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射穿!直擊日本晶片產業沒落的「真相」!

日本芯片產業的上游端目前還很牛逼,但就整個產業來說確實沒落了。近日發生的一件事,更是驗證了這種趨勢。

東芝官方宣佈,已完成旗下半導體公司的出售交易,售予貝恩資本牽頭的日美韓財團組建的收購公司Pangea。而東芝半導體是2018年Q1全球15大半導體公司名單中唯一的一家日本公司(來自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公佈信息)。因此,東芝半導體公司被收購,被認為是日本芯片產業沒落的標誌性事件。

一箭射穿!直擊日本芯片產業沒落的“真相”!

從繁榮到衰落,日本芯片業到底走錯了哪一步?又給我國的芯片產業,乃至汽車製造業等,帶來了哪些啟示?

日本在冷戰初期時獲美國幫助,得以分工以美國為首的全球電子產業,並通過出口晶體管收音機給美國,賺了不少錢。而後在集成電路時代,日本更是努力學習各種製造技術,發展越來越快。而後由於美國管制,日本便以舉國之力進行自主研發。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半導體進入鼎盛期,以全球 DRAM(存儲器)為例,日本市場佔有率居全球第一。

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在1990年代初,日本電子產業總體也出現衰退,DRAM市場份額也開始大幅衰退。至此,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逐漸由盛轉衰。而造成這種情況,無疑是多方面的綜合結果。但就主要原因來看,日本半導體由盛轉衰是對市場反應遲鈍,不知道C端用戶的主流需求所致。

其一,日本半導體沒落的時間節點是1990年初,而這也正是個人電腦興起的時間點。那個時候,我們對電腦的需求是什麼?電腦更新換代快一點,體積更小一點(剛開始時是笨重的臺式機),然後更便宜一點,其次才是質量。這種需求在電腦存儲器方面,也是一樣的。

但日本存儲器追求精益求精,成品率要求很高,並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研發。這樣的產品放到市場上,不僅價格貴,還容易出現剛上市就過時的情況。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收不回資金搞研究,這就造成了惡性循環。

一箭射穿!直擊日本芯片產業沒落的“真相”!

反觀我國臺灣和韓國企業就很聰明瞭,生產價格便宜、質量過得去的存儲器,產品更新換代快,生意越做越好。日本缺少對這個市場的判斷,市場研究員和銷售員也沒有糾正日本廠商的決策錯誤,被超越就不奇怪了。

其二,有了個人電腦的前車之鑑,日本還是錯失了後來的電視機、智能機等電子市場。以智能機為例,在2008年左右,2G時代開始轉3G時代,手機也開始向智能機轉變。我們對手機的需求不再是“質量好”,而是功能要多、更智能,也更“好玩”。落實到芯片上,就是要求生產廠商將更多的功能加持到芯片中,研製出更多種類、性能更好、適應3G需求的芯片等。

但是,日本還是注重質量,對“工益”的執念很深(這方面,我們從中國的小米、華為等手機興起,日本的索尼等手機退出中國市場也能窺見一二)。這樣的執念,也直接導致了日本的芯片產業在研發過程中,涉及的面非常窄,衰落就不奇怪了。

有鑑於此,如果今天的日本汽車製造業依然還是主打“質量”的話,也走不遠。畢竟,隨著AI芯片的發展,更好玩、體驗更爽,甚至是“無人駕駛”的智慧汽車才是未來主流,而這正是我們國家汽車製造業和芯片業的機會。

一箭射穿!直擊日本芯片產業沒落的“真相”!

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因外,日本芯片產業沒落,還與芯片研製和生產未分離(沒有采取Fabless模式)、美國扶韓抑日的策略和公司治理模式失敗等因素有關。但不論如何,日本芯片產業整體衰落已成定局,對於我們正在發展的芯片產業來說,需要吸取日本在這方面的教訓,不僅要埋頭做科研,還要時不時抬頭“看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