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萬的國企和年薪35萬的民企應該如何選擇?爲什麼?

逝水流年落花流水


兄弟,腦袋先不要熱,靜下心問問,你有房嗎?有副業嗎?需要穩定嗎?需要照顧家庭嗎?想明白了這些,就容易做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不太需要錢,需要穩定的去國企

如果你已經買了房,而且生活的不是非常緊張,那毫不猶豫去國企。為啥呢?因為國企非常穩定,社會地位高。你又沒有買房壓力,20萬的薪資足夠你吃喝無憂,過上相對品質的生活。而且國企非常正規,平時該休假的休假,該陪家庭的陪家庭;而且國企相對人性化,不那麼冷酷,工作壓力低,非常穩定,慢慢往上爬唄。


急切需要錢,需要奮鬥的去民企

如果你還沒買房,或者雖然買了房,但是還貸壓力非常大,還沒有成家,那毫不猶豫去民企。為啥?因為民企給的工資高呀,多掙錢。但是去了民企,基本就意味著穩定與你無緣了,有可能會經常換工作,而且週末休假之類的,說沒有就沒有,一旦乾的不好,立即就會被老闆辭掉,各種不正規。也沒時間陪家人。


總之,目前生活相對舒適的,建議你去國企,拿著不錯的薪資,平時該玩的玩,該發展副業的發展副業,爽歪歪!但目前比較需要錢的,果斷去民企,畢竟一年能多十萬多呢,但是要做好奮鬥動盪,沒有個人時間的準備。


世界500強公司全國培訓經理,近二十年職場經驗,全力助你突破職場障礙,歡迎【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沒什麼好猶豫的,果斷選工資高的。35萬年薪已是高薪階層,能夠提供這種待遇的民企,肯定是巨人級的企業,不是說倒就倒的,不用擔心工作的穩定性問題,既便公司有問題,能拿到35萬年薪的人,還怕找不到工作?

可能有的人會說,國企20萬也不低了,工作又穩定,也算是高收入人群了,肯定比一般民企好。

沒錯!在國企拿20萬的確可以,但是,要看參照物是什麼。和同等待遇的民企比,肯定選國企,既便是民企有30萬,小公也會建議選國企,因為這樣的差距,在諸如社會地位、人際關係、體制資源的蔭庇和加權下,完全可以得到彌補。小公一慣主張,在體制內和體制外選擇工作,如果體制外的待遇不到體制內的一倍或接近一倍以上,果斷選擇體制內工作。這是職業選擇的基本定律。而顯然,民企35萬已經符合這種定律。

雖然兩者差距還不到一倍。但是,35萬已經是在一個很高的水準線上了,能夠站在這個水平上,未來的發展空間不是20萬的水平所能比擬的。打個比方,你現在在民企拿35萬,也許幾年後在公司或者跳槽就能拿到50萬,而在國企,現在拿20萬,幾年後幹得好也許就是多個幾萬,想拿40萬50萬?根本不可能,國企老總也就五六十萬或者七八十萬的待遇,你想拿和他差不多的工資,你覺得可能嗎?反過來,對民企而言,只要你有本事,能為企業創造利潤,別說30萬50萬,甚至100萬200萬佔股份什麼的,都有可能。體制內的工作和體制外的工作本質差別就在這裡,前者是以政策為槓桿,利潤為參考,是有天花板的,而後者,則一切以利潤為準繩,未來可以有無限想象空間。

小公工作十多年來觀察身邊形形色色的職場人,發現有一個普遍規律,那就是起點真的很重要。起點高,以後無論怎麼混(撇除意外因素),基本上不會太差。就像題主說的在民企拿35萬,小公不相信這樣的人以後會拿幾萬或十幾萬,而相反,起點低,以後想混得好,則要難得多,也許部分人可以脫穎而出,但更多的人則是在艱難爬坡,就像一個每年只拿五六萬的人,你期望他一下子拿個二三十萬,怎麼可能?現實就是這樣殘酷,更何況,這還不考慮國企的關係、背景等因素對發展的影響等。

所以,別老聽人說國企好,穩定什麼的。關鍵還在於待遇,如果民企出錢比國企高得多,還在乎那所謂的聽得見摸不著的穩定?大家都是交養老保險的,朝錢看,向前衝,總沒有錯。

這就是小公的建議。手機打字太累,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寧可選待遇略低國企,也不要選年薪較高的民企。國企相對比較穩定,民企的穩定性較差。這是筆者親身經歷,乃經驗之談。


早年的國有企業分地方國企和央企,以地方國企為主央企為輔。1998年以來經過改制併購,競爭性行業的國企已經所剩無幾。留下來的不是央企,就是地方壟斷性企業,比如自來水公司、供電公司以及國有商業銀行。

中石化等央企中有很多筆者的學生,他們待遇較高,工作穩定。特別是住房公積金,堪比每月的獎金。不足之處在於晉升機會較小,論資排輩現象在央企比較明顯。船小好調頭,船大好遠航。即使將來改革進一步深化,央企精簡人員的概率還是很小。


何況目前諸多央企,因為人員編制嚴重不足,招聘了大量的合同制人員。如果央企裁員,只會先從合同制員工下手,正式員工無後顧之憂。

自來水公司、供電公司等壟斷企業以及國有商業銀行,單憑常識就知道是“金飯碗”。這些單位不可能倒閉,非關係戶很難進入,一般情況下怎麼會有裁員的顧慮?至於事業單位以及公務員崗位,都是極其熱門的行當。

筆者第一份工作乃地方國有企業,現在被民營企業收購,經營狀況良好。老同事還都留在那裡,退休還留用。但是,其它民營企業卻並非如此。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諸多民營企業,隔三差五去走訪,就換了新面孔。

民企的光環早已經退卻,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國際商貿糾紛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一些相關行業的民營企業,能否扛得過去還是一個未知數。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吃飽飯再說理想吧!

對於一些就業競爭力特別強,具有特殊專長的人士來說,民營企業或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歡迎批評指正,敬請點贊關注,順祝工作快樂!


陸燕青


這個選擇並不難。

1)國企的優點和不足。對於個人來說,國企內部的空間足夠廣闊,為什麼很多年輕人畢業之後選擇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制,一方面固然是工作的穩定性高,隱形福利好,另一方面其實是在這樣的體系內,上升的空間是確定性非常大的。而幾乎所有的國有企業都具備這樣的一個特點,一個有抱負的人在這樣的體系內,如果能夠很快的適應並且嶄露頭角,那麼一樣會發展得非常好,隨著職業年齡的延長,所能夠掌握的資源和影響力也會逐步增加,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或者留或者走,往往都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平臺。

很多不喜歡去國企的人,常常批評國企人浮於事、機構臃腫,效率低下,謀人重於謀事,要麼就是職責不清,賞罰不明,有能力也無有用武之地。。。,的確這種情況在某些國企現在仍然存在,但實際上,這屬於老眼光看問題了,國企的效率也在不斷提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正在不斷確立。

2)民企的優點和不足。對於個人來說,民營企業往往更注重一個人的能力,不能夠給老闆帶來實際效益的人,老闆自然是不會要的,所以,如果個人很厲害,老闆當然是非常喜歡的,往往也願意給更高的薪水,然而,很多民企最大的問題是上升空間不夠明確,尤其是那些企業經驗比較穩定,整體發展速度不快的民營企業,缺少對員工職業生涯的規劃,員工的成長機會少,成長速度也比較慢。

選擇在當時而言,無所謂對錯,畢竟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假如你短期內需要大量用錢,那麼更高的收入自然會優選,如果短期內對收入不敏感,那麼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成長機會自然就是首要考慮的。


遁逃者


最近因為工作原因,走訪了許多企業,其中有國企,也有民企。

最深刻印象,國企是個養老的地方,許多國企雖然看起來,銷售不錯,但實際上卻處於虧損狀態,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養了許多人,內部簡稱“內養人”。

另外,國企內錯綜複雜,整體觀念依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對整個市場敏銳的不高。


民企呢,說實話效益也差,但勝在市場化程度高,裡面員工觀念比較活躍,成長速度也比較快;不足之處,企業的大起大落讓人難以接受。身邊有兩位朋友,一位在多年前進入,那時正處於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無論個人成長,還是收入,都是不錯;另一位去的時候,恰逢該企業走下坡路了,收入縮水不說,甚至還不得不另尋出路了。


兩種直觀感受:

1、若年輕,建議去民企闖一闖;除非你在國企有人脈,那麼也可以呆下去,工資就不要圖有多高,重要可以嘗試往從政路上走;

2、年紀大了,那就國企吧,工資不高,效益不好,但也不會趕你走,就圖混口飯吃,當做養老吧。


當然也有一些國企市場化程度高,但畢竟少,尤其在許多中小城市,國企是半死不活,確實不是長待之處。


胡兄財觀


國企20萬和民企35萬。你就選35萬。

有人說國企亂七八糟加起來福利多,扯淡。你怎麼不說民企還給股票呢。題主的命題就是圍繞已經設定的薪水談的。

國企好在哪裡?穩定嗎?也許丟飯碗的概率是小,但上升的速度也不會快。民企會擔心丟飯碗嗎?我就這樣說,既然你有35萬的技能了,會怕公司關門嗎?關門了自然會有別的地方找你去。而且,有民企的競爭才能保持自己的成長的動力。在國企溫水青蛙混吃等死,哪天萬一真關門那才叫一個慘,你會發現自己落後同齡人整整一代。

例外:如果你接近退休年齡了,那就國企吧。反正也過了奮鬥的階段。


雲中喬



血鎖六界


如果是相同實力的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如果是我的話。我肯定會有一個觀察和對自己的評估。初期能獲得的利益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選擇誰是要適合自己。國有企業的管理風格和私有企業不同。國有企業有事一起抗逼不得已才會犧牲雖然有諸多的問題但是真的能學習到很多除了職業技能和得到金錢意外的東西。那種奮戰精神那種團結的力量那種尊重前輩的態度。大家同為一個公司或者一個廠住在一起知根知底真的會有很深的羈絆。私有企業競爭會強很多大家可能並不會有那麼深厚的友誼,可是在壓力的作用下你會得到很快的提升。你必須要更快的去獨擋一面吃很多虧吃很多苦然後你也許在以後會跳的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