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录购物,留下了一辈子的记忆!

梅录购物,留下了一辈子的记忆!

文、图/申弓

8、梅录购物

申弓

在霞山住过一天,我们便又上了路。从霞山往吴川,中间隔着一个黄坡镇,好象也在黄坡住了一夜,但没有什么记忆留下来。

走出霞山,要过一个海渡,那渡也是第一次乘搭,既渡人,也渡车,驶过对岸即是黄坡。在黄坡向吴川的路上,我们学到了一支歌,当然也是毛主席语录歌,只是以前还没有唱过,那叫“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是一支叫“鬼见愁长征队”的队伍超过我们时唱的。那旋律很容易记住,再将语录一套,也就学会了,由队伍里的大同学引领唱了二三次,大家便也就学会了。老师说我们晚上的宿点是吴川县城梅录。从黄陂到梅录不算远,是30多公里,因而走得并不怎么艰苦。下午3时多便已到达。虽然未来过,但我对梅录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那是因为村上有个富农叫沈芝茂,家里有大小两个老婆,这是我所见到过的大小老婆并存的一个人家。那大婆生了两个儿子,已另开灶炉,细婆生了三个儿子,也是分食了,芝茂本人,不跟大婆同食,也不跟细婆同食,自己开伙,这样一家便成了三家。大婆没有什么特别,是典型的农村妇女。那细婆年轻些,操着一口我们都听不懂的话,我们都叫她南北婆,据说那就是梅录话,自然,梅录这个地名,就是从她那口听不懂的话中知道的。

在梅录,我们也是吃饱便闲逛。这天来到了百货店,并不想要买些什么东西,也没有过多的钱买东西。只是我看到了一捆红色的塑料雨布,心想很合适细姐用。细姐嫁到了博白农村,风来雨去的,我想这塑料雨布是最合适她用的了。便想到要给她买一块。那是称斤卖的。我叫剪了一块,一称,1.1元。我掏了2元递过去,售货员找零时,却给了我1.9元。也不知道是多找1元,还是她将我的2元当成了3元,反正实实在在是我的2元钱,即得了一块塑料雨布,又得了1.9元的找补,那不是等于只用一角钱就买到了大大的一块雨布了吗?

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即激动也矛盾。激动的是,1元钱在1966年时那是个不小的面值,平白无端人家给了1元钱,那不是小发了一笔吗,记得年前春节细姐夫偕同细组来家回门时,细姐夫就给了我1元钱的红包,村上的小朋友都羡慕得要死了,他们的姐夫回门时,就只给他们一角或两角,至多的一个是五角,而我的细姐夫出手就是1元。在这陌生的梅录,能得到这钱,怎么不激动?不过,想想别人的拾金不昧,便觉得不应该,不过要叫我去还,我是绝对不干的。这也许是平生的第一次贪欲吧。虽然只一元钱,却留在我的心里几十年,想抹也抹不去。

梅录购物,留下了一辈子的记忆!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小小说金牌作家得主。1981年起,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000多篇(部),已出版小小说集《蜜月第三天》《粉红色的信笺》《邀舞者》《沈祖连微型小说108篇》《圣洁》《男人风景》《申弓小说九十九》《做一回上帝》《母亲的红裙子》《有奈无奈》《得意忘形》《前朝遗老》《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沈祖连卷》《青山秀水》等14部。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学最高奖铜鼓奖、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部分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21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等国家大书。有作品被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广西钦州市文化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