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楼,不说再见!

对于老合肥人来说,

大钟楼的钟声便是城市的声音,

三个月前大钟楼停摆,

自然就引发了市民关注。

大钟楼,不说再见!

大钟楼的钟声又响起来了~

不!信!你!听!

还是熟悉的钟声,

仍是久违的报时声,

经过3个多月的等待,

前段时间早7点,

大钟楼再次奏响《东方红》乐曲声~

大钟楼,不说再见!

要知道在上次故障前,

大钟虽然走时但钟声已不再敲响,

因为报时出现些许问题,

另外也有市民投诉声音太大扰民,

再加上夏天遇到高考怕影响考生。

大钟楼,不说再见!

但对大部分合肥人来说,

大钟楼是一种情节,

所以这次大钟楼维修时,

特意要求恢复了熟悉的钟声。

记忆中的大钟楼

大钟楼,不说再见!

大钟楼

是合肥人的通俗叫法,

它的全名是合肥长话通信枢纽工程。

1980年12月投入使用。

新修的外墙,

几乎没有沧桑的感觉。

大钟楼,不说再见!

然而数十年前,

它曾超越在合肥大行其道的苏式建筑,

以82.55米成为当年合肥第一高楼。

在当时周边一片低矮的建筑中,

无疑是科技和高度的代表。

大钟楼,不说再见!

对于老合肥人来说,

大钟楼不仅能让人掌握时间,

更多的是一种习惯和仪式感。

在每天早上7点敲响晨钟的同时,

还会播放持续约3分钟的“东方红”音乐,

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工作和生活的开始。

大钟楼,不说再见!

它准点播出的报时钟声,

整个老城区都可以清晰地听见,

像合肥地方粮票等一些票证上,

商品包装纸上也印着它的轮廓。

在粮票、烟盒上都出现过它的身影。

大钟楼,不说再见!

在文学作品里,“大钟楼”也频繁亮相。

1993年的电影《香港少爷》,

就曾在大钟楼取景。

大钟楼,不说再见!

电影讲述了香港阔少林阿满,

只身来大陆旅游,

不慎行李丢失,流落街头。

主人公阿满在工地勤奋工作,

挣到钱后就千方百计与家中取得联系。

大钟楼,不说再见!

他给香港打电话的邮政局,

就在大钟楼,

作为老合肥人你还认得出来么?

大钟楼,不说再见!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

人们纷纷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

纪念爱护着大钟楼。

大钟楼,不说再见!

所以多年后的微博上,

诞生了史上最无聊又最有毅力的声音。

大钟楼,不说再见!

@合肥大钟楼 每隔一小时,

发出不同的“咚咚”声。

但博主最终因精力有限,

公开了账号密码,

邀请合肥市民一起传递大钟楼的“钟声”。

后来的“钟声”就没那么准时了,

最后两声“咚”定格在2015年9月27日。

大钟楼,不说再见!

好在现实中的大钟楼重新响起,

天天使用的合肥地铁卡上

大钟楼也作为地标性建筑,

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大钟楼,不说再见!

不管这座城市怎么变化,

大钟楼依然是合肥老城区的象征,

我们都爱它!

大钟楼,不说再见!

看完别急着走哦~

记得戳下面的大拇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