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鳳凰涅磐 浴火重生(一)

天然氣:鳳凰涅磐 浴火重生(一)

中宇資訊 深度觀察

要說2018年是天然氣涅槃重生之年,其實並不算準確,應該說2017-2019年這三年將是天然氣涅槃重生的時期。

一直以來,天然氣以其情節性和安全性成為我國推崇的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氣的化石能源。在經歷了2009-2013年的高速發展,又經歷了2014-2016年的緩慢增長之後,在政策推動下2017年天然氣消費集中爆發,中宇資訊認為正是這種集中式爆發才引發了2018年天然氣市場一系列的問題和新的機遇。

2017年天然氣改革加速,國家出臺各項整體,管道與天然氣銷售剝離,上海石油交易中心正式運行,管道天然氣進入上海石油交易中心競拍,天然氣銷售公司對天然氣價格實行與下游協商隨市場調整的價格機制等等是天然氣市場化大步向前邁進。

2017年冬季天然氣爆發前所未有的“氣荒”,使我們意識到我國天然氣產量與天然氣消費之間的鴻溝。要想使供需得到平衡我們就應兩手抓,一手提高供應,一手有序發展。

2018年我們在供應和下游中兩手同時進行。本篇文章先從供應上面來說說。

受制於勘探開發技術的限制,我國自身天然氣產量增長有限,因此提高產量需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增加調峰用氣;二是加大進口力度。

由於受季節影響明顯,調峰用氣簡單理解就是夏季用不了的天然氣保留到冬季天然氣不夠用的時候用。為實現這個目標中石油、中石化今年不斷選址在各地新建儲氣庫群,不過儲氣庫建設投資大、週期長,通過新建儲氣庫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短期難以解決調峰問題。因此今年中石油、中石化提前儲氣希望滿庫容應對冬季“氣荒”問題。

除此之外,國家發改委出臺《關於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要求“2020年,供氣企業要擁有不低於其合同年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要形成不低於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於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儲氣能力。”而多數地方建設LNG儲罐增加自身儲備能力,中宇資訊認為除了政策要求外,還有利益驅使——2017年LNG價格彪至萬元,成為有史以來價格之最,有利於資金向儲氣基礎設施。

2018年除了增加儲氣設施外,我們繼續推進天然氣進口。受制於管道建設時間較長,中俄東線仍在攻堅克難的繼續建設中,預計2019年年底實現供氣,2019-2023年漸增期氣量為每年50億至300億立方米,到2024年供氣量將達到380億立方米/年,且雙方繼續推進中俄西線合作。

進口LNG以其更加靈活調配的功能性成為我國保障國內天然氣需求的重要補充手段。俄羅斯亞馬爾項目首船LNG已經到達我國,為中俄天然氣合作奠定基礎。

8月1日來自卡塔爾滿載9.3萬噸液化天然氣(LNG)的“拉爾卡拉薩”號LNG運輸船8月1日抵達中國海油深圳LNG接收站。中海油深圳LNG接收站年接轉能力為400萬噸/年,是境內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的接收站。另外,新奧舟山LNG接收站也將在本月投用,一期年接收能力為300萬噸/年。這兩座接收站的投產將大大提高我國進口LNG的硬件設施,為冬季保供提前做好準備。

經歷2017年“氣荒”的痛苦,2018年我們為了不“氣荒”而努力——開源節流。我們多管齊下開源,在天然氣基數巨大的情況下,開發新的替代能源(開再生資源等)去緩解天然氣的供應,從而達到“節流”的作用。

2018年作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節點,天然氣作為清潔的化石能源,在替代煤炭、石油,在被新型能源替代的路上將逐步探索出一條平衡的發展路徑。如何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這就猶如鳳凰涅槃,浴火後總會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