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殖戶做好水質管理是穩產高產的關鍵

秋季對於高密度精養魚池而言,由於載魚量的增加,攝食和排洩量增大,就容易導致池水水質老化,使池水缺氧,有機物質含量升高,易造成池魚泛塘和暴發魚病。因此,做好池塘水質調節工作是加快魚類生長,減少病害發生,提高餌料利用率,取得穩產高產的關鍵。

一、適時加水、換水,保持魚池水質清新。精養高產魚池的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生產中一般依據透明度的高低來確定是否加水或換水。精養高產魚池的透明度一般應保持在30~1000px之間,池水水質過濃透明度低於500px,可排出池中三分之一的老水,然後加註新水,夏秋高溫季節,一般每7~1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0~500px。

購買任意產品滿1000元贈送700元 滿300送200 酵之源 進口EM菌種 您身邊的發酵車間;酵之源是EM菌種子;自己發酵,有益菌活力高、效果好、畝調水成本低至約1元

二、適時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充足。精養高產魚池在養殖的中後期,由於池水有機物含量較高,池底有機物的耗氧增加,易導致缺氧現象。增加池水的溶氧,對改善池水水質,減少疾病發生,降低餌料係數和提高魚產量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適時開啟增氧設備,不僅能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打破水體溶氧分層,補償氧債,平衡整個水體中的溶氧量,穩定池水酸鹼度,而且還能有效排出水體中的氨氮、甲烷等有害氣體,並促使池水中的有機物在好氧細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無機物,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抑制厭氧細菌的繁殖,降低厭氧細菌的危害。

三、利用藥物穩定pH值,改良魚池水質。一般養殖水體最適pH為7.5~8.5。在養殖前期,池水水溫較低,水質較好,pH值較適宜。在養殖的中後期,由於池中有機物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池水pH值較低,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則應全池潑灑生石灰水來提高pH值,通常每畝用生石灰10~20公斤,既穩定池水pH值,又調節和淨化水質。如果池水因水質過濃,藍藻繁殖過於旺盛,形成水華,致使池水pH值偏高,每立方米水體可用0.6~1g的螯合銅全池潑灑,控制藍藻的過度繁殖。還可根據水質情況使用生物製劑,每月可使用一次底質改良劑或在配合飼料中添加光合細菌或全池潑灑光合細菌等方法,使水體中的物質始終處於良性循環狀態,解決池水老化等問題。

購買任意產品滿1000元贈送700元 滿300送200 弧克 第五代消毒劑 滅弧菌有特效 含有50%過硫酸氫鉀 殺菌消毒改底調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