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寶寶牙齒「地包天」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地包天"的矯治和預防

不久前,口腔門診接診了一位小朋友,他的媽媽一臉愁容地告訴醫師,孩子乳牙長好後,形成小反頜,也就是俗話說的“地包天”或“兜齒”,講話也含糊不清,經常遭到小朋友嘲笑,導致現在都不願意說話了。

注意:寶寶牙齒“地包天”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經過詳細檢查和詢問,醫師發現,4歲的小迪性格內向,情緒容易緊張,長期有含上嘴唇的不良習慣。一般情況下,牙齒矯正大都在恆牙換完之後(11~12歲之間),但有些情況是需要早期就進行矯正的。

現在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內心常會產生孤獨感,容易誘發口腔不良習慣以尋求心理慰藉。常見的口腔不良習慣,如咬手指、用口呼吸等都會導致牙齒骨骼畸形,習慣性咬唇可能形成下巴畸形。

“地包天”如果不早早進行治療,很可能發展成為需要手術才能解決。儘早發現並解決問題,有利於兒童的牙齒在生長髮育過程中朝良性方向發展。

注意:寶寶牙齒“地包天”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地包天”怎樣進行早期矯治? 在仔細研究小迪迪情況後,醫師判定小迪的矯正應該包括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矯正在5歲前,被稱為乳牙期反頜階段。這一階段“地包天”多與口腔不良習慣有關,如伸舌頭,含奶瓶睡覺等。但在這個階段牙根還沒開始吸收,把握時機,進行早期矯治是比較容易的,有利於上頜骨正常發育。

第二階段矯正年齡大約在7~11歲,被稱為替牙期的反頜階段。這一階段是“地包天”矯正的關鍵時期,通過前方牽引等一系列治療措施,最大程度地促進上頜骨發育。

其實,人類在生長髮育過程中,牙齒頜面部的骨骼也隨之變化,由於平時的一些不良習慣,牙齒或多或少都有需要矯正之處。在美國,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會做一次正畸。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早期矯正,可為日後牙齒健康做好鋪墊。

給孩子做早期矯正要注意什麼?

1.正確疏導孩子對待牙齒矯正的心理。如果孩子自己不願意矯正,而家長一廂情願,會影響矯正的效果。因為孩子矯正起來十分被動,家長也容易生氣。例如,醫生不讓啃骨頭,孩子不遵醫囑,偏要對著幹。這種情況將拖延矯正的時間,而且效果不佳。

2.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如果矯正前孩子的口腔衛生很差,校正後沒有進行正確引導,往往會更差。矯正確認之前,醫生通常會交代醫療風險,其中有一條非常重要,就是牙釉質的脫礦。牙釉質一旦脫礦,很容易產生蛀牙。孩子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以為然,而醫生和家長都是騎虎難下。

3.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堅持佩戴矯正器。正畸科醫生為孩子佩戴的矯正器至關重要。不戴矯正器,就不能達到矯正效果。有些孩子經常揹著家長,取出矯正器把玩,導致戴用時間不足。活動矯正時,醫生一般要求戴滿12小時,有些家長太寵愛孩子妥協了,經不住孩子撒嬌, 8小時矯正時間都不能保證,這樣會嚴重影響矯正效果。

注意:寶寶牙齒“地包天”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

Tips: “地包天”能預防嗎?

大部分“地包天”其實是可以預防的:1.在嬰兒時期,母親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2.儘量少讓嬰兒平臥自抱奶瓶吸奶。3.對於有咬上嘴唇或下頜前伸不良習慣的幼兒,應及早進行干預,改正不良習慣。4.有乳牙不掉或因意外過早掉牙的情況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拔除滯留乳牙,保持早失乳牙間隙。5.家長要養成定期帶幼兒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的習慣,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