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半中郵基金生涯「完了」?任澤松成敗源自創業板

5年半中郵基金生涯“完了”?任澤松成敗源自創業板

摘要

【中郵基金經理任澤松離任 虧損45%的百億基金何去何從】6月25日晚間,中郵創業基金公司關於基金經理任澤松因個人原因而離任的公告一經發布就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作為公募界的話題人物,任澤松曾因高度集中持倉創業板大賺而備受讚譽,又因創業板持續調整基金虧損嚴重而飽受質疑。至其離任前,他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累計回報仍然超過200%,但眾多追高買入的投資者深套其中,由他管理的中郵信息產業發行規模超126億元,至今淨值幾近腰斬。(金融投資報)

6月25日晚間,中郵創業基金公司關於基金經理任澤松因個人原因而離任的公告一經發布就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作為公募界的話題人物,任澤松曾因高度集中持倉創業板大賺而備受讚譽,又因創業板持續調整基金虧損嚴重而飽受質疑。至其離任前,他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累計回報仍然超過200%,但眾多追高買入的投資者深套其中,由他管理的中郵信息產業發行規模超126億元,至今淨值幾近腰斬。

成敗都源自創業板

根據公告,任澤松於今年6月25日正式卸任,距離他2012年12月21日起在中郵創業基金首次擔任基金經理已經5年半,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正是他管理的第1只基金。據統計,任澤松管理該基金累計回報為218.72%,年化回報20.81%。

正是在管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期間,任澤松成為公募業人盡皆知的人物,其管理業績大起大落,既有奪冠的輝煌又有連續兩年墊底的落寞,而這又與創業板行情的起起落落分不開。眾所周知,任澤松偏好持有創業板,且其持倉高度集中,自他開始接管中郵戰略新興產業開始的每一個季度,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均至少有5、6只股票來自創業板,最多的時候曾經前十大重倉股全部來自創業板,例如2016年三四季度。因此,任澤松管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的淨值波動情況也與創業板指走勢波為相關。

2012年12月21日任澤鬆開始管理中郵戰略新興產業當天,創業板指收於668點,隨後創業板不斷上漲,2013年、2014年分別上漲82.73%和12.83%,並於2015年6月5日創下4037點歷史高點。任澤松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於2013年奪得股基冠軍,全年收益率達80.38%,2014年和2015年業績也排名靠前,且基金復權淨值的歷史最高點也於2015年6月初達到7.4元以上。與創業板指走勢高度吻合。

而2016、2017年創業板指全面走低,年度跌幅分別達到27.71%和10.67%,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也分別虧損26.7%和28.09%。墊底同類基金。可以看出,任澤松的管理業績是“成也創業板、敗也創業板”。

眾多投資者深套

在業內人士看來,任澤松雖然管理風格鮮明,但持股的集中程度頗為偏激,已經接近於賭博。如果投資者在2015年高點買入中郵戰略新興產業,近年來虧損不小。事實上,前期明星效應引發了投資者對該基金的追捧之後,後期買入的眾多投資者都被套。

資料顯示,2012年末,中郵戰略新興產業資產規模僅0.61億元,份額為0.58億份。由於期間曾長期暫停申購,2015年6月末份額僅增長至11.82億份,資產規模則憑藉淨值的增長達到64.64億元。到2016年二季度末,其總份額增至19.21億份,資產規模超過100億元。不過隨著行情走低,基金虧損不斷加大,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總份額降至8億份左右,資產規模也只有31億元左右。

而中郵創業基金公司則在任澤松的明星光環之下發行了7只基金,由他管理,包括中郵核心競爭力、中郵雙動力、中郵信息產業等,其中,於2015年5月成立的中郵信息產業發行規模達到了126億元,這也是中郵創業基金公司自2007年牛市之後發行過的最大規模的公募產品。不過由於持倉風格也與中郵戰略新興產業高度類似,因此成立以來該基金虧損幅度達到45%,基金資產規模也下降至32億元。任澤松自身獲得的、和為中郵創業基金公司帶來的榮譽和光芒,也都來得迅速、去得也迅速。

有消息稱,任澤松的下一站仍然有可能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但對於投資者來說,這種持倉風格之下,對虧損的擔憂程度不比對盈利的渴望程度小,未來能否再次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仍然值得期待。而對於中郵創業基金管理公司來說,隨著這位老將兼話題人物的離任,中郵創業也急需要培養出接班人。因為數據顯示,雖然公司公募產品有38只,基金經理共有17位,人手短缺並不明顯,但基金管理年限在4年以上(即經歷過至少一輪牛熊轉換)的基金經理只有3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