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農場九家虧,原因何在?來看看這個承包者的慘痛教訓

近幾年,國家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補貼多多,不少90後大學生跑回了老家創業。

小徐就是知名大學農業專業的畢業生,聽上去彷彿是專家,而且開農場能拿到10萬塊的補貼,但他卻輸得一敗塗地,為什麼?

2015年興沖沖回家鄉開農場的小徐,一下子就承包了100多畝地,建設施大棚,種的還是高端農作物,草莓、藍莓、大棚蔬菜之類的。

然而不到三年,虧得是一塌糊塗。

究其原因,就是犯了以下四個錯誤:

缺乏農場管理經驗

小徐在大棚建設上追求高端,這導致成本太高

而且自己沒有種菜技術,只能招人。招的農民不負責任,亂搞一通,導致蔬菜種植上農藥超標,採收中損耗巨大。

十家農場九家虧,原因何在?來看看這個承包者的慘痛教訓

不懂隨機應變

說實話,大多數農業是靠補貼才幹得起來的。

小徐的農場一開始就拿到了10萬塊的補貼,按道理應該關注農業政策,爭取其他補貼來獲得資金支持,擴大生產

小徐卻種起了常規作物,也不搞智慧農業,思維太傳統了,賠錢也是正常的。

十家農場九家虧,原因何在?來看看這個承包者的慘痛教訓

渠道對接不好

東西種出來了肯定得賣出去,但農場的還等著別人上門收嗎?

小徐沒有找好農產品渠道商,最後弄得自己很被動,也影響產品的銷量。

十家農場九家虧,原因何在?來看看這個承包者的慘痛教訓

單幹可能就是蠻幹

作為一個名牌大學農業畢業生,小徐選擇自己單幹,沒想過組成創業隊伍。

但是搞規模化農業,一定是需要有一定的農業專家人脈,這樣才能保持信息暢通,新技術、新品種、新政策都能較早地知曉

他卻沒有好好利用。

十家農場九家虧,原因何在?來看看這個承包者的慘痛教訓


話說,十個農場九個虧。創業難,農業創業更難,你有沒有什麼寶貴的經驗可以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