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一生最悽慘的一首詩,字字飽含血淚,被譽爲千古絕唱!

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大文豪柳宗元再次被貶柳州,他的從弟柳宗直和柳宗一也隨同前往。柳宗直到柳州後不久就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三歲,柳宗元傷悼不已,為其撰《志從父弟宗直殯》。

柳宗元一生最悽慘的一首詩,字字飽含血淚,被譽為千古絕唱!

親人中,除了從弟柳宗直,老母盧氏、愛妻楊氏、嬌女和娘等都相繼棄世。柳宗一住了一段時間,約半年以後又要離開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縣)去。柳宗元十餘年來充滿坎坷和不平,歷盡艱辛和磨難,驚魂零落。親人離散,同來的兩從弟一死一別,讓他不禁甚感悽然,於是寫了這首《別舍弟宗一》為柳宗一送別: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這首詩所抒發的並不單純是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同時還抒發了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竄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詩的第二聯,正是集中地表現他長期鬱結於心的憤懣與愁苦。

柳宗元一生最悽慘的一首詩,字字飽含血淚,被譽為千古絕唱!

從字面上看,“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報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對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觀實寫,因為他被貶謫的地區離京城確有五、六千里,時間確有十二年之久。實際上,在“萬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這些詞語裡,就已經包藏著詩人的抑鬱不平之氣,怨憤淒厲之情,只不過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跡,讓人“思而得之”罷了。

柳宗元被貶的十二年,死的機會確實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災,差一點被燒死。詩人用“萬死”這樣的誇張詞語,無非是要渲染自己的處境,表明他一心為國,卻被長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蠻荒”之地,這是非常不公平、非常令人憤慨的。

這兩句,有對往事的回顧,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吟,字字有血淚,句句蘊悲慼。

柳宗元一生最悽慘的一首詩,字字飽含血淚,被譽為千古絕唱!

詩的最後兩聯,遙想兄弟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山川阻隔,此生怕是很難再見。今後也許只能寄以相思之夢,在夢中相見了。“煙”字確實狀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恍惚之態,顯得情深意濃,十分真切感人。

柳宗元的這首詩既敘“別離”之意,又抒“遷謫”之情。兩種情意上下貫通,和諧自然地熔於一爐,堪稱千古絕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