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提倡“快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

我们需要友谊,我们也愿意首先伸出友谊之手。


屠龙有术


描述:所谓快乐教育,就是家长希望孩子能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所以不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压力,孩子基本都是“玩着”度过小学阶段的。

我是经过“快乐教育”的孩子,童年是没有压力,成年却感受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压力。我是70后,那时候一般父母都没有什么教育理念,孩子基本都是散养。


我们那代人能够读大学的很少。又正好赶上中专招生浪潮,大批大批的初中毕业生都去读了中专。参加工作没有几年,又陆陆续续地下岗了。


我女儿在7岁时,跟着我来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城市。,城里人注重孩子的学习。我父母不想让孩子太累了,不让孩子去上学习班,放学后,就让孩子出去玩儿。


周末别的孩子都去课外机构学习奥数、英语。我女儿还在家里跳皮筋、踢毽子呢。


平时他的们不特别关心孩子的成绩,认为小学那点儿东西,特别简单,孩子会了就可以,没必要非得要求她取得满分。所以,我女儿学习成绩一般。

学习这件事儿,真得是全靠孩子自己。“皇上不急,太监急”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我女儿从小就有一个不服输的性格。


她在小学五年级那年,开始知道要努力学习。自己觉得英语不好,提出要去补课,我当然很高心地答应了。


她经过努力的学习,结果她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好,直到高中都是名列前茅。


她参加初中自主招生,考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学校。从此,她就开始了努力学习的生涯。


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学习到夜里11点。自己指定学习计划,看书、听英语、写作业,学得特别有劲头。


我妹妹的女儿,只比我女儿小两岁。我妹妹上学时,学习特别刻苦。大学毕业后,工作两年。结果结婚后,做起了买卖。她觉得上学时,学的东西都白费了,还浪费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所以在自己孩子身上,绝对不会让她走自己的老路。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好,至于学习嘛,那都不重要。


将来最差就是跟自己一样,做生意就行了。


妹妹的儿子在小学的时候,什么课外课都没有学习,也没有学习其他才艺。放学了就是看电视、打游戏、上网。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占全班中下游水平。考初中时,只考上了普通中学。妹夫想给孩子花自费,去一所重点高中,妹妹说没有那个必要,哪个学校都一样,到了高中再说吧。


这孩子进了普通初中,认识里面有很多“贪玩”的孩子,初二就学会了逃学、吸烟、喝酒。


初中没毕业时,学校就进行了多次家长谈话,希望家长严加管束,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这时她们夫妻这才发现,无论怎样管教自己的孩子,他都不肯听话了。


初中毕业后,妹妹给孩子送到技校去学习。他在技校参加群殴,结果致一名学生重伤。妹妹不仅花了大笔医疗费,孩子被判少年管教一年半。


妹妹说:“我是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有个轻松的学习过程。觉得学习不是那么重要,不用跟我一样,就算上了大学,也没有什么用。但是没想到,他能这样。”


现在,我的女儿如今已经读了研究生,而妹妹的孩子却在餐馆打工。


这些年,我教过无数学,他们大多数已经走上了社会。最明显的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学生与近两批学生的对比,前两批学生在当时学习环境轻松,家人无管束,不努力学习,不为未来焦虑的孩子,仅有个别孩子如今生活比较轻松。


而当初家里管教严格,自己闷头苦学的学生,学业有成的特别多。大学毕业在祖国各地工作,生活比这些进行“快乐教育”的孩子好得多。


那些读书时“快乐”的孩子,虽然“快乐”了十几年,但是到了如今,没有不后悔的。因为这个时代没有文凭,哪个单位都不用,没有专业技能,打工也只能做力工。


我的第一批学生是属狗的,今年刚好过本命年。37岁的他们,正值身富力强的时候,工作稳定、家庭优越的,都开始孕育二胎了。


而那些无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的人,用自己的话说:“这一个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养活,再要一个那不是要我老命吗?”

这批属狗的孩子,对待下一代的教育可谓是“下了血本”。据我所知,尤其是当年那些没有努力学习的学生,更愿意为子女的教育投资。


他们知道自己当年所走的路是错误的,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他们不再崇尚“快乐教育”。


每次提起“教育”,妹妹更是后悔。她觉得自己当初的做法多么幼稚。每次提起她儿子,她都无地自容。


我们还得总去开解她,她说自己儿子,也总是埋怨她当初的做法。用一时的纵容,换来了他一生的“底层”。


妹妹有钱,给孩子买了楼、买车,但是孩子没有文化,没有教养,内心空虚。孩子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都是父母给的,会被别人瞧不起。


很多90后,没有受过“快乐教育”。就像我哥哥那样,逼着孩子学习,送各种学习班,辅导班。没有周末寒暑假的休息。孩子初中、高中、大学都是一直在花钱补课,才考得那么理想。


现在这个属龙的孩子,博士学历,在政府机关工作,刚刚结婚,妻子是省重点高中的老师,小夫妻的未来一片光明。


我在教育工作中,看到很多“开明”,崇尚西方教育的父母,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让孩子享受“快乐教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无底线、无要求,任其自由发展,结局大多差强人意。


我们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是让孩子“自由散漫”地成长;不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放任自流”;不是对孩子的未来“毫无规划”。


不能说孩子从小学各种知识才艺,他们就没有玩儿的时间了。很多教育都是“寓教于乐”的,学习也并非是枯燥无味的。


你想给孩子怎样的“快乐教育”呢?可以好好计划一下哦!


荒海拾书


曾经的快乐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就是以快乐为教育理念,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这些年过去了那些实行快乐教育的孩子现如今都怎么样了呢?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道路大家都应该明白。一个人如果他有上进心,不论实行什么教育孩子都会自主的学习和努力。快乐实际上是指精神上的快乐,情绪上的一种体验。


孩子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快乐, 本能就会想逃避学习, 在这时候父母不正确对待,正确引导,就会增加他对学习的厌烦心理。就拿上小学的十多岁的好说,他们马上就要步入青春叛逆期,他们需要家长的鼓励和鼓励以建立自信。这时候快乐教育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


还有一部分孩子打着快乐教育的旗帜,以此为由为不学习不努力找借口,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家长放任孩子说是孩子快乐就好。结果孩子的学业被耽误,一事无成。 什么事情都是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要强迫孩子学习不喜欢的。小学三年级以前就是让孩子多玩,多乐,在玩中学,寓教于乐相结合。大一点了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积累知识。上初中以后,进入青春期,家长要针对自身情况给孩子适当的疏导,不要过度增加课业负担。高中以后,课程紧张,作业繁重,高考压力大,这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实践,通过实践来了解社会,建立责任感。这时候应该实施“快乐教育”给孩子减压。


对于教育,本来就不存在圆满教育,只不过是令孩子感觉顺其自然,但这并不代表,快乐教育就等于肉体上满足和散养无为这么简单。背后需要家长们灌输孩子正确价值观,起到引导作用。一昧无尺度放纵快乐教育反方法,这样的孩子最后被宠坏,各方面能力缺乏,到后来取得不了什么大的成就。真正的快乐教育是需要给与孩子最大空间发展的同时,还要在关键时候做出指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这样快乐教育的孩子之后的发展一般都比较成功,他们因为接受正确的快乐教育方式,在各方面均表现的比较出色。


决胜网


先来看题主对“快乐教育”的界定:家长希望孩子能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所以不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压力,孩子基本上是“玩着”度过小学阶段的。

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定义,潜台词很显然将孩子的“快乐”与“学习”对立起来,把“学习”与“玩”对立起来。这样,题主对“快乐教育”的定义就是根本错误的!

错在哪里?1、学习是可以快乐的;2、学习是可以通过玩来进行的。这两项才是快乐教育的要义,而且对小学龄的孩子,健康积极的教育也应该致力于践行这两个要义,无论给自己贴怎样的标签,无论是不是叫“快乐教育”。

也就是说,对小学龄孩子来说,学习不仅可以是快乐的,而且应该是快乐的。为什么这么说?且听唐老师娓娓道来。

小学龄分为两个阶段,6~9岁,9~12岁。前一个阶段,小学低年级,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敏感期。好了,请父母读者想一想,孩子更可能对怎样的事情有兴趣?又更可能对怎样的事情能养成习惯孜孜不倦?快乐的事情?还是不快乐的事情?

显然是快乐的事情!人性本能就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成年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的天性也是倾向选择快乐的事情。这是其一。

同时,6~9岁又是孩子积累勤奋感,自己通过努力取得成就感的关键时期。成就感来源于什么?当然来源于父母、教师的鼓励和赏识。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给予他鼓励和赏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对年幼孩子来说,父母、教师的赏识就是快乐之源。

回过头来再看看题主所说的“学习压力”。当一个被鼓励和赏识的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他就像Hold住更多的快乐,这时孩子自己事实上已经给自己有了取得好成绩的压力,这是积极地压力,父母只需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就好。

问题是,如果孩子没有办法从学习中体验和感受到快乐,他的本能就是要逃避学习,而这时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因势利导,反而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这样高概率会给孩子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增加他对学习的厌烦和抵触心理。生活中许多父母头痛孩子作业疲沓、拖延,问题大凡就出在这里。

不仅如此,儿童期的孩子摄于父母的权威可能会顺从,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家庭教育就可能濒临失控。甚至,中国大比例的大学生,包括北大、清华一类顶尖高校的大学生,三分之一甚至更高比例的厌学,在很大程度上问题可以追溯到学龄前期不恰当的学习压力后果。至于小学龄的后一个阶段,9~12岁,孩子处于儿童晚期,青春期前夕(部分早熟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是孩子自尊水平发展的关键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满足到主要渠道来自学校课业。在学习中受到鼓励和赏识,能够常常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孩子,他们更容易发展出较高的积极自尊;相对地,对学习更多感受到压力而缺乏快乐体验的孩子,不仅有更多的情绪困扰,而且更可能发展出较低的自尊。

如果有父母读者不明白孩子的自尊发展有多重要,那么告诉你们,青春期边缘青少年(即有各种行为问题,如打架、吸毒、滥交等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与低自尊高度相关。

最后还有一点,学习如何才能让儿童期的孩子更可能叶更容易感受到快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玩中学,游戏中学。对小学龄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寓教于乐,如何让课业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这本来就应该是小学教师的基本功。

如果父母还持有将学习与玩对立起来,把学习与游戏对立起来,那父母真的该接受教育,如何胜任父母角色,做好父母的教育。


唐映红


一线老师来怒答。

这两天放假,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腊月二十六才放假,初六就要上班,整个寒假总共十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是说老师有很长的寒暑假吗?实际上工作十年,每年寒假基本上都是十天左右,而且我还仅仅是在一个市重点高中。

放假第二天,一个学生家长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要来我家坐坐,我也不好推辞就让他来了。那位家长一看就有很体面的工作,他说他要跟我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儿子在我学校最好的班,期末考试考了年级一百多名,这个名次考个一本是没有大问题的。可是这家长明显对孩子的这个成绩不满,言谈间十分焦虑,要我多多督促孩子学习,还说孩子这几天天天在家做题。

作为一名老师,我的学生多辛苦我比其他人更清楚,他们从高一开始每周六天上学,每天从早晨六点多一直要到晚上十一点。就这哪怕是寒假只有十天,即便我希望他们在假期好好休息一下,他们的父母可能也不允许他们放下书本。

我心疼我的学生,可我也理解他们的父母。

想当年我大学刚刚毕业,有一次我给学生说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上完初中不上学了,我就尊重他的想法。

可是十年过去了,我教过的不少学生也已经走上了社会,有一些学生在学生时代很“快乐”,不努力学习,不为未来焦虑,跟那些闷头苦学的学生比起来他们要“快乐”得多。可是这些孩子往往只“快乐”了几年,就开始见识生活的艰难了,没有学历,父母也没有本事为自己托底,于是在社会上屡屡碰壁。

于是我再回想起当年说过的句话,我都觉得自己当时可笑,如果真有这那一天,我可能会发疯,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我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这社会,上大学虽然不能保证一定会飞黄腾达,但可以保证一个人生活的下线。如果不上大学,绝大部分人只能在社会底层艰难求生了。

所以十年前看到那种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父母我会觉得他们开明,可是现在,如果有父母说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从而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我觉得这种父母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因为如果父母没有能力保证孩子未来生活的底线,一味追求所谓的“快乐童年”,很有可能等待孩子的是艰难的成年。


陈兰香老师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一个问题:什么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斯宾塞提出,他著有《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 其“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他反对将“教育仅仅看作是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生活”,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快乐的,重视孩子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因其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而受到广泛的欢迎和推崇。 其实,“快乐教育”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快乐”,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教育”,可以这样说,快乐是方法,而教育则是结果,他强调的是家长应该积极发现孩子的潜力与特长,用孩子的兴趣为诱导孩子学习。任何生命个体都会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而一旦发生兴趣,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比如说孩子喜欢拿东西投到水里,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什么东西能浮在水面上,而什么材质的东西容易沉下去,小船为何会浮在水面上等等,而最终是让孩子懂得浮力及其产生原因。它是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获取新的知识与方法,“玩”只是手段,而最终的目的是“知识”。

近些年来,快乐教育也风靡全国,但是,中国人的超强包容性和改造型又使得这种教育在中国变成了一种误区——因为很多父母,只知道“快乐”,而忘却了“教育”的初衷,这使得很多的孩子在孩童时代单纯的玩乐了,而没有学到任何理应学习的东西,也间接的导致了更多的家长在怀疑这种教学方法。

其实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只接受两种观念,一种是“彼”,另一种是“此”,非此即彼,绝对没有中间状态!并且,从来认真的学习一件知识,而是仅从皮毛或者仅从名字上出发去定义一件事物或者理念,而眼界与知识水平的不同则又造成与原定义有很大的差别甚至背道而驰,然后又功利性的将之完全摒弃!比如很多父母童年是在繁重的书本作业中度过的,而成年后,大部分人一事无成,所以将岁月对自己的亏欠反作用在孩子身上——玩吧,快乐教育吗——结果孩子的学习完全跟不上,而后又归咎于“快乐教育”,其实自己不想想,你真的懂什么事“快乐教育”吗?!


乔一尘


我觉得很多家长在思维的认识上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快乐教育=孩子在毫不学习的成长环境中愉快的游戏人生。不快乐的教育就是只要孩子有学习任务孩子就一定是不快乐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变的如此矫情和不堪重负了呢?我相信家长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带着客观的态度,从小开始正确的引导孩子积极的对待学习的态度,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对“学习=压力”的反感少几分。

是的,没有孩子不喜欢玩,但是如何玩?在玩的过程中如何获得更好的学习和成长,这才是家长应该更多的花心思的地方。

我相信那些在心态上积极健康的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和消化学习压力的家长,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很快乐,而这些被“快乐教育”的孩子,他们长大之后一定会更快乐,因为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让他们在走上社会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更自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认可让他们更自信,一个自信的孩子,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快乐的孩子,一个面对压力懂得如何去化解压力的孩子,他们能差到哪里去?

而只有对学习和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存在误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所谓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成长,未来才可能各种不快乐,因为他们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自信,在各种应试的学习中得不到更好的资源配置,他们的孩子才可能在后来的后来,越来越不快乐!


九斗学生心理


所谓快乐教育,就是家长希望孩子能有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所以不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压力,孩子基本都是“玩着”度过小学阶段的。

快乐教育听起来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不给孩子学习压力,让孩子“玩着”度过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长能够放手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的天性,真是“开明”的家长。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小学阶段不给孩子学习的压力,中学怎么上?

我的侄女小学六年级就天天上某个知名初中的“占坑”班,那个班里的小朋友都是冲着名校而去的,如果不上那个班,能够冲进去的可能性非常小。

名校的“名”靠的是升学率,高的升学率离不开起点高,素质高的学生。

所以提前预招是好多学校采取的措施。我们这里的高中学校为了留住好生源,会不遗余力挖、抢,甚至是买学生。免去学费、提供住宿,还会给学生一部分奖金。

虽然初中是义务教育,可是划片的就近入学并不能阻止人们进入名校的迫切愿望,这时候明里暗里的考试就会接踵而来。

试想这时候如果小学实行快乐教育,如何在这个竞争中取胜呢?

所以绝大多数的家长信奉的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高,补习机构越多。

面对这样的大形势,你想对孩子实行“快乐教育”,面临着的将是上不了重点初中,之后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没有人敢在孩子身上冒险,即便有个别人这样做了,结果会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最后本来资质很高的孩子失去了发挥才智的平台。另一种就像郑渊洁的儿子,郑渊洁实行的真正的快乐教育,儿子没有去学校,而是在家里他亲自教孩子,郑亚旗现在也发展的不错。

可是试问我们普通人能做到郑渊洁那样去时刻陪伴孩子的有多少人?

在当今的教育制度下,有这样一句话你不得不承认“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