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嘟嘟的宝宝很可爱”的观念要改了,营养专家说这可能害了孩子

5月初,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有学校二面要看家长身材,肥胖的不要……

这件事引起了众多家长的不满,家长身材关孩子什么事儿?凭什么以家长的胖瘦来限定孩子们入学的门槛?

学校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我们暂不评说,但是,从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反思一点:肥胖,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而不是不闻不问、或不以为是。

“胖嘟嘟的宝宝很可爱”的观念要改了,营养专家说这可能害了孩子

所以,今天的话题,就围绕着这两个热点,跟各位家长聊聊胖宝宝的“塑身”大事!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肉嘟嘟的宝宝才萌乖健康,胖=结实,是很多家长心里对宝宝健康的固有定义,不仅不担心,反而很有成就感。

家长们并不知道:就健康而言,超重或肥胖会给宝宝埋下很多隐患,甚至影响他们终生的幸福!

肥胖对宝宝的危害

绝大多数胖宝宝的父母并未曾意识到超重和肥胖的隐患,以为胖嘟嘟说明宝宝长得结实、年龄大一点儿就会“出条儿”了。其实不然,很多胖宝貌似结实,但只不过是他们的脂肪组织和皮肤比成人“紧致”而已。

婴幼儿期肥胖的后果比成人更为严重!这个时期的特点为: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脂肪细胞数量越多、储存脂肪的能力越强,也就越难瘦下来(想一想宝宝长大后,因为胖而处处受委屈、总往医院跑的样子)。

细数肥胖的坏处

疾病风险:婴幼儿及儿童期的肥胖,会增加宝宝以后患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呼吸通气不良、胆石症等疾病的潜在危险。

缺钙、外伤、皮炎:多数胖宝宝都会有缺钙的隐患,且因为身体反应迟钝、对各种突发的反应的应激能力低,比体重正常的宝宝更容易发生外伤(比如摔伤、骨折等)。另外,他们容易因为脂肪组织过多使得皮肤褶皱加深,因此导致的局部潮湿会增加皮肤炎症的几率。

心理阴影甚至心理问题:年龄大点儿的时候,肥胖宝宝会出现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比正常体重的孩子更容易焦虑,幸福和满足感差。如果经常被小伙伴们取笑,会引发自卑和孤僻等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肥胖?

对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10%~19%的宝宝,可以认为超重,而超过了20%的宝宝,可以认为肥胖。家长们可以去医院的儿保科索取、或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上下载婴幼儿生长曲线图,根据其上的相应数值来判断自己家宝宝是否“超标”。

“胖嘟嘟的宝宝很可爱”的观念要改了,营养专家说这可能害了孩子

女孩体重曲线图(0-5岁)

“胖嘟嘟的宝宝很可爱”的观念要改了,营养专家说这可能害了孩子

男孩体重曲线图(0-5岁)

1岁以上的宝宝,还可以根据下面的简易公式来计算:

1岁以上:标准体重(kg)= 年龄(岁)×2+8

宝宝为何会超重或肥胖?

俗话说: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

宝宝体重超标的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喂养过度、缺乏活动、心理问题、疾病导致。而喂养和运动,是大多数胖宝宝的成因:

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因为妈妈营养过剩而养成了“巨大儿”;

每次啼哭,家长就会用奶来安抚,久而久之养成不良喂养习惯,一有挫折就想通过进食来安抚情绪;

奶量超量,或辅食添加以后给宝宝喂了太多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肉汤、肥肉、方便食品(2岁后)等;

从小被长时间“抱”大的,基本不离开大人的怀抱,缺少应有的活动量,导致热量消耗太少。

“胖嘟嘟的宝宝很可爱”的观念要改了,营养专家说这可能害了孩子

怎么帮宝宝“减肥”塑型?

控制高热量美味

宝宝爱吃的“甜美”食品,往往也是热量很高的,接触越早、喂的越多,越难抵制诱惑。但宝爸妈不能无节制地满足Ta。尤其是非健康食物的标杆——快餐食品和可乐等含糖饮料,除了一大堆热量帮助长胖,它们对健康一点用都没有。

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多喝水,或者因为宝宝喜欢,就把水果煮水或榨汁,不仅白白浪费了果肉中的纤维,不利于增加饱腹感、控制进食量,还额外增加了许多热量摄入,并影响其它真正营养的食物(比如蔬菜)的摄入。所以,尽量吃水果的原型,还可锻炼抓握、咀嚼能力。

不要“一刀切”

孩子终究是孩子,自制力还不强。宝爸妈应以引导为主,以免激发逆反心理。

可以从每周减少喝一次饮料、少吃两顿快餐开始,逐渐拉长间隔。通过读绘本、做游戏、画画等方法,了解什么食物需要多吃什么食物偶尔尝尝,帮助宝宝建立更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不减重只不增

对待肥胖的宝宝,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规划减重,更不能通过饿肚子、让宝宝少吃东西、挨饿而让宝宝嗖嗖地“掉秤”。

建议:

控制住当前体重不增,随着宝宝长高,逐渐抵达平均标准体重为最佳。再胖的宝宝,都不能一蹴而就。

可以选择宝宝喜欢的运动,由大人陪伴着宝宝一起,通过增加活动量来增加消耗。建议选择适合宝宝月龄的游泳、滑旱冰、骑自行车、玩球等,注意每次运动量适宜。

提醒宝爸宝妈们:

你们是宝宝心中的榜样,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宝宝心甘情愿且充满兴趣地“动”起来,你们一定是要做好表率+陪伴他们的。

“胖嘟嘟的宝宝很可爱”的观念要改了,营养专家说这可能害了孩子

均衡营养摄入

减肥不等于饿肚子,宝宝的身体处于迅猛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食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

粮谷类食物摄入不足,会影响总体能量摄入;肉类不足,容易让宝宝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和缺铁缺锌。

一般来说,宝宝每天需要吃到两小碟蔬菜、两份水果、三小汤匙植物油、约120g肉蛋豆腐,400~500毫升牛奶(超重或肥胖的宝宝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奶),再加上三小碗米饭(适当混合些杂粮),并将这些食物平均分配到三餐,就能基本达到营养均衡。

要远离高糖、高油脂(特别是动物油)及高热量零食(糖果、饮料、点心、饼干、超量的坚果和花生、油炸食物、快餐及其常用的酱料)。

小窍门:

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增加宝宝的饱腹感,延缓血糖的吸收,减少“坏”胆固醇的摄入。蔬菜、水果、干豆类以及粗杂粮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家长做好示范

家长的言行,对宝宝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3岁以内的孩子。如果家长平时爱吃零食、快餐,家里备了一冰箱吃的,宝宝自然容易养成爱吃零食的习惯。

也许自家的胖宝宝,就是宝爸妈一手造成的。宝爸妈要从自身做起,摒弃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宝宝效仿,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以上各条,拿捏不准的,最好还是请儿保科医生、儿科临床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帮助判断和给出解决方案,避免因为自己盲目调整而南辕北辙,反而会给宝宝健康造成新的不利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