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現代物流行業經營模式及新進入者所需知的行業壁壘

國內現代物流行業經營模式及新進入者所需知的行業壁壘

一、 現代物流行業市場發展情況

現代物流業是國家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根基,是連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紐帶和維持經濟高效運行的支撐系統,其發展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製造業精益化和流通業進入連鎖化發展,尤其是近年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了愈發充分的體現,已成為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新的主導推動力量。

國內現代物流行業經營模式及新進入者所需知的行業壁壘

目前,現代物流業正在從以企業為核心的物流系統向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物流系統轉變,現代物流以其加速週轉、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系統集成功能,逐步從各經濟部門中分離出來,從單一的企業職能部門轉變為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成為獨立產業得以加速發展。目前,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臺和比較發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組成的社會化物流服務體系,高效的物流體系促使物流成本佔 GDP 的比例逐漸降低,現代物流產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現代物流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二、 我國物流行業總體市場發展情況

我國的現代物流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物流行業在科技進步和管理技術創新的驅動下,逐步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現代物流服務行業是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行業,是中國二十一世紀極具潛力的朝陽行業。

(1)物流市場進一步開放,競爭更加激烈

我國加入 WTO 以來,物流市場進一步開放。外資企業藉助其實力和管理優勢,採取獨資、合資和併購等多種形式加快業務整合和規模擴張,對我國物流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激烈的市場競爭加上人力成本升高和在設施、設備、技術方面投入的增加,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幅提高,平均利潤率進一步降低。增值服務、業務創新成為企業競爭的新領域和新的利潤增長點。

此外,隨著我國社會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對物流認識的深化,我國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一大批運輸、倉儲及貨代企業,為適應新形勢下競爭的需要,正努力改變原有單一的倉儲或運輸服務方向,積極擴展經營範圍,延伸物流服務項目,逐步向多功能的現代物流方向發展。

(2)物流管理逐步受到工商企業的重視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內部管理的加強,我國的一些工商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降低生產成本中的物化勞動消耗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所能提供的利潤潛力越來越小,而通過降低物流費用取得利潤的潛力則越來越大。企業通過強化物流管理來增加效益和增強競爭能力,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

(3)物流企業群體逐步形成,供應服務能力有較大提高

經過近年來加速發展,我國多種所有制、多種運作模式和具有不同特色的物流企業群體逐步出現,並加速成長。隨著物流企業成長成熟,大企業做強做大,小企業做精做細,市場定位更加明確,出現了一批具有經營特色的專業物流服務企業,我國物流供應服務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綜上所述,雖然與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物流業受到傳統體制影響,基礎設施尚待完善,管理技術與服務質量等方面有待提高,但也應充分認識我國現代物流業還處於初級階段的實際。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仍高出發達國家1倍左右,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總體而言,我國物流服務行業發展迅速,物流服務增長和物流成本節約的空間巨大,並且公路物流及物流園區等各方面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市場發展前景較好。

三 、 國外物流業發展情況

國外物流行業的起步較早、發展狀況較為成熟。物流業的產生得益於席捲世界的經濟全球化過程,同時反過來繼續推動全球化的進程。物流服務通過現代運輸手段、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體系高效運行的重要支撐系統,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幾年,全球物流業年均增長率達 7%以上,高於同期全球 GDP 增幅,物流業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明顯。

目前,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臺和比較發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組成的社會化物流服務體系,物流成本佔 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目前發達國家物流成本佔 GDP 的比重大致在 9%左右。物流產業對其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同時,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物流行業將快速朝著更好的方面發展,其主要發展趨勢包括服務範圍不斷拓展、服務過程前後延伸、覆蓋面繼續擴大、物流作用日趨顯著、電子物流快速發展等方面。

四、 國內行業經營模式

物流行業的經營模式可以從資產特徵、業務重點、盈利模式等角度進行分類。從資產特徵角度分析,物流企業可以分為重資產經營模式和輕資產經營模式。前者擁有較大規模的物流運輸設備設施,主要提供傳統運輸服務;後者以輕資產為主,通過整合現代物流運輸資源,提供營銷、運輸方案諮詢和設計等服務。從業務重點角度分析,物流企業可以分為集成程度較低的功能型經營模式和集成度較高的綜合服務經營模式。

五、 進入本行業的壁壘

1 、規模經濟壁壘

現代物流服務業是規模經濟遞增行業,目前我國的綜合物流行業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市場高度分散,絕大部分企業不能達到規模經濟標準。提供較大規模物流服務的必備條件是擁有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物流業務網絡。在高端物流服務領域,缺乏規模經濟標準的物流企業,不具備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物流業務網絡,導致無法滿足客戶對綜合物流服務的需求。

2 、資金壁壘

現代物流服務行業的經營模式有多種,從資產結構角度看,比較典型的有兩種:一種為輕資產型,即服務商通過整合他人的資源完成物流服務,但本身不重點投資固定資產;另一種為重資產型,即自建倉庫或具有行業特色的交易市場,藉助貿易產品的集中交易和流轉,開拓貿易產品的物流管理服務。這兩種模式的共同點是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前者除了網絡布點需要投資外,還需要大量的業務執行配套資金,而後者在發展倉庫或交易市場的過程中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此外,為持續保持業務競爭優勢,現代物流業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資訊系統的引進、研發和維護,從而構成了較高的市場進入門檻。

3 、行業品牌壁壘

現代物流服務對企業的專業綜合服務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例如在貨物運輸代理市場中,在諸多貨物運輸代理公司同時滿足客戶貨物種類、噸位、價格等運輸需求,客戶一般會選取規模較大、行業內口碑好、具有豐富實際代辦經驗的貨物運輸代理公司。能提供物流整體方案策劃,具有較強的物流執行能力,並能提供物流增值服務的專業物流服務商才能贏得大型企業的長期合作。

4 、技術壁壘

現代物流是現代技術的產物,其運作和發展在根本上是對現代技術的應用。目前,現代物流服務業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技術格局。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現代物流行業,大大提升了物流服務的效率,是現代物流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隨著現代物流服務業競爭的加劇,物流相關技術將不斷升級,以應對個性化、全方位的市場需求。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大趨勢下,物流技術的自動化、運作管理的信息化、運作流程的智能化、多種技術和軟硬件平臺集成化成為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發展方向。對現代物流技術的掌握需要較長時期的項目測試和經驗累積,較大程度上阻礙了潛在競爭對手的進入。

5 、人才壁壘

我國現代物流行業的發展歷史較短,缺乏專業型的高素質人才,國內高等學府只是在近十年來才開設了物流專業,而物流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知識和技能的更新迅速,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時間,從而形成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另外,現代物流業作為新興的複合性產業,涉及運輸、倉儲管理、貨代、聯運、製造、貿易、信息等行業,作業過程複雜、信息量大、對物流人才的技術要求較高。目前物流人才供給中,規劃類、營銷類、管理類人才,尤其是複合型的物流戰略、物流設計管理人員匱乏,短期內難以網羅或培養符合行業發展要求的人才,對新進入者形成較大障礙。

國內現代物流行業經營模式及新進入者所需知的行業壁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