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品讀古詩詞,看古人如何對待愛情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品讀】牛郎織女的傳說幾乎是中國愛情文學中一個典型的母題。從《詩經》開始,到《漢樂府》,到《古詩十九首》裡的《迢迢牽牛星》,到曹丕的《燕歌行》,到柳永,到歐陽修,到蘇軾,很多人都寫過這個題材,但多不脫歡少離多的窠臼。所謂“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所謂“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唯有秦觀卻道出,“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終於盼到了一年一度的七七相會,這樣一個夜晚,“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七夕品讀古詩詞,看古人如何對待愛情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品讀】杜牧這首詩,宛如一幅秋夜深宮小景。宮中秋夜,銀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的畫面抹上了冷冷的色彩;一個宮女正手持輕羅小扇撲打飛來飛去的螢蟲。“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少女花一樣的年華,被幽禁在深宮之中,沒有溫暖,沒有自由,只有孤悽陰冷。在這樣的氣氛中,她百無聊賴,便拿起扇子撲打飛螢,一隻又一隻,彷彿又回到了童年,也許只有這才能使她暫時忘卻憂愁。然而,撲打累了,夜已深了,“天階夜色涼如水”,她仍不想入眠,“坐看牽牛織女星”——含情脈脈地凝視那銀河兩岸遙遙相對的牛郎織女星。

七夕品讀古詩詞,看古人如何對待愛情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 

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

年年並在此宵中。

【品讀】詩人以詠歎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遺憾的是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悽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七夕品讀古詩詞,看古人如何對待愛情

《鵲橋仙·七夕》 

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品讀】上闋寫七夕之事,緊貼詞牌之意,為友人離別之愁思開懷。下闋以晉人遇仙的典故人詞,寫和友人歡聚的快樂及離別的感慨。全詞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起來清晰明快,韻味十足。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豔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七夕品讀古詩詞,看古人如何對待愛情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品讀】牛郎和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餘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