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明很忙?卻還是一無所獲

為什麼明明很忙?卻還是一無所獲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全文 2051 字 | 建議閱讀 4 分鐘

文 | mickjoust

最近朋友圈被“疫苗”事件刷屏,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就是最重要的事,特別是對於我們這種有孩子的人來說,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簡直是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了。

政府方面也站出來說,要給大家一個交代,但是冷靜下來想想,我們其實還有很多後續的事情要做。

除了不斷繼續嚴查盯防,我們作為個體來說,就需要不斷為好的運轉機制展開思考,現有機制既然有問題,那更好的機制應該是什麼?

而不是一通抱怨,發洩情緒了事,除了增大恐慌外,毫無用處。

這背後還是一個能不能獨立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這些關乎人命的疫苗可以造假?

怎麼追查這些來源有問題的疫苗?

該怎麼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在醫療安全上的公共事務該怎麼處理才有效?

......

還是那個老道理,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解決的辦法,而是缺少發現問題的眼睛。

1

現在,我們總是很忙,不管是關心國家大事,還是個人小事,每天都在忙著什麼,一天結束後,卻依然覺得自己內心很空虛很焦慮?

我們恨不得每天都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不用睡覺,能不用吃飯。

這樣的忙到底是真的忙還是假的忙?

沒有人會回答自己是在假的忙,因為我們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在假忙。

假忙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從早到晚都在忙著做什麼,等停下來時卻怎麼也想不起這些忙對自己有什麼幫助。

最可笑的是,有人居然一直把——把自己逼到停不下來,才是真正的奮鬥——當成了好的原則。

事實上,沒有忙到點子上,最後和發一天呆的效果的一樣的:浪費時間。

前些年流行的窮忙一詞,就很好的形容了這一點,越忙越窮,不只是金錢還是精神和身體。

現在,我們都不喜歡說利用好時間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何管理個人的工作時間,生活時間,興趣時間等等。

難道只要懂得管理時間就能所有收穫?

大錯特錯。

說到底,還是沒有真正的利用好時間,甚至用了更多看似很高級的方法在浪費時間。

為什麼明明很忙?卻還是一無所獲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2

比如,淺層工作。

現在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理解深層工作和淺層工作的區別,還是停留在只要時間過得很快,就是深度工作的錯誤認知上。

《深度工作》一書對淺層工作的定義為: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而相對的,深度工作,是指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淺層工作狀態,表現出來的則是不斷的重複重複再重複。比如,高速收費站。

而長期處於淺層工作的人,就會發展處一套以忙為藉口不斷的逃避真正的問題自洽邏輯,而且外人很難指出他們的錯誤。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在找藉口,他們很努力,但是真當危機到來的那一天,他們才會如夢初醒一般發現,時間被徹底浪費掉了。

而且他們會陷入越忙越必須去忙的狀態,因為一旦停下來,空虛感無助感就會襲來。

關鍵是還不能指出他們的問題說在,因為他們的確很忙,他們看上去並沒有虛度光陰。

但是任何一個旁觀者都會說這樣的忙最後是沒有任何結果的?

每個人說別人都是道理很多,而已到了自己卻就很難做到,為什麼?

因為人就是一種不喜歡改變的生物,改變會帶來痛苦,而人一生都在盡力避免痛苦。

為什麼明明很忙?卻還是一無所獲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3

如果只是簡單的避免忙後沒有收穫,只需要稍微用心做事就能避免。

但是,偶爾一天兩天沒有問題,如果是一年兩年呢,十年二十年呢?

時間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如果一直簡單的忙下去,到最後會留下很多很多遺憾,比如,很多沒有陪伴還在成長的家長,等孩子真的長大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錯過了如此多重要的時刻。

或許,人天生對時間的感知度就不夠敏感,只有當錯過後才會想要珍惜。

那我們該如何避免很忙卻一無所獲?

首先,試著打破簡單循環,不斷深入深入再深入。

不再以忙來衡量自己的成績了!而是要以能不能深入,有沒有收穫,影響了多少人,最終帶來了多少結果來判斷。

當出現了開始過度依賴重複能力的時候,就要警惕是不是進入了簡單的循環,開始了淺層工作。

這時需要從寬度和深度上去思考,比如,每天跑步,從不能跑到完成5公里,到有效地調節身體完成5公里,簡單重複到不斷深入學習運動理論應用實踐的學習等等。

這都是可以不斷去思考的,而不是簡單的忙。

其次,任何時候都不要給自己找任何藉口。

忙不能成為藉口,很多人以忙為藉口不陪伴孩子和家人,也不陪伴自己,結果,就是導致更多的問題的出現。

因為找一個藉口,就等同於放棄了一次很好的機會。

而找藉口會形成一種不好的習慣,不願嘗試,最後形成了遇事找藉口的輕鬆習慣,比如,出現問題怪罪於別人,總是等明天再做出行動。

最後,不斷尋找新的突破點,最大化收穫的概率。

即便真的做了很多的改變,也不一定就能保證每次都有收穫,但是這樣不斷堅持做下去和找藉口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可以不斷髮現問題修正問題,而不是不斷的讓問題堆積在原地。

每一次的收穫可能都需要更多的付出,忙只是一種狀態,是一種外在的表現,而真正決定結果的是內在的思考有沒有真的運行起來。

持續踐行

最近很忙,很充實,做了很多改變,還需要繼續突破,持續踐行不容易,但是值得去做。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