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作者: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副主任 郭昊羽)

可以說,廣州是南粵古驛道的樞紐與核心,南粵古驛道的六條文化線路均以廣州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延伸。驛是古代對行省區驛傳設置的稱呼,廣州顯然不應僅僅是驛。廣州被譽為“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在山水之間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市井風情,與驛道的孤單與偏僻之間產生強烈反差,繪成南粵古驛道系統的整體張力。行走廣州街頭的畫者,在騎樓下、古道邊、街巷裡,體會驛道行者緩步入城的目之所及與心之所念,也表達自身“青山半入城”的創作狀態。融於筆下,寥寥十數畫,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歷史上的廣州》。

遙想 1890 年的廣州城,城垣綿延,北依越秀山,南臨珠江水。旅人驛客跋山涉水,驛路迢迢,經大東門,緩緩入城,遙望城內簷瓦相連,但見鎮海樓、花塔、光塔、石室等地標聳立天際。隨歲月飛逝,古時鐘樓舊時鐘聲已不再,獨留歷史畫卷中追憶。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石圍塘火車站》。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嶺南大學》。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人民路騎樓》。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古鎮》。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沙面》。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歷史上的大元帥府》。

歷史上的珠江南岸的廣東士敏土廠舊址,曾作為孫中山大元帥府,殖民地外廊式風格,金字架灰塑瓦面,門樓中西合璧形式,襯映江上星點帆船依依而至,一片繁華。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仲元圖書館》。

風光秀麗的越秀山上邂逅著名建築大師楊錫宗設計的“仲元圖書館”,端莊典雅,中西合璧,處處透出“中國固有式”的民國範。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德政中路與文明路交界》。

德政中路與文明路交界處原為古城小南門,後拆城牆築馬路建起連綿騎樓。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光孝寺》。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光孝寺,殿宇威嚴壯麗、唐宋風格鮮明,為嶺南叢林之冠並且開創了華南建築史上獨有的風格和流派。

青山半入城——畫說驛道上的廣州

圖為郭昊羽作品《惠吉西路》。

民國時期的由華僑興建的惠吉西,是那個時候最具“小資”風情的一條街,紅樓古巷,至今仍然得到文人雅士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