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的玉器文化

安康历史上的玉器文化

汉阴阮家坝出土的玉管饰件,说明安康地区加工玉器的时间,在7000年前的前仰留文化李家村类型遗址中就已出现。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庙底沟文化一一龙山文化),安康各县出土玉器数量骤增,突出的有岚皋县肖家坝遗址,出土玉箭族一件;旬阳县李家那遗址,出土玉矛一件;安康市柳家河遗址,出土玉箭、玉环各一个:石泉县马岭坝遗址,出土玉管饰一件;紫阳白马石出土玉管饰、绿松石各一件。

安康历史上的玉器文化

玉在自然界赋存稀少,因此新石器时代加工的玉器大部分是小件装饰品。玉被人们所重视,主要在春秋战国期间,《礼记》曰:“君子比德于玉焉。”并以十德而颂之曰:“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果,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環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也。”是以安康春秋战国迄两汉时期出土玉器种类甚多。其中汉阴县月河乡花粟机战国基出土的玉压脐属国家二级珍贵文物。汉阴出土的玉器当中,玉压脐、玉镡是玉具剑上的装饰,制作精美,工艺上乘,在国内考古界引起很大反响。

安康历史上的玉器文化

​ 安康古代玉材主要果于河中,其矿物成分比较复杂,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管即属透闪石、纤维蛇纹石、阳起石等石材,硬度很高。加工这样的玉器,需要持久的耐力,确非易事。再加上玉材不易多得,因而没有形成如加工石器一样的独自演进系列,但是同属玉类的绿松石,却以其特有的面貌逐渐展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