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付出了八年辛苦,只为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他默默付出了八年辛苦,只为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他默默付出了八年辛苦,只为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自国家提出脱贫攻坚的口号以来,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响应,平安也正式启动“三村建设工程”计划以推动扶贫事业发展。而事实上,在三村工程启动之前,已经有32位平安产险人代表公司扎根在全国各地乡村,用挂职驻村干部的方式为村民们办实事、做好事。平安的扶贫种子,从多年以前就已播下……

边加作为其中的一员,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纳尔乡德庆村扶贫8年,深受村民们的信任和爱戴,被村民们称为“老师”。那么,他究竟是做了什么,能够收获这样的“殊荣”?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01

德庆村里的“骑士”,

随时准备充当劳动力

不只是“翻译官”的工作,边加也是德庆村里的“骑士”。德庆村海拔高,气候差,青年劳动力少,一旦家里出现意外情况,就没有壮年能帮上忙,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因此,在日常的走访调研中,边加不仅“动口”,有时还会“动手”。遇到劳动力缺乏的家庭,边加会像“骑士”一般,帮助他们种地、挑菜、做家务等,守护村里人的正常生活。

2016年的11月大雪纷飞,村子里一户孤寡老人,年龄较高,身体也不利索。出于对老人生活情况的担忧,边加便向公司申请前往这户人家,帮忙煮饭、扫地,照顾他的日常饮食起居。

一段时间后,边加见老人起居无碍,便准备离开。当时老人抓着他的手,舍不得放一边流泪一边说,小伙子真好,真好。边加握着老人的手,一时竟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是边加驻村干部以来最为触动的一次,这件事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用真心可以换回真情。即便许久以后,他也不会忘记老人当时激动的模样。

他默默付出了八年辛苦,只为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02

让村民了解优惠政策,

走街串巷充当“翻译官”

尽管国家公布了多项扶贫补贴政策,但囿于宣传不到位等原因,村民们了解不多、也不准确。为了能让村民享有应得的政策补助,切实减轻负担,来到德庆村的第一天起,边加就深入各家各户进行走访调研,走街串巷地进行各种政策的知识普及,充当政策传递的“翻译官”。

“现在义务教育不仅延长到了15年,教育‘三包’经费标准还提高到了3480元”、“村里产妇住院生孩子,还可以拿补助,所以家里有产妇一定要去医院”……边加根据村里人的具体情况,不厌其烦地向大家宣传政策、解读政策。“科普得多了,大家都开始喊我老师了”,边加笑着说。

在边加看来,能为村民谋福利是他心里最坚定的信念和愿望,而“老师”的称呼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同时也让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背负得更加淡然平和。

他默默付出了八年辛苦,只为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03

“如果不能让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那这个项目基本就没有意义,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是精准扶贫的主要目的”,边加认为,“哪一天村民们能够在饭饱茶余之际谈笑风生,这扶贫到位了。”

这是边加常挂在嘴边的话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

帮助村民通往“财务自由”的道路

除了日常在村里帮扶小事,边加也从没忘记要为德庆村谋划“大事”。面对德庆村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边加明白产业扶贫才能让村民们尽快摆脱贫穷状态。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促进相关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边加认为德庆村享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具备开发建设休闲度假方面的条件和潜力。乡村游不仅可以提高村民收入,还能带来就业率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等良好社会效益。

于是,在和当地政府的共同考察调研后,边加和工作组一起推动了“乡村游”项目,通过度假村的开发建设,促进了德庆村的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他默默付出了八年辛苦,只为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从广东到新疆、从四川到黑龙江,平安产险人身赴祖国的大江南北,以驻村干部的身份为乡亲们做实事,把人力、物力集中落实到贫困群众的身上,带动不少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而这也是平安打造“三村建设工程”的愿景。未来,中国平安将继续突出基层干部的作用,发挥优势助力精准扶贫,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