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鸡汤该停一停了

不合群的鸡汤该停一停了

不合群的鸡汤该停一停了

扶植学术、激励创新、铸造精品、传播知识

不合群的鸡汤该停一停了

“一个人该不该合群”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本来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如今网上却充斥了众多题为《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好孤独》,《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你在浪费青春》,《不要为了合群而平庸》之类的所谓“心灵鸡汤”,宣告自己不合群,仿佛成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标志。

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都知道,《俄罗斯方块》的基本规则是移动、旋转和摆放游戏自动输出的各种方块,使之排列成完整的一行或者多行并且消除得分。就是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小游戏,却可以深入浅出的揭示出两个道理:

第一,你如果合群就会自动消失;第二,如果不合群你就会被规则所排斥。

乍一看这二者似乎是矛盾体,肯定其中一个就意味着要否定另一个,其实不然,因为真正高明的人是可以将二者巧妙相融的,这里就需要先区分两个概念,第一是避世,第二是不合群。

拒绝聚会,拒绝邀约,拒绝饭局,然后对自己说这些时间不应该浪费,应该用来独处,来提高自己,优秀的人就应该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其实,这种想法是对自己的精神麻痹,将避世润色成不合群,再将不合群的借口作为自己不善交际的挡箭牌。

不合群的鸡汤该停一停了

对周围环境的逃避不是清高,而是不够自信的表现,如今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的交流对整个项目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相处,联系,都是增进成员彼此间默契的方式,如果一直拒绝参与其中,怎么能跟上团队的步伐?往往到最后,不仅不能再用不合群来安慰自己,反而会真切的感受到大家在孤立你,因为你格格不入已经被团队所排斥。

人说到底还是群居动物,一个人是无法脱离群体而存在的,古代的隐士也不是绝对的独来独往,若断了与社会的联系,他们休闲舒适的田园生活又是如何为后人所传颂的呢?更何况古人早有云:“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可见不合群并不等同于逃避。

那么高明之人又是如何处世的呢?不妨来看一看 “清末怪杰”的辜鸿铭,他在北大讲学时留着辫子,穿着旧服饰,支持皇权,拥护孔教,反对新文化运动甚至为缠足和纳妾进行辩解,这一切拥护旧制度的行为与当时的思想潮流格格不入。然而与此同时,他又精通英法德拉丁等九种语言,共获十三个博士学位,擅长西洋科学,支持看电影……这些矛盾的举动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不合群的鸡汤该停一停了

辜鸿铭的不合群是源于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那个中华传统被怀疑甚至是被斥责的时代,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几乎是偏执且不可理喻地捍卫他的信仰,这不仅体现在他让自己活在旧社会风俗之下,也体现在他广交朋友,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但是虽然不合群,他也有自己的底线与原则,在慈禧太后生辰之时,他当众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不要盲目地单方面宣扬不合群,更不要模糊甚至扭曲不合群的概念。

《七夕赠书 | 如何把握自己的爱情,或许它能帮助你》

殷慧敏,教育学相关专业大学生,来自沿河成街的江南小镇,爱读红楼,喜欢烘焙,喝酒,游泳,码字……梦想将来可以环游世界,观览各国风光,品尝天下美食。

一、来稿基本要求:

  1. 对于已发布的稿件,请直接附上链接,注明来源和在哪些地方投递过

  2. 保证投稿文章的可靠性、正确性、可用性

  1. [email protected]

  2. 文章被采纳后我们会与您取得联系,支付稿费

长按二维码

人文在线

专注于学术出版

微信号:humanitybook 微博:@人文在线

客服QQ:22195840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