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我在(舊)省立沁陽中學就讀時的一些回憶嵩縣第二高中段曙光河南省立沁陽中學原名河南省立第十三中學,校址在沁陽縣(今沁陽市)城內。抗日戰爭初期華北淪陷,戰火波及沁陽,沁陽中學(以下簡稱沁中)奉命遷至郟縣。1939年又遷到魯山縣趙村。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1941年,由趙村再遷到魯山張良鎮。1944年日寇進犯中原,沁中繼續南遷到淅川縣李官橋。不久,又遷至陝西鳳翔縣蔡家坡。1945年日寇投降,沁中本應遷回沁陽,然沁陽距解放區較近,學校當局認為“不安全”,所以遷至洛陽,借白馬寺為校址復課。1948年春洛陽解放,學校又遷至開封,在濟汴中學上課。未幾,開封解放,校長焦端初又率部分師生到南京,被國民政府教育部安排到浙江蘭溪。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後,蘭溪解放,部分生參加解放軍,部分師生星散,沁中由此解體我是沁中在張良鎮、白馬寺設校時的學生。今日憶及母校,覺得有許多回味的事。沁中在趙村:1939年沁中遷到魯山西部深山區趙村。當時校長陳紹武,字允青,教務主任喬景樓。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訓音主任張幹三。學生大部系溫、孟、沁、濟的人。他們因家鄉淪陷,生活無著,都享受公費待遇,學生每月發給糧食三斗六升八合(一斗十四斤)。1939年招收初一新生,因趙村系山區,學生來源少,所以在趙村和魯山縣城各設一個考點,各招一班學生均50名。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趙村地處魯山、嵩縣、汝陽、南召等縣的結合部,所以這幾縣的考生較多,尤以嵩縣為最。1940年又第二次招生100名,趙村考點的嵩縣考生無一人落榜,且佔有前5名,群眾讚譽:嵩縣文化水平高。當時沁中教師,很多是河南教育名流。如音樂家劉誠甫,美術家葉銅軒等都在沁中執教。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二、沁中在張良鎮:如上所述,趙村處於深山區,師生學習,生活諸多不便。加之省政府遷至魯山縣城,1941年,沁中也遂遷至張良鎮。我於1942年由陸陽高小考入沁中,對學校當時情況比較瞭解,茲詳述如次:1、學校人事安排:原校長陳紹武后來調國立中任職,遺缺由焦端初繼任。焦校長那時40多歲,專畢業,孟津侯馬人,為人持重、穩健、嚴肅、有教養,不苟言笑,善用權謀。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194年任長直到1949年學校解體為止,共9年。據說他當上海半習時,有八大結拜弟兄,他主校政後,大弟兄”來校任教者不少。教務主任張覺民,洛人,北平某大學化學系畢業,在校兼《化學》課教課認真,工作細緻。訓育主任先是劉誠前,他為人和氣,聯繫群眾,著有《音樂大辭典》,聲樂、器樂兼優;後是纖孝本,孟津人,河大生物系高材生,兼《動物》、《植物》、《生理衛生》,後到南陽蠶業指導站工作,解放後在洛陽農科所工作遺缺由馬信忱接任。馬先生上海示亞體專畢業,由教育廳調來,他為人寬厚,作風正派,有能力,有魄力,在師生中享有較高威信(解放後任洛陽師專體育教師),兼《公民》課。總務主任薛琬。會計孫九如。

那時我尚未入沁中,故所知寥寥

軍訓教官劉寇勳,系部隊營級幹部,工作認真,態度嚴肅。童子軍團長焦秀印,孟津人黃埔軍分校畢業,個性外向,健談,機敏,有魄力工作負責,熱情,詼諧,愛打球,好美術,在同學中威信很高。2、學校規模:學校遷魯山張良鎮後,以該鎮山陝會館為校址,校院很大,有兩個大堂,兩個房,兩所廂房闢為三級六班教室,其他廂房則為教務處、訓育處。原戲樓改過後,校長室設樓上,高一50名)。因是名牌學校,招生廣告總是先其它學校一個月發出,以魯山為圓心,周圍十幾個縣學生紛紛步行幾百裡到校投考。考試分兩次進行初試從1000名考生中錄取200名,待試卷評定後(約三天)再複試,最後錄取100名(高中招生也分初試、複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