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近期,公摊面积算是“惹事”了。大媒体新华社都发文怒怼公摊面积,为购房者的不公平待遇鸣不平。开发商这么多年蒙蔽大众的眼,也是够了!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要知道近年来,公摊面积和公摊系数不断快速上涨,有些房产的公摊系数超过了30%。2010年,山东高密某楼盘推出后的公摊系数甚至超过了52%。也就是说,100平方米的房子,实际住房面积只有48平方米,这怕是买了个“假房子”……

许多购房者发现,房价越来越高,实际得房率却越来越低。那么,公摊面积究竟是什么?将公摊面积计算在总房价内是否合理?公摊面积是否越小越好?

所以,买房之前,还是先把公摊面积搞明白。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公摊面积”是什么?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公摊面积从何而来?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公摊来历

值得一提的是,欧美一般都是按“室内面积”来计算房价。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我们以马耳他的房产举例。

马耳他房产是永久产权房,无毛坯房,无公摊,以室内面积计价。精装修,拎包入住,出租率高,年收益率约5%,即买即收益。

中国的住宅房产就只有70年的产权,而工业用地只有50年。但是如果您移民马耳他的话,您所购买的房产都是永久产权的,可以代代相传,子孙后代都能享受。

而且马耳他移民后持有房产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房产税、物业费等费用收取标准合理,持有房产一般不会给投资移民申请人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两相对比之下,马耳他移民买房的优势非常突出。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马耳他投资永居项目

申请人投资马耳他政府指定的25万欧元国债(5年期满返还本金及收益);或选择融资方案,一次性支付10万欧元(无返还);同时购买或租赁至少一套房产,并持有5年以上,申请人及其合法的配偶、子女、申请人和配偶双方的父母及祖父母,一家四代都可获得马耳他居留身份。

移居马耳他,坐享全球的英语培训基地、一流国际教育、优越经商环境。

持马耳他护照,自由通行26个申根国,27个欧盟国。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看完马耳他的房产,大家猜一猜国内何时会跟随潮流,取消公摊面积?

还有公摊系数又是怎么一回事?

不同类型住宅的公摊系数差别很大:最高的是高层住宅,最低的是别墅。

(分摊系数=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总建筑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7层以下住宅公摊系数为7%-12%:层数在6层左右的建筑,其参与公摊部分的面积包括外墙水平投影的1/2、楼梯、楼梯间、为住户提供服务的物管用房(热交换站、水泵房、配电室等)。

7-11层住宅公摊系数为10%-20%:这类住宅属于小高层,一般小高层的公摊取决于各楼盘自身的情况,不同的小高层楼盘公摊也有差异。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底层没有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小高层公摊系数在10%-15%之间;而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在15%-20%之间。按规定7层以上必须配电梯,所以小高层属于配电梯的范围之内。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楼层越高,公摊系数越大

12-33层住宅公摊系数为14%-24%: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是最大的。根据建筑规模的不同,高层建筑一般在25-33层之间,而且高层住宅的楼梯高度最高。另外高层建筑有电梯,且电梯前室、安全通道楼梯以及“管道井”、“强电井”、“弱电井”等公用设施均占用空间。因此,高层建筑的公摊面积要大得多。

别墅类的公摊系数为1%-8%:别墅是包括地下层在内的最多三层的独栋住宅形式,带室内车库。一般来说独立别墅没有公摊面积,联体别墅有较少的公摊面积。公用面积分摊的原则是仅存在于本楼内部并与本楼建筑结构存有连接的部分,并且仅向本楼居住者提供非营利性服务,不符合此条件的建筑不得计入公摊面积。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公摊面积“坑”的不仅是房价。

公摊面积的增多会持续影响未来的费用。因为,例如物业费、北方的供暖费等费用的收费标准均是按照房子的建筑面积来计算,而不是实际使用的面积。

虽然大家知道对公摊面积收取物业费或者暖气费并不科学,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此外,未来如果国家开始征收房产税,就意味着业主要为很多不属于自己的面积付出额外的税收。

每一笔费用都是真金白银啊……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取消“公摊面积”是否会影响房价?

既然公摊面积的槽点那么多,那么取消之后是否会影响房价?

房价单价或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购房者的负担不会有本质变化。

一方面,取消公摊面积后,开发商试图通过忽视公用设施建设、降低环境配套等方法节省成本,是不太现实的。为了赢得市场,开发商会做出更理性的选择,根据客户需要造出更好的房子。

另一方面,压缩“公摊面积”或改成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造成的价格上涨,本身只是一个数字问题,并不会真正提高购房者负担,相反会降低购房者的未来资金压力。

讨论:有无可能取消公摊?

早在2002年,重庆就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首次对商品房的计价方式做出规定: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重庆是全国第一个实施以套内面积为计价标准的城市!

新华社怒了: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

重庆夜景

近几年,为回应民众诉求,广州、北京等地也开始出现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探索。注意是探索……

真是应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景,开发商一方独大,购房者和业主只能无奈接受。在现今情况下,国内“取消公摊面积”还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阶段。

有人说,公摊会降低购房者和业主的生活幸福感,还要因此多“买单”。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积极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