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周励志史(二)——光耀西方振兴周族者“姬昌”

说历史离不开地理,不得不感叹关中形胜。

东有崤函之固,从潼关到新安三百里,北临黄河,南阻崤山,中通一径,为豫峡咽喉。南有秦岭,太白、终南、商山、大华,诸高峰连绵不绝,是南方的屏障。北有断续的丘陵地带,遮蔽于平原之北,是陕北高原的边缘。

作为阻山带河、四塞之地的关中平原其间又有泾渭等横贯,富于灌溉又有交通便利。关中沃野平芜,物产丰富,尤其“丰镐之间,号为土膏”。外有险而内可守,还便于发展生产。所以有“关中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的说法。

先周励志史(二)——光耀西方振兴周族者“姬昌”

关中沃野

回顾周人兴起的地域活动踪迹:后稷封邰(陕西武功西南),公刘于豳(陕西旬邑),太王迁岐(陕西宝鸡岐山县),文王作丰(陕西户县东),武王治镐(陕西长安县西南),自西向东一直都在泾渭平原活动。周人的迁徙沿渭河步步向东,都是土地肥沃适于农耕的地区,正好发挥了周人擅于耕稼的特长。真让人有种天助之的感觉。

古公亶父之后,季历继任为周族首领。古公亶父娶太姜,太姜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还有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太任生昌。昌生下来就有祥瑞,祖父古公亶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先周励志史(二)——光耀西方振兴周族者“姬昌”

后稷、公刘、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姬历,先周时期的周族重要领袖。

昌就是后来的文王。《史记*周本纪》说古公亶父在姬昌一生下来就看重他,感觉有点过于神化文王。这样无形中就淡化了季历。古公亶父如果看中昌,希望他能让周族兴盛起来,那么就要先传位给昌的父亲季历。但季历是古公亶父的少子。《史记*周本纪》说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为了满足父亲古公欲立季历的愿望就逃到荆蛮之地,并且文身断发以表永不回还的决心。这么说如果成立,那么看来周一开始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不然太伯和虞仲也用不着逃亡避让了。

季历继任之后,《史记*周本纪》里只说他“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这是说季历继承了父亲古公亶父的治理之道修德讲义使远人来服。实际上周的兴起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努力,季历作为周族早期首领,他的功绩当然也不能否定。古公亶父迁于岐,从季历开始以岐为根据地平定西夷。

先周励志史(二)——光耀西方振兴周族者“姬昌”

岐山周原遗址

季历时期的周人扩张主要是西北,先保障自己的安全稳定。或者在季历的这个时候周人还没有代商而立的想法,主要是伐戎、狄。商二十六帝太丁及帝乙时,季历伐西落鬼戎、伐燕京之戎、伐始呼之戎、伐翳徒之戎。帝辛的时代继任的西伯姬昌开始伐狄、伐密。

自从季历起,始封伯侯,商王以季历为“牧师”,季历正式成为西方诸侯之长,被称为西伯。季历死,姬昌继为西伯。季历在《诗经》里被提及之处远远不如他的儿子文王姬昌。只有《大雅》里有两首诗《大明》和《皇矣》提到了季历,而且没有提及什么具体的事迹,只是赞颂他的美德,然后就又转到文王身上去了。似乎季历这一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娶了太任,生了文王这个儿子。

《大明》里提到季历只说“乃及王季,维德之行。”王季是对季历的尊称,维德之行就是说他一心只做有德的事。感觉这话说了跟没说似的。如果不断章取义地看,那么这一段是这么描写的“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其实重点还是为了说文王。作为文王的母亲,太任是挚国的女子。挚国在河南汝宁,太任从殷商嫁到周做新妇。文王的父亲王季是个只知道一心修德的人。这样的父母生出了文王这样的儿子。下面就开始大赞文王,没季历的事了。说文王恭敬事奉上帝,因此有福气,得到方国拥戴。我相信文王时作为西伯是受四方诸侯拥戴的,但这种拥戴不是拥戴文王这个人,是四方诸侯拥戴周族首领。

先周励志史(二)——光耀西方振兴周族者“姬昌”

周文王曾被囚羑里

另一首诗《皇矣》里提到季历虽然文字稍多,但也不过就是两点:第一季历能和兄弟友善;第二是季历德及子孙。第一条友善兄弟应该指的是兄弟谦让,不争继位权。第二条说得更笼统“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这是说季历道德品质美好,善恶分明,是个教人向善的君主,而且能够赏罚分明。他统治着周这个大邦,传位到他的儿子文王,上天给予他福气,延及子孙。

至于文王姬昌,是周人兴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是一人定兴衰。因为有了文王,周可以定鼎天下,因此后世对他大加赞颂。文王是一个有谋略懂权谋的人,进退有度,攻伐有矩,并且非常善于经营各种关系,因此文王在位时周虽未拥有天下,实际已是得尽一下民心了。

终文王一世,虽还未有对商征伐,但周的势力范围已经从陕西中部、南部,甘肃南部、山西南部,河南中部直达江汉荆楚巴蜀之地。文王伐崇侯虎之后作新都于丰邑,从岐山迁都于此,史称“三分天下有其二”,可见已经是声势浩大。到这个时候,我相信统领周人的文王已经有了代商而立的想法,有了一统天下的雄心。

《诗经》里歌颂文王的英明,提到他的功绩,说“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时就已经是天下安宁、繁荣。文王的建功立业之初“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征伐崇侯虎,在丰地建立都邑,从此以后周族大兴,地位不可动摇,取商而代之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