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世界总统,美国冤家!

2018年8月18日 ,科菲·安南去世,享年80岁。

安南,一路走好!

安南:世界总统,美国冤家!

科菲·安南,加纳人,1972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通晓英语、法语及非洲多种语言。

1997年至2006年,安南连任两届联合国秘书长,是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黑人。200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安南被认为是联合国历史上最富改革精神的秘书长,在任10年他力推改革,重塑联合国作为最大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可谓“两任秘书长,风雨十年路”。

作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安南自称“与时间赛跑”,巴以冲突、非洲战乱、阿富汗危机、叙利亚内战,到处可见他与团队斡旋的影子。安南骄傲自己在“战争与和平”中斡旋的岁月,但也为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倍感痛苦和遗憾。

“可以说我为消除世界上的不平等和贫困奋斗了一生,我的部分愿望已经列入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最好的事情。最糟的事情是,我没能避免伊拉克战争,我不同意发动伊拉克战争,但最后只能接受伊拉克战后重建工作,而联合国驻伊拉克代表却被炸身亡,更令我痛苦万分。”


2003年1月,就在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的前夕,安南应邀去白宫出席晚宴。

席间,宾主言谈甚不投机,布什最后干脆不客气地说:"科菲,你做你该做的事,我也要做我该做的事。"

当第一批炸弹落向巴格达时,安南对安理会说:"无论对联合国还是国际社会来说,今天都是一个悲哀的日子。"

2004年11月26日,美国《纽约太阳报》披露,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儿子科乔·安南卷入了“石油换食品”丑闻。该报称,科乔·安南曾经在1999年2月开始,一直接受一家名为“克泰科纳”的瑞士公司每月2500美元的酬金,而这家瑞士公司从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中得到了利润丰厚的合同。

但是2005年3月,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安南在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腐败行为。

这其中有没有美国作梗,不得而知。

安南:世界总统,美国冤家!


安南与北大有着不解之缘。1998年,北大百年华诞之际,安南就曾发来贺信,并委派代表前来祝贺。2004年,首届北京论坛召开之际,他又委派当时的联合国副秘书长约瑟夫·里德携其贺辞亲临论坛。

2006年,安南在他联合国秘书长任期即将结束前,首次访问北京大学。2009年,安南又以联合国基金会董事的身份访问北大,与北大学者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2015年4月21至22日,安南到访北京大学,展开对北大的访问和交流活动。

审视安南的一生,富有热情和活力。

他出生在非洲部落酋长之家,却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很少提到自己是加纳人,而以一个非洲人来称呼自己;

他被人称为“世界总统”,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政治权力,没有任何领土归他管辖,没有任何军队供他调遣;

作为联合国秘书长,他有太多的麻烦和困扰,但他始终保持乐观;他是那么引人注目,却是个低调的人,让人觉得他在尽力避免别人的目光;

他既有着高贵的品质,也不乏普通人的生活原则;

他永远让人感觉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

无论在任何场合,安南总是温文尔雅,说话时始终保持不高不低的语调,从不用大嗓门讲话。安南给人印象最深的表情变化就是微笑。

他手下的工作人员说,即便是在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提出过分的要求时,安南也仅仅是下巴上的肌肉有一丝颤动而已。

与他共事过的联合国官员说,安南待人彬彬有礼,体贴周到,总是给人很亲切的感觉。

安南:世界总统,美国冤家!

圣·马修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保佑和平使者,因为他们应该被称之为上帝的孩子!

安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他的眼睛,映射出的不仅有对这个既富饶又贫穷、既美好又痛苦的世界的忧患和悲悯,更多的是力量和希望。

一个非常镇静的人,一个几乎从不会提高嗓音的人,一个从来不会发怒或者失去耐心的人,人们最多能从他连续不断的搓手和眼睛猛烈的颤动中,感觉到他内心的焦虑。

这就是安南,有史以来最活跃的联合国秘书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