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辛酉政变的他,如果能称帝,十二兽首绝不会流落海外

众人皆知,只要统治者一旦残暴专制或腐败堕落,必定会亡国或在亡国的路上,而百姓一定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凡统治者稍稍注意励精图治,难百姓所难,想百姓所想,国家一定会繁荣昌盛,也不会很快就灭亡。而就这么简单地要求,很多帝王就做不到,咸丰帝就是其中的典型。如果不是他好色无能,优柔寡断,八国联军很可能就不会势如破竹直捣京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圆明园就也不会被洗劫一空,十二兽首绝不会流亡海外。倘若是奕忻称帝的话,一切悲剧绝不会发生,清朝绝不会就此衰亡,反而极有可能会实现中兴就此繁荣强盛。那么,为何要对奕忻寄予如此厚望呢?与咸丰相比,奕忻又有什么倾世才能来碾压咸丰呢?

发动辛酉政变的他,如果能称帝,十二兽首绝不会流落海外

奕忻为道光帝的第六子,自幼就才思敏捷,武艺高超,有杰出的治国之才。每次去围猎时,奕忻都因箭法精准而收获最丰,而反观四子成丰每次都因箭法不准,两手空空而回。却总能以怕错杀怀孕母鹿故而一箭不发为借口哄骗道光,以本性善良的人设深得道光喜爱。但骨子里的虚伪残忍仍然是无法磨灭的,也是无法掩藏的,不过,其品格劣根性是在道光死后自己继位方才暴露无疑。很明显,咸丰的武艺是不如奕忻的。

发动辛酉政变的他,如果能称帝,十二兽首绝不会流落海外

咸丰不仅武艺难及奕忻,而且治国安邦上也无法与奕忻匹敌。一日,道光问政两兄弟,可采用何种良策来治理国家。当时,平时只知饮酒作乐的咸丰完全懵了,一句话也说不出,但一贯最会察言观色的他立即双膝跪地用力叩头,声泪俱下地说,实在是因日夜为道光祈祷祝福,完全没有时间来做其他的事。道光帝一听内心极为震动,也就放过他。

发动辛酉政变的他,如果能称帝,十二兽首绝不会流落海外

而在一旁静静冷眼观戏的奕忻则侃侃而谈,进退有度,苦劝道光要了解世界形势,尽早开办大型新氏学堂并遣员留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国家富强之目的,他还劝道光要大力支持李鸿章等人所倡导的洋务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教育,以此来实现强国之梦,不受西方列强的欺辱。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最后道光完全被咸丰善良孝顺的表象所迷惑,选其当了皇帝。因为道光深信孝顺仁慈的咸丰登基后,定会爱民如子,天下太平,国祚永存。实则不然,这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奕忻凭借其特权,在中央上大力支持洋务运动。他力排众议,建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管与西方列强的外交事宜,从外交层面给予洋务派以便利。虽然此法顺应时势,实为进步之举,不过还是备受因循守旧冥顽不灵的保守派诟病诋毁,洋务派就此走向式微,国家就此一蹶不振。

八国联军侵华后,咸丰病死热河,临时托孤于八大臣,并告诫千万不要让慈禧和奕忻掌权。不甘垂帘听政的慈禧联合奕忻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臣就此殒命,权力掌握在二人手中。如果奕忻就此一举杀死幼帝而自己称帝的话,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由于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失去先机而被边缘化,皇帝之位自然也就不属于他。

奕忻难以称帝,其雄才大略自然也就没有了实施的土壤,清朝也就无法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就此实现国富民强,面对嚣张狂妄的八国联军也只能畏首畏尾,俯首称臣,圆明园只能被一把大火烧为灰烬,十二兽首也只能流落海外无法回归祖国的怀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