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願有良藥,治癒貧窮

先和各位小夥伴問聲好,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還是多看看電影的好,因為片哥就因為中暑都昏厥了好久了

也是因為生病在家,才能夠靜下心來細品一些電影,這感覺有點愜意,不過還是難受的飛起,在這裡先勸大家夏日炎炎,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

《我不是藥神》:願有良藥,治癒貧窮

好了,廢話不多說,今天要說的這部片子,就是前段時間火爆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也是自己生著病去看的,你能想象的到是一種什麼體驗嗎?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

這部片中,借一個無賴騙子的嘴,卻說出了這麼一句扎心的話,也是這一句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這部電影是國產電影難得的真實且深度的影片,它將會成為一部經典。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我不是藥神》的一件趣事就是它的片名,幾經修改,從最初的“印度藥神”,後來改為“中國藥神”,到最終定名的“我不是藥神”。名字的變化體現出風格的變化,從一開始的嚴肅,變得戲謔,暗示了影片黑色幽默的風格,似乎也多了一絲無奈。“格列寧”原本是由瑞士公司研發的,在中國售價四萬塊一瓶,要知道故事發生在大家還在用小靈通的年代,多少人一年都賺不到四萬塊。呂受益得知,印度生產的“格列寧”一瓶只要兩千塊,但藥效是一樣的,所以託程勇幫他弄廉價藥。印度“格列寧”雖然便宜又好用,但是在國內卻是違禁藥物,走私販賣都是犯法的。

《我不是藥神》:願有良藥,治癒貧窮

其實,《我不是藥神》就是改編自藥俠陸勇,片中的格列寧就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常用藥物格列衛。影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病人陸勇的真實事件,陸勇為治病購買了印度仿製的瑞士某抗癌藥,這種藥不僅有效,而且價格低廉,陸勇通過代購印度仿製藥幫助了吃不起正品藥的眾多病友。但是由於這種藥在中國沒有銷售許可,2015年陸勇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為罪名被逮捕,所幸的是最後無罪釋放。如果大家需要了解真實故事,可在下面評論區發表要求,片哥會為大家整理出來的。

這部電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在電影院,現場有三次大規模哭泣流淚的電影,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散場後,許多人激烈討論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願有良藥,治癒貧窮

對於電影劇情來說,很簡單,但是又那麼的意味深長。這部電影講了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真實事件是——一個白血病人,為了救命,為了救人,代購印度盜版抗癌藥,然後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你是無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過來嗎?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在疾病面前,人與人是不平等的,比如說,大家都得了慢粒白血病,得吃抗癌藥,但抗癌藥兩萬多一盒,一個月一盒,普通人兩年吃下來,一套房子就吃沒了,為了治病,就會把整個家庭拖入深淵,最後還得絕望地等死。

但對於這對於富人階層來說,不算個事兒,一個月兩萬的支出不過是毛毛雨。NBA的巨星“魔術師”約翰遜幾十年前就就感染了艾滋病毒,長期始用昂貴的藥物治療,到現在還是活得好好的,容光煥發繼續當他的籃球名宿,這放在普通人身上,是難以想象的。

《我不是藥神》:願有良藥,治癒貧窮

賣假藥的騙子張長林在片中的臺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才是真正點中《藥神》核心的一句。在社會階層分級嚴重固化的今天,被壓在社會底層的絕大部分普通勞動者都不再有向上流動的可能。而分割不同階層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金錢。因為貧窮,社會底層勞動者上不起學、住不起房,甚至像《藥神》裡所描繪的一樣,有病無錢醫治只能等死。金錢所決定的差異,讓一大部分人被牢牢固定在弱勢地位上,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電影並非原型人物的翻版,他是否被美化,無需追究。但有個事實被電影模糊掉了,真正救了病人的,依然是那款被研發出來,攻克了癌症的仿製藥。個人認為窮病並不是中國的專利,人與人是不同的,比如以窮富作為顯性標籤,但人與人的性命待遇,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命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我不是藥神》:願有良藥,治癒貧窮

看了這麼多扎心的電影,這部電影其實給我帶來的衝擊還是蠻大的。電影裡面我們認為主角從藥販子到英雄,警察從嚴苛到體恤百姓,實在是令人感動。我就不在這裡做多的劇透了,如果還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相信也會贏得你心底的那一份感動吧。貧窮是病,但願我們都能夠脫離苦海,願有良藥,治癒貧窮吧,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