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人物的驚天勇氣-論高素質混子的養成

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有很多小人物留下了足跡。這些人有的令人敬佩,有的令人驚訝,有的令人發笑。

而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可謂是小人物登上大舞臺的標準模板。

一個小人物的驚天勇氣-論高素質混子的養成

沈惟敬靚照

沈惟敬,嘉興人,史料記載為市中無賴也。他生命的前60多年一直都是平淡無奇的,市井無賴算是很貼切的形容,整日在京師與一幫遊手好閒的混混煉丹,胡鬧。

然而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以區區布衣之身,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和大膽計劃,一手顛覆了朝鮮戰場上的戰和形勢,將東亞國際格局玩弄於股掌之中,實在是個奇人。

最後雖然被斬首,卻也是以高齡之身伏法,算是很傳奇的一生了。

01 忽悠朝鮮國王

1592年,日本實際掌權者豐臣秀吉帥15萬大軍進攻朝鮮,朝鮮軍隊望風而逃,日軍順利佔領平壤。

幾個月後,大明神宗決定出兵,因為要集結兵力、準備糧草,所以打算派人假意和談,爭取時間。

兵部尚書不知怎的找到了沈惟敬,讓他受聘大明使節。

第一個任務是安撫朝鮮國王。

一個混子見異國國王,相比都是誠惶誠恐吧。可我們的沈惟敬不這麼想,他來到國王逃亡地光州,見到避難的朝鮮官員。

雖然長得很醜(貌寢),但見此大場面,一點也不怯場,面對朝鮮諸位官員,侃侃而談。

大家看到大明使者神色自若,口若懸河,心裡有底,把他引見給朝鮮國王李昖。

李昖已經窮極無奈了,天天在院子裡轉圈,聽說天朝使者來了,十分高興,竟然親自出來迎接,並親切接見了沈惟敬。

沈惟敬只用了幾句話,就讓準備去尋死的李昖恢復信心,容光煥發:

首先,他是代表大明皇帝來的(基本上是沒錯),其次,他很會用兵,深通兵法(胡扯),希望國王不要擔心,大明的援兵很快就到(確實如此),有七十萬人( 吹牛)。

在談話的最後,他還極其神秘地表示,和平是大有希望的,因為他和豐臣秀吉的關係很好,是鐵哥們(完全胡扯),雙方攤開來談,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朝鮮國王李昖信了,不但信了,而且還欣喜若狂,把沈惟敬看作救星,千恩萬謝,臨走了還送了不少禮品以示紀念。

小混混見國王,面色不改談笑風生,你說厲不厲害?

02 忽悠日本人

沈大忽悠的第二個任務是忽悠日本軍隊。

相比朝鮮國王,這個任務更加兇險萬分,日本軍人是在國內摸爬滾打幾十年過來的,手握重兵,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但奇蹟就是存在,且看沈惟敬同志是怎麼裝逼的。

沈惟敬剛到戰爭前線就提出要和日軍建立聯繫,他寫好了一封信,派嘉定快馬交給佔據平壤的日軍統帥小西行長,讓小西行長停止進攻,開始和談。

所有人都認為,這注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只有沈惟敬信心十足。

一天之後,眾人目瞪口呆,因為小西行長竟然表示願意和談,但要請朝鮮和大明派人上門面議。

沈惟敬當即表示,我親自上場。

其他人佩服他的膽量,但勸他最好不要去,太危險。就算要去,也得帶多幾個人,好有個照應。

沈惟敬哈哈一笑,說帶個隨從去就行了,要那麼多人幹嘛?

於是,在眾人的注視中,沈惟敬帶著三個隨從,向著平壤城走去。眾人認為:第一,這人很勇敢;第二,他回不來了。

但奇蹟又出現了。

小西行長為了摸明軍的老底,順便嚇唬使者,特意派出大批軍隊,於平壤城外十里列陣,安排了許多全副武裝的士兵,手持明晃晃的大刀和火槍,決定給沈惟敬一個下馬威。

沈惟敬騎著馬,剛踏入日軍大營的時候,日軍隊列突然變動,一擁而上,把沈惟敬圍得嚴嚴實實,裡三層外三層水洩不通。然而沈惟敬卻絲毫不見慌張,鎮定自若地下馬,在刀劍從中走入小西行長的營帳。

過了很久,沈惟敬終於又走出了營帳,毫髮無傷。而且那些飛揚跋扈的日軍將領,包括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人,竟然紛紛走出營帳,給沈惟敬送行,而且還特有禮貌。

更令人吃驚的是,一天之後,日軍最高指揮官小西行長派人對沈惟敬表示慰問。

來人慰問之餘,也帶來了小西行長的欽佩:“閣下在白刃之中顏色不變,如此膽色,日本國內亦未曾見識。”

看見日本人拍馬屁,沈惟敬微微一笑,講了句牛到極點的話:

“你們沒聽說過唐朝的郭令公嗎?當年回紇數萬大軍進犯,他單人匹馬闖入敵陣,絲毫無畏。我怎麼會怕你們這些人!”

郭令公就是郭子儀,曾把安祿山打得落荒而逃,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不世出之名將。  

敢於郭子儀相提並論,混混做到這份上,簡直是人生巔峰。

馬屁拍到馬腿上,望著眼前這位大義凜然的人,日本使者手足無措,正不知該說什麼,卻聽見了沈惟敬的答覆:

“多餘的話不用再講,我會將這裡的情況回報聖皇(即萬曆),自然會有處置,但在此之前,你們必須約束自己的屬下。”

“日軍不得到平壤城外十里範圍之內搶掠,與之相對應,所有朝鮮軍隊也不會進入平壤城內十里!”

很多人都認為沈惟敬瘋了。當時的日軍,別說平壤城外十里,就算打到義州,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讓日軍遵守你的規定,你當小西行長的腦袋進水了不成?

事實證明,確實有這個可能。

日本使者回去後沒多久,日軍便派出專人,在沈惟敬劃定的地域樹立了地標,確定分界線。

只有沈惟敬知道這個答案。

一直以來,他不過是個冒險者,他的鎮定,他的直言不諱,他的獅子大開口,其實全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大明。

如果沒有後面的那隻老虎,他這頭狐狸根本就沒有威風的資本。

相關內容摘自《明朝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