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挨打,如果有一天没挨打就感激,这种在心理学上怎么讲?

小哥哥不会笑


可想而知现在有的人的素质差到哪里去了,是非不分,黑白不分,善恶不分啊!真的是不可理喻的人。

这种人没有同理心,没有判断力,智商低下,不识好歹。

这种人不是文化低,而是素质差,并且确实也真的发现有不少这样的人,这不是必然的现象,而是因为这些人的素质与智商及见识的问题!!!一般有素质有见识有智商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在心理学上应该也没什么说法,如果要说有也可能是一种自身的心理误导吧。



皎皎秋月


这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效应,社会科学家们从一些绑架案中发现这种现象,那些被绑架的群体在极端绑架事件下,会对加害者产生一种依赖和感激,当被解救之后,反过来想要为加害者脱罪而作证,有些被害者还拒绝被解救。

这是由于在极特殊的加害场景中,受害者完全确信自己的一切,包括性命和未来已经完全被加害者所掌握,难以抗争和逃离。在这种认知下,受害者内心的脆弱底线已被突破,于是把希望完全依托在加害者身上,产生一种畸形的依赖。当加害者偶尔施加一些小恩小惠时,受害者在加害场景中产生的心理反差,会让他们产生额外的“感恩”。

越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效应的人,越说明ta内心相对脆弱,在幼年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就像题主询问的场景一样,天天被人打嘴巴,一般人都不会接受这个设定,在法治社会,如果被打的人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强大的内心,正常条件下都会选择逃离,甚至是报警处理。之所以不逃离,天天忍受这种关系,除非这是一种长期绑架的特殊场景,否则被打者的个人能量非常脆弱。当加害者有一天没有加害对方,被害者反而觉得这是加害者对自己的一种“仁慈”。

希望题主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处于这种极端关系中,祝好!


王培


天天挨打,如果有一天没有被打就感激,这种在心理学上怎么讲?

这是典型的抑郁症在生物方面的反应,就是指的是遗传。

通常情况下,导致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生物、社会、心理。生物因素指的是遗传、神经生化及内分泌;社会因素主要指环境、生活事件及压力程度等;心理因素则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认知模式等。

比较抽象?那听听名人经历过的故事吧:

丘吉尔是个早产儿,据说,家人连他的衣裳都还没准备好,母亲也由于是头胎的缘故,缺乏照顾婴儿的经验,完全将他交给了保姆。父亲忙于政治,母亲忙于社交应酬,同时冷落了他们的孩子,奶妈是丘吉尔唯一的情感来源。母亲对丘吉尔冷淡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丘吉尔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无论怎么写信给母亲要求回信或探望,都没有收到过任何回应;在印度服役三年期间,母亲只有在祖父和奶妈去世时写过两封报丧信。父母冷落疏忽的结果,就是丘吉尔一直没有能够建立内在的自信资源。

晚年时丘吉尔已名满天下,他却对妹妹说:“我的成就极多,到头来却一事无成。”他的奶妈很爱他,他却在写作中表达了对这种爱的惊讶,仿佛自己不应该被爱。

丘吉尔习惯了不被爱,当他接受到爱的时候就觉得惊讶,认为自己不应该被爱。同样的道理,一个因家庭遗传因素而生的抑郁症患者,习惯于天天挨打,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正常的事,不挨打就是不正常,甚至心存感激。


天海悠悠百善泰来


惰性心理,人的依赖程度取决于你的心态,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如果你帮了他,他会感激你一辈子,一个人如果你长期资助他,他慢慢的会觉得理所当然。挨打也一样,如果一个女人受家暴一次就离开他,也许就停止了苦难,如果你承受了太多的家暴也会习己为常,所以偶尔一次没打你会认为他对你好了!其实人的惰性的强大是你无法理解的东西,它会毁了一个人的尊严,非常要不得!


秋叶152030477


参考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守得云开难见月明


被打还有瘾呀?[捂脸][捂脸]


柏荷604


我是祥子医生,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有一个经典案例可以解释。1973年8月23日两名罪犯抢劫并劫持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最大的银行的四位员工。在和警察对峙的130个小时里,劫匪对四位员工进行了恐吓、殴打等精神和肉体的摧残。这四位员工被解救后,结果都表示劫匪对自己很友好,在法庭上帮助劫匪,甚至有一个员工爱上了其中一个劫匪。

有点像过去的北派传销,天天洗脑,不听话就殴打虐待,听话就给口饭吃。大概就是这种心态。

打字不易,谢谢采纳,互粉。



祥子医生说健康


受害者已经失去了基本判断,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症,需要心理医生开导和引导。


零点悸动


除了上面提到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种行为的负强化,举个例子,为了让孩子做作业,家长就会说如果做完了,我就不打你。这打人就是一种惩罚,孩子是害怕这种惩罚。所以当没有这种惩罚的时候,他对应的行为也会增加。


正心十五


相信你们都有过这种情况,就是你一直对一个人很好,给她买吃的,喝的玩的,有一天你不再给她恩惠了,他就会变的很无理取闹,甚至对你不好。题主的问题跟这个性质差不多,好像是一个什么理论,社会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