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到乌审旗旅游,除了感受清秀旖旎的自然山水、热情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还能收获一些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面对蒙古族银饰、刺绣、皮雕、服饰、根雕、柳条编织等多达上百个种类的手工艺制品,游客们惊叹蒙古族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心灵手巧之余,总忍不住挑几样带回家。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据统计,全旗现有传统特色手工户289家,运行良好的企业40余家。在这片土地上,80%的农牧民掌握着民族传统饮食的制作方法,10%的农牧民掌握着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方法。乌审旗民族传统工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在广大农牧民当中蕴含着巨大的手工技能“生产力”。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近年来,乌审旗抓住民族特色手工产业发展,探索实施 “乌审手工”裂变计划,致力于用“匠人精神”培育一批“乌审工匠”,挖掘民族文化特色,打造“乌审手工”硬品牌,推动乌审旗传统特色手工业“裂变式”发展,从而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已帮助1.2万农牧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

“创新+” 助推“乌审手工”裂变速度

民族服饰、刺绣、雕刻、乐器和风干肉、奶食品……“乌审手工”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凸显,传统手工技艺不但没有消沉,而是以多种姿态在现实生活里呈现勃勃生机,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坚守中的创新,既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创新+”使“乌审手工”裂变开启了“加速键”。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如何让过去很受欢迎但在现代逐渐失去生存土壤的手工产品,转化为现代人生活、休闲、娱乐的实用型手工艺品?乌审旗传统技艺传承人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技艺精湛,了解外界的信息,擅长根据客户的需求组织生产,这加快了乌审旗传统工艺实施“创新+”、融入现代生活的步伐,提升了传统工艺的市场竞争力。

在鄂尔多斯市独贵玛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乌云苏都正手执刻刀,凝神屏息地在已经画好图案的皮面上刻出流畅的线条,一件件出自乌云苏都之手的皮夹子、马鞍子、挂件、腰带及各种样式的钱包,十分精致,使人爱不释手,独特的刻法、精湛的工艺让众多的手工艺爱好者和商客们啧啧称赞。乌云苏都的皮雕手工艺品都是根据客户需求私人订制,蒙古马、祥云、马头琴等富有“民族风”的图案,使产品本身就是一件精致的民族工艺品,而流行的款式又让产品在美观性上“又胜一筹”,乌云苏都的创意让她的手工艺品供不应求。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创新,也使手工艺传承人一而十、十而千、千而万……

在乌审旗文化产业创业园内,蒙古族刺绣传承人额仁其其格管理着一家以刺绣为主,包括蒙古族服饰、头饰、银器制作以及柳条编织、民族食品制作的协会。协会叫做乌仁布斯贵,汉语译为“巧手媳妇”,抱着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工艺的热爱,以及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中,额仁其其格创办了这个协会,现在,协会里每个人都是“乌仁布斯贵”,额仁其其格还在不断创新,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乌仁布斯贵”。

2012年,额仁其其格开办了“刺绣艺人”培训班,并任刺绣老师,现已培训出上百名学员;2013年开始,每年额仁其其格个人组织举办“乌仁布斯贵”蒙古族传统刺绣展览比赛,比赛不仅激励了广大刺绣爱好者的积极性,而且给他们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此外,协会还将刺绣课开到了学校,定期给小学、中学的学生进行培训,让孩子们从小就爱上民族文化。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下一步,“乌仁布斯贵”协会将在每个街道选取一个社区进行打造,聘请手工艺技师对辖区内手工艺爱好者进行定期培训,并积极挖掘民族手工艺带头人及传承人,发展“定单式”培训,争取成为广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主要抓手,也为民族手工艺传承出一份力。

创新,同样体现在 “乌审手工”裂变发展模式上。乌审旗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农牧户”“基地+协会+农牧户”“示范点+农牧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民族民间工艺大师为支撑、千家万户为载体的产业集聚群,促进全旗民族特色手工产业跨越式发展。

此外,创新培育了融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手工产业消费业态——乌审旗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式,集中打造的集文化创意、旅游集散、产品展销、文博会展、演艺娱乐、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乌审旗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手工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的“地标性”建筑。

建立长效机制 保障“乌审手工”健康发展

在乌审旗阿爸食品加工部,有一个古老的工具——石碓。瓷砖铺就的地面,挖着一个方形的坑,里面放着一个石臼。两根树丫,支起一根木杆,木杆一端装了一块石头,另一端可供踏脚。阿爸食品加工部负责人沙仁达来一边舂米一边介绍,石碓舂米一天下来产量也就十多斤,因为费力,所以价格比较贵,是普通炒米的3—4倍,尽管慢而且贵,但顾客很喜欢,供不应求,因为石碓舂米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能保留炒米本身的香味和营养。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这就是“乌审手工”代言产品之一,它们讲究的是原汁原味、纯天然、纯手工。怎样将这些好东西变成打得响、销得好的硬品牌,乌审旗通过建立长效体制机制,确保“乌审手工”这个牌子可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规范标准体系。对民族传统特色手工制作的个人、作坊、协会、工厂进行统一挂牌,按照旗级、苏木镇级、嘎查村(社区)级标准逐级进行评选命名,确保“乌审手工”示范户信誉好、牌子亮。被贴上 “乌审手工”标签的行业协会、合作社、示范户、手工作坊、农牧户,有着严格的生产操作标准,通过制度对手工生产的食品、工艺品、日用品制作过程进行规范,明确详细操作流程,严格卫生安全标准,确保乌审手工产品操作严、质量高。

打响“乌审手工”特色品牌

建立营销服务体系,用好用活“一区三园一基地+市场”(大学生创业实践区,农牧业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乌审旗创新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化商业市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广泛开展中俄蒙商品跨境展销会、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等各种大型文化旅游产业主题活动,大力推荐“乌审手工”产品在全旗旅游景区、中心镇区设立展销店,加快推进网上展示、交流、洽谈、销售,利用淘宝、微商等平台扩大产品销路、拓宽销售市场,确保乌审手工产品销得快、赢利多。

建立扶持激励机制,起草制定民族传统特色手工技能传承保护制度,用足用好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民族特色传统手工产业的扶持政策,在培训场地、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技能交流等方面制定系列优惠政策,确保乌审手工技能传得开、传得好。

建立宣传引导机制,按照统一策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宣传“五统一”要求,扎实有序推进乌审手工产品营销推广活动,深入开展乌审手工产品展示、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习俗体验、文博会展等活动,利用“吉祥乌兰陶勒盖”“鸿嘎鲁”“牧区大寨”等品牌效应持续开展“乌审手工”裂变系列宣传活动,确保乌审手工宣传有内涵、有价值。

打造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乌审手工”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乌审手工”裂变的“主旋律”。图克镇梅林庙社区“妇女巧手”协会,乌审召镇蒙根乳肉制品手工加工坊,嘎鲁图镇农牧民奶食品作坊,无定河镇毛布拉格“三棵柳”传统蒙古手工饺、面塑手工艺、剪纸,苏力德苏木额尔德尼巴雅尔皮艺、额尔德尼风干肉制作示范户,乌兰陶勒盖镇石磨豆腐、手工粉条、特色面点传统食品……一批以传统工艺为支撑的村落、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迅速崛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传统工艺企业和合作社,通过专业设计、集中培训、分散生产、统一收购销售等方式,带动了农牧民通过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在家门口轻松实现就业。乡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景象,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在具体工作中,实施“乌审手工”裂变项目带动战略,每个苏木镇重点扶持3家以上民族特色手工产业示范点,创建一批“乌审手工”示范苏木镇、嘎查村(社区)、农牧户、企业,细化扶持发展措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积极实施“乌审手工”品牌战略,全旗6个苏木镇分别有选择地确定名牌产品培育目标,大力将其培育成具有乌审特色的品牌。按照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并重原则,严把产品质量关,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目标。加快推进“乌审手工”品牌建设,对“乌审手工”创意产品“绿色乌审logo”进行统一设计、制作、包装,增强“乌审手工”的识别、便利、美化和增值功能,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宣传“乌审手工”形象,彰显“乌审手工”的独特魅力,使社会各界更多关注乌审、了解乌审、热爱乌审。

如今,全旗289家传统特色手工户发展势头良好,阿腾莎民族金银器具加工厂、文贡塔拉合作社、萨如努图嘎查民族手工艺培训体验基地等一批颇具特色的传统特色手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正在快速崛起;“文工希礼”农畜产品、“朝日沁”奶制品、“阿爸”传统石碓炒米、“乌仁布斯贵”传统刺绣等一批技艺精湛的“乌审手工”产品正在抢占市场;“乌仁布斯贵”传统刺绣传承人图娜拉、巴音淖尔奶食品制作人布仁、乌审枣饼制作人阿拉腾乌拉等一批“乌审匠人”致力于传承发展传统民族特色优秀文化……

“乌审手工”裂变正在“发力”,在其释放的强大能量下,文化旅游产业活了起来,手工产业市场火了起来,农牧民富了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