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路:从恩平到开平(之14)

我的长征路:从恩平到开平(之14)

文、图/申弓

14、从恩平到开平

申弓

要说留下的记忆,最深的便是从恩平到开平了。

五哥与林老师他们只在恩平住了一夜,第二天即开拔了。我们却还要多住一夜。第三天,我们才上路。这样,对前进的路便有了多一层的亲切,那是我的胞兄刚走过的路。虽然那只是一条泥沙铺成的路。走出来一段,便出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名-----白沙。我们家乡也有个白沙,也是个公社级的镇,距我家也是七公里,与山口、龙潭形成了鼎足之势。小时我们没有什么城市的观念,年年岁岁只周旋于这三镇之间,好在我们村离三个镇都是七八公里,赶集的日子也没有重复,龙潭为一四七,白沙为二五八,山口为三六九,那些做点小买卖的便天天赶。因而白沙我也不少去。再有,白有条江,正好是我们村前水东河的上游,江上有座桥,叫白沙桥,六十年代还是木桥,但那是我们小时候所见过的最长的公路大桥。

白沙刚过,又出现一个更熟悉的名字-----赤坎!那不是我们前几天才经过的地方吗?肯定不是,要是便是走回头路了。这个赤坎嵌在我的脑海里有它的独特,那就是奇丽的建筑物。公路两旁,遍布着一些洋楼,高则四五层,矮的也二三层,有阳台,有骑楼,楼上还有亭阁,总之是我平生没有见过的,有的在田边,有的在山上,一路到义兴,到开平。在我的阅历中,只见过金花塘的一个小楼,那是当时的大地主也是广东省财政厅长沈载和先生盖的,不过只有三层,面积不过30平方。不象这里的,各种风格,各种样式,错落有致,而且满眼皆是。猜想一定是有钱人盖的。可在中国大地上,那时的农民还并不富裕,怎么回事?后来终于还是忍不住,瞄准了离公路不远的一幢,说要小个便,便溜进去看个究竟。一看,却是荒楼,也就是说,那洋楼没有人住的。里边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只有外表上还保持着西洋风格而已。那就更不得其解了。问老师说这里是侨乡,才明白个大概。若干年后,我家的侄孙女到广东打工,下嫁到了这里,因为产下一个儿子全家不高兴,既不给予正常的营养补给,也没做满月,备受了家公家婆及丈夫的冷落。回来时哭哭啼啼才道出个中原委,说是这一带都以生女为贵,生男为贱,生女的人家,家家都可以盖洋楼,而生男和家庭只有住土屋。因为女子都嫁到外国去,成了新华侨,而生男的就没有这种待遇,因而显得寒酸些。

再有就是这一带的田野,全是一片绿油油的作物,仔细看却是我们常吃到的大蒜,只是为何种得这么多?以我们一家来说,种上一分地就吃不完的,大片大片地种,谁吃得这么多?问过道边的老农,说是蒜头,不要蒜苗,听说,晒干后,一包包销到全国去呢。

过了那些洋楼群,远远便看到了一座桥,桥后便是一个漂亮的城,城边竖个牌牌:长沙。读小学地理,也知道有个长沙,可应该在湖南呀,怎么路来这里了?后来进去才知道,原来这个长沙不是那个长沙,这只是广东的一个县城镇,是开平县的所在地。

我的长征路:从恩平到开平(之14)

申弓,原名沈祖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小小说金牌作家得主。1981年起,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000多篇(部),已出版小小说集《蜜月第三天》《粉红色的信笺》《邀舞者》《沈祖连微型小说108篇》《圣洁》《男人风景》《申弓小说九十九》《做一回上帝》《母亲的红裙子》《有奈无奈》《得意忘形》《前朝遗老》《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沈祖连卷》《青山秀水》等14部。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学最高奖铜鼓奖、中国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部分作品入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中国新文学大系》《21世纪微型小说排行榜》等国家大书。有作品被译为外文发表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并入选日本、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大学教材。曾供职于广西钦州市文化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