年來,快樂教育也風靡全國,但是,中國人的超強包容性和改造型又使得這種教育在中國變成了一種誤區——因為很多父母,只知道“快樂”,而忘卻了“教育”的初衷,這使得很多的孩子在孩童時代單純的玩樂了,而沒有學到任何理應學習的東西,也間接的導致了更多的家長在懷疑這種教學方法。

其實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只接受兩種觀念,一種是“彼”,另一種是“此”,非此即彼,絕對沒有中間狀態!並且,從來認真的學習一件知識,而是僅從皮毛或者僅從名字上出發去定義一件事物或者理念,而眼界與知識水平的不同則又造成與原定義有很大的差別甚至背道而馳,然後又功利性的將之完全摒棄!比如很多父母童年是在繁重的書本作業中度過的,而成年後,大部分人一事無成,所以將歲月對自己的虧欠反作用在孩子身上——玩吧,快樂教育嗎——結果孩子的學習完全跟不上,而後又歸咎於“快樂教育”,其實自己不想想,你真的懂什麼事“快樂教育”嗎?!


喬一塵


我覺得很多家長在思維的認識上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快樂教育=孩子在毫不學習的成長環境中愉快的遊戲人生。不快樂的教育就是隻要孩子有學習任務孩子就一定是不快樂的。

什麼時候我們的家長變的如此矯情和不堪重負了呢?我相信家長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帶著客觀的態度,從小開始正確的引導孩子積極的對待學習的態度,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會對“學習=壓力”的反感少幾分。

是的,沒有孩子不喜歡玩,但是如何玩?在玩的過程中如何獲得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這才是家長應該更多的花心思的地方。

我相信那些在心態上積極健康的家長,能夠正確引導孩子面對和消化學習壓力的家長,願意花時間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很快樂,而這些被“快樂教育”的孩子,他們長大之後一定會更快樂,因為他們在學習上的成就讓他們在走上社會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更自由,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認可讓他們更自信,一個自信的孩子,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快樂的孩子,一個面對壓力懂得如何去化解壓力的孩子,他們能差到哪裡去?

而只有對學習和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長存在誤區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在所謂的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成長,未來才可能各種不快樂,因為他們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不到自信,在各種應試的學習中得不到更好的資源配置,他們的孩子才可能在後來的後來,越來越不快樂!


九鬥學生心理


所謂快樂教育,就是家長希望孩子能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所以不會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壓力,孩子基本都是“玩著”度過小學階段的。

快樂教育聽起來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不給孩子學習壓力,讓孩子“玩著”度過小學階段。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長能夠放手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的天性,真是“開明”的家長。

可是話又說回來,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小學階段不給孩子學習的壓力,中學怎麼上?

我的侄女小學六年級就天天上某個知名初中的“佔坑”班,那個班裡的小朋友都是衝著名校而去的,如果不上那個班,能夠衝進去的可能性非常小。

名校的“名”靠的是升學率,高的升學率離不開起點高,素質高的學生。

所以提前預招是好多學校採取的措施。我們這裡的高中學校為了留住好生源,會不遺餘力挖、搶,甚至是買學生。免去學費、提供住宿,還會給學生一部分獎金。

雖然初中是義務教育,可是劃片的就近入學並不能阻止人們進入名校的迫切願望,這時候明裡暗裡的考試就會接踵而來。

試想這時候如果小學實行快樂教育,如何在這個競爭中取勝呢?

所以絕大多數的家長信奉的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高,補習機構越多。

面對這樣的大形勢,你想對孩子實行“快樂教育”,面臨著的將是上不了重點初中,之後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沒有人敢在孩子身上冒險,即便有個別人這樣做了,結果會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最後本來資質很高的孩子失去了發揮才智的平臺。另一種就像鄭淵潔的兒子,鄭淵潔實行的真正的快樂教育,兒子沒有去學校,而是在家裡他親自教孩子,鄭亞旗現在也發展的不錯。

可是試問我們普通人能做到鄭淵潔那樣去時刻陪伴孩子的有多少人?

在當今的教育制度下,有這樣一句話你不得不承認“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