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摸臀事件:熊孩子的誕生,源於父母的教養

迪士尼摸臀事件:熊孩子的誕生,源於父母的教養

前幾天上海迪士尼因為摸屁股事件火了。一個年輕女子疑似被一個八歲小男孩摸屁股,女子變教育了他幾句。沒想到男孩的親戚和媽媽“立刻炸了”,對著姑娘又是推搡拉扯,又是指著鼻子破口大罵。旁邊“犯事”的男孩躲在親戚懷裡,目睹著媽媽彪悍的行為。

“碰到了就碰到了!”

“你他X有被害妄想症吧你。”

“你想那X樣子還摸你屁股?”

“你屁股沒被人摸過?”

女子全程沒有還手,只是問:為什麼打人?

對方三名女子群起發飆,不僅對她圍攻辱罵,其中一女子把她推倒在地上打。後來據當地警方通報,雙方都有受傷,男孩家長賠償了姑娘1000塊。

迪士尼摸臀事件:熊孩子的誕生,源於父母的教養

近幾年,小孩惡作劇隨處可見,“熊孩子”的各種危險行為也頻頻見諸報端:在鐵軌上放石子、損壞汽車、將其他小孩推下電梯……每次熊孩子出現,都會有家長站出來辯護,動輒就是“他還是個孩子”“為什麼要對一個孩子如此苛刻無愛”等等。但就是在這般辯解中,熊孩子解讀出、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不需要理性、不需要考慮任何後果,也不需要遵守規則等。因為,那些孩子長孩子短的言論的潛臺詞是,你並不認為他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有意識的個體,不需要對自己行為負責。甚至,不少熊孩子的家長自身就是漠視規則者。漸漸,人們發現,“熊孩子”並非只是“調皮搗蛋”那麼簡單,他們對公共秩序、他人財產,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脅一點不容小覷,管理好“熊孩子”成為社會新課題。更多的家長,是在教育理念上出了偏差:注重孩子的物質需求,忽視精神培養;重視學習成績,輕視素質教育;注重保護孩子天然個性,卻忽視培養必要的禮義廉恥心。結果就是,孩子無形中養成了缺乏規則意識、惟我獨尊、不拘小節的壞毛病。

一個人的性格與其家庭氛圍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講,把“熊孩子”歸因於“熊家長”,不無道理。家風影響家教,家教塑造性格。《紅樓夢》中賈母說過這樣一段話:“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若他不還正經禮數,也斷不容他刁鑽去了。就是大人溺愛的,……若一味他只管沒裡沒外,不給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死的。”

迪士尼摸臀事件:熊孩子的誕生,源於父母的教養

反觀“熊孩子”的家長,我們經常看見很多家長對於自家熊孩子的搗蛋行為表示無所謂,畢竟他還小,覺得孩子不懂事很正常,所以才有了上述這些在公共場所幹擾到他人做法的藉口,正是因為家長們的偏袒,模糊了孩子“是非對錯”的概念,那麼不久以後,孩子就會心安理得,不計後果的行事,而渾然不知自己已經做錯了,所以孩子“小”就成了天然的護身符,自帶有理光環(我小我有理),就可以不懂事,就可以被原諒。要麼是對孩子無原則地溺愛,就算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扯破嗓子喊叫,也一樣會誇“你真棒,將來準是歌唱家”;要麼則是自己心理尚且不成熟,自己還是個“寶寶”,常常“心裡苦”“要抱抱”,對於孩子的管教自然也就無從說起。

品行出問題的是孩子,但病根顯然在大人身上,正如古人所說“子不教,父之過”,熊孩子的家長是難辭其咎的。今天有不少中國父母在養育子女方面存在4種錯誤傾向,即: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視其精神需求;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其思想品德;注重維護孩子的自尊心,而忽視其知恥心;注重保護孩子的個性,而忽視必要的禮儀教育。結果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了惟我獨尊、情緒多變、不拘小節的壞毛病,即使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也會因為這些壞毛病而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制造無窮的障礙甚至災難。

迪士尼摸臀事件:熊孩子的誕生,源於父母的教養

一些家長不僅做不到言傳身教,而且對孩子的頑劣視而不見,甚至採取放任的態度,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調皮是孩子的天性等等,對孩子不文明行為進行無原則庇護。每逢孩子闖禍,他們就挺身而出、護犢心切,還護得理直氣壯,甚至覺得“讓孩子發揮天性”是教子有方。這些大人有的對孩子有求必應,信奉“孩子高興就好”;有的不懂得跟孩子講道理,只是要求“聽話”、服從……“養不教,父之過”,護犢、“解放天性”這都沒毛病,但有一個底線就是別讓孩子的“熊”干擾別人、影響秩序;還有就是,愛真的需要方法、智慧,包容也要有邊界。

環境對孩子的成本影響是巨大的,家長們或許應該反思。如今,成年人的減壓方式和娛樂場所多種多樣:約三五好友打打桌遊,去KTV嗨歌,到健身房出出汗,甚至可以偶爾選擇一場宿醉放空自己。反觀孩子們,排遣煩惱的方式似乎只能通過玩耍。而城市的規劃與建設者們,似乎忘記了孩子的這一天性。有多少城市的少年宮要麼成了毫無功能的擺設,要麼成了各類課外補習班的天下。寸土寸金的城市,可供孩子們玩耍踢球的免費場地越來越少,與大自然相關的知了、螞蚱和螳螂也漸漸走出了視野。幸運或者不幸的是,這個時代還有網絡和電視,無論手機遊戲還是動畫片,都不缺乏暴力的場景和鏡頭,孩子們強烈的模仿能力在此刻似乎找到了落點,於是當出現孩子為了打遊戲偷錢或是因為模仿灰太狼燒傷同伴這樣的新聞時,社會輿論的責備聲中似乎有了新的對象和新的內涵。

孩子當然是小的,但負責教育孩子的父母卻是大人,是成熟的,要遵守規則的,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如今讓人“聞風喪膽”的熊孩子,早已被網友列為“世上最可怕的生物”之一。當然,除了家庭教育,對於大齡熊孩子來說,學校教育在他們的成長中又扮演了哪種角色,也是值得深思的。都戲謔他們比“廣場舞大媽”更具殺傷力,都斥責他們是“麻煩製造者”,但誰又是他們的製造者?多少熊孩子背後都有熊家長“興風作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