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闺怨诗|中国古代宫廷贵妇的苦闷与幽怨

虽然唐代的妇女地位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但是她们改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因此即使是弃妇,她们依然可以去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其实,在众多的女性当中,最悲苦的莫过于宫廷女子。


李白闺怨诗|中国古代宫廷贵妇的苦闷与幽怨

嫔妃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很多人以为接近皇帝是很荣耀的事情,如果能够得到皇帝的宠幸,荣耀就更大了。在这些“高等”妇女们威仪万方,令人羡慕的背后,也潜藏着受戕害与压迫的另一副血淋淋的现实,因为她们的命运正掌握在一个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男人—皇帝身上。

李白闺怨诗|中国古代宫廷贵妇的苦闷与幽怨

皇帝的喜怒,皇帝的好恶,皇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些宫妃的命运,“龙心”大悦,她们或许能够得到意外的封赏;“龙颜”大怒,往往就意味着她们大祸临头!“后宫佳丽三千人”,个个终日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更何况“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难怪宫妃们都担心“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到天明”,所以闺怨诗中那些反映红颜女子幽闭之苦、索居之恨的诗,比起闺怨诗中怨女思妇的离愁别恨,其幽怨之情更深切,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李白闺怨诗|中国古代宫廷贵妇的苦闷与幽怨

皎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更有欢娱处,承恩乐未穷。谁帘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李白只截取了班婕妤失宠后的情况,并将此状况与得宠者赵飞燕进行了对比:昭阳殿里,月光皎洁;长信宫里,冷如秋霜。从前的玉辇,只坐君王一人,因为贤淑的班婕妤拒绝了君王的同辇而行的邀请。而此时与君王同坐玉辇之人,是依靠绝代姿色与歌舞技艺得宠的赵飞燕。此时的班婕妤无人怜爱,也无人光顾冷如秋霜的长信宫,只能独坐怨秋风。诗的最后两句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贴切生动,与班婕妤《怨歌行》中的团扇意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闺怨诗|中国古代宫廷贵妇的苦闷与幽怨

班婕妤与赵飞燕姐妹争宠失败了,她的归宿就是去长信宫陪伴年老的太后度过晚年,比起那些争宠失败而死于非命的宫妃,班婕妤也许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但她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代表了千千万万生活在皇帝身边的宫妃们的命运。千千万万生活在皇帝身边的宫妃们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