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脫臼了該如何進行正確處理?發現這幾個症狀要提高警惕

骨骼的發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完善。當人處於幼齡階段時,其骨骼及相關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小孩子容易發生關節脫位。小孩子關節脫位的多發年齡是4歲以下,該時期寶寶的關節囊及環狀韌帶都相對鬆弛薄弱,脫臼現象極易發生,這也不免給很多新手父母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

嬰兒如何判斷是否脫臼?

嬰兒脫臼了該如何進行正確處理?發現這幾個症狀要提高警惕

一、有明顯的疼痛感

由於關節脫位,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小孩子一般會哭叫來反應疼痛的不適感,對於有表達能力的孩子會用語言來表達疼痛。也有孩子因為疼,一直哭,不願說話,這時大人們也應主動問孩子是哪裡感到疼痛,同時安撫孩子的情緒。

二、活動明顯受限

小孩子關節脫臼多發生在手部肢體,通常表現為活動功能受限,孩子無法抬高胳膊,不能隨意拿取物品。為更準確地進行判斷,父母可以將孩子喜愛的玩具放在他們眼前伸手去抓,如果發現孩子一直避免使用胳膊,無法進行抬、舉、拿等動作,極可能發生了脫臼。

嬰兒脫臼了該如何進行正確處理?發現這幾個症狀要提高警惕

三、關節畸形

脫臼是關節頭從關節窩滑出,發生了移位現象,其形態位置會發生改變,導致肢體伸直時能明顯觀察到肢體縮短或者延長、關節處明顯畸形等症狀。

嬰兒脫臼如何處理?

若寶寶發生關節脫位,父母切勿手忙腳亂,應儘量安撫孩子情緒,並固定脫臼部位,避免其隨意移動導致關節受損。之後請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復位,切勿拖延時間,否則可能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加劇等症狀,導致復位困難,留下病根等。幼齡兒童的痊癒能力極強,所以在關節復位後只要多加註意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工作,便能使脫位關節完全康復。

嬰兒脫臼了該如何進行正確處理?發現這幾個症狀要提高警惕

小孩子是脆弱的,在孩童時期極易受傷,所以大人在生活中應多花心思在孩子們身上,多注意孩子們的狀況,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出現,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指導專家:王健(頭條號:骨科王健醫生),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副主任,廣東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學分會副主委。

專長:骨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的階梯治療,在微創髖膝關節置換手術方面經驗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