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茶王不好当——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圆满落幕

8月7日至8日,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联合指导,由政和县茶产业领导小组主办,政和县茶业管理中心、政和县供销社承办的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在福建省政和县举办。全县76家茶企选送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大系列共130个茶样参赛,各系列分别评出茶王1名,金奖2名,银奖3名。

这个茶王不好当——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圆满落幕

专家评委团队在看茶样

这个茶王不好当——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圆满落幕

茶人组评委团队在看茶样

本次活动由高峰、张方舟、陈金水等专家组成专家评委团队,及叶永崇、洪万生、杨扬组成的茶人组评委团队,并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监委会和公证处工作人员全程监督。与往届斗茶赛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斗茶赛首次采取了分级别的评选条件,将茶样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三大系列进行分别评选,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这次斗茶赛邀请了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委会和公证处等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督员进行全程监督,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政协委员李雪慧这样说。

多次参加政和白茶斗茶赛的评委福建省农业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省茶叶体系首席专家高峰一说起今年的政和白茶品质,脱口赞叹参赛样品。他说:“政和茶样一年比一年更好,有的花香很明显,让人感觉非常愉悦,这说明采摘季节、加工技术都达到一定程度;政和白茶滋味独特,非常浓纯,显示出政和白茶独有的风味。”

这个茶王不好当——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圆满落幕

高峰接受采访

“跟以往对比,政和茶叶从采摘到收购到加工,都很认真很细致,这是今年茶叶品质更高的原因。”参加茶人组的评委政和县农艺师叶永崇也肯定了政和白茶。

8月9日,政和县还举办了政和白茶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和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茶产业体系绍兴综合试验站站长马亚平应邀研讨会作主旨报告。

政和茶好源自于好山好水好生态。政和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地理气候条件,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00多座,有着华东地区唯一连片面积最大的高山台地,与海拔300米左右的平原区构成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

这个茶王不好当——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圆满落幕

政和茶园

境内河流交错,森林覆盖率高达78.26%,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着“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高山云雾出名茶”的独特地形,是天赐的种茶宝地。光绪五年(1879年),政和铁山村发现政和大白茶树,后来大量繁殖推广,政和大白茶树为全国优良茶树品种,最适宜政和的地理气候生长,所生产的政和白茶品质特优。

政和县是全国因茶得名第一县,素有“千年白茶,百年工夫”美誉。政和白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在宋代,政和是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生产的银针茶备受推崇,被誉为“北苑灵芽天下精”。

北宋政和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当时的关隶县进献银针贡茶,宋徽宗喜动龙颜,将年号赐予政和作为县名。茶叶历来是政和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茶叶通史》记载:“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同治年间,出茶多至万余箱。”

这个茶王不好当——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圆满落幕

政和白茶

截至目前,政和县多数茶企有自己的茶叶基地,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真正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7月26日,在武夷山举行的“武夷品牌”建设发布会上,政和四家茶企入选,这些使用“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企业,都将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

事实上,近年来,白茶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政和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在打响政和白茶知名度、提高茶叶品质方面,充分挖掘政和白茶的品质、文化、生态等优势,加速推进茶旅文化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环石圳湾文化经济产业带,精心打造中华紫薇园,恢复建设朱子书院,启动白茶博物馆建设项目。同时,着力打造政和白茶品牌,连续举办七届政和白茶斗茶赛和三届中华紫薇文化旅游节,以文化旅游平台推介政和白茶,组织企业参加北京、厦门、济南、青岛、武夷山等重要国际茶展、茶叶博览会等,举办专场政和白茶推介会,进一步提高了政和白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政和白茶,中国味道”广泛传扬,政和白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这个茶王不好当——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圆满落幕

茶友品茗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茶农最受益,今年茶青价格比去年上涨很多,头春茶价格比往年翻倍,春毛茶产值增长42.7%,农民增收明显,头两春采摘的茶叶就相当于去年全年茶叶收入。如今,全县茶园11万亩,全县从事种茶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5%以上,茶叶已成为政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